陰陽五行

陰陽五行,昔華夏所以辨物也。用諸、卜諸事。五行者:、木、、土之謂也。

簡述

五行關係

天地之間,太極判而為陰陽,陰陽分而為五行。太極理也,陰陽五行也。理必寓乎氣,氣不離乎理。故天一生水,天三生木,天五生土,三者皆陽之所生;地二生火,地四生金,二者皆陰之所生。析而言之,為五行;對而言之,為二氣。

陰陽之分,天陽而地陰,日陽而月陰,陽而陰,南陽而西北陰也。然則天地皆屬陽,則天地皆屬陰,春夏則天地日月皆陽,秋冬則天地日月皆陰,東南則四時皆陽,西北四時皆陰。譬之焉,左陽右陰,不可易也。而左右仰皆陽,覆皆陰。仰覆熱皆陽,寒皆陰。

五行者,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本未嘗相離也。

其質形於地,是以潤下之水、炎上之火、曲直之木、從革之金、稼穡之土。其神運於天,則為春夏秋冬。土寄旺於四季而名曰沖氣。

其質存於人身者,為肝、心、、腎、脾。其神舍於人心者,為仁、義、禮、智、信。質者,其粗也;神者,其精也,亦未嘗相離也。

五行相生相剋,相生,乃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剋,則乃木剋土、土剋水、水剋火、火剋金、金剋木。

發展

尚書》【洪範】云「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潤下作鹹,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始有五行之說。後《國語》【鄭語】「以土與金、木、水、火雜,以成萬物。」《左傳》「天生五材,民並用之,廢一不可。」亦從。

季,鄒衍言五行相勝相生,天命所定,由諸勝生。《黃帝內經》亦合五行之說。

董仲舒言以德義,木為仁,火為禮,土為信,金為義,水為智,始入學。

總述

五行
五色
五方西
五季季夏
五時平旦日中日西日入夜半
五節春節(正月初一)上巳(三月初三)端午(五月初五)七夕(七月初七)重陽(九月初九)
五星歲星(木星熒惑(火星鎮星(土星太白(金星辰星(水星
五聲
五音
五臟
五腑小腸大腸膀胱
五情
五指食指中指大拇指無名指小指
五感皮膚
五覺色(視覺)味(味覺)觸(觸覺)香(嗅覺)聲(聽覺)
五液
五金
五味
五臭
五味運行之所在
五事
五獸青龍朱雀黃麟白虎玄武
五畜
五蟲
五果
五穀
五菜
五常
五經詩經禮經春秋書經易經
五政
五惡
五化
五祀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寅·卯巳·午辰·未·戌·丑申·酉亥·子
農曆月份正月至三月四月至六月三、六、九、十二月七月至九月十月至十二月

另看

  • 四元素說
  • 八卦
  • 四象

  • 《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乾象典》·五行部·彙考·周書洪範
  • 《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乾象典》·陰陽部·總論·陰陽五行八卦
聲音動靜,具錄於維基共享︰陰陽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