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氧化二铑

化合物

三氧化二铑,或称氧化铑(III),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Rh2O3

三氧化二铑
英文名Rhodium(III) oxide
Rhodium sesquioxide
别名氧化铑(III)
识别
CAS号12036-35-0  checkY
PubChem159409
SMILES
 
  • [O-2].[O-2].[O-2].[Rh+3].[Rh+3]
InChI
 
  • 1S/3O.2Rh/q3*-2;2*+3
EINECS234-846-9
性质
化学式Rh2O3
摩尔质量253.8092 g/mol g·mol⁻¹
外观暗灰色粉末
密度8.20 g/cm3
熔点1,100 °C(1,370 K)(分解)
溶解性难溶
溶解性难溶于王水
磁化率+104.0·10−6 cm3/mol
结构
晶体结构六方晶系 (刚玉晶型)
危险性
欧盟分类未列出
相关物质
其他阳离子三氧化二钴
三氧化二铱
三氧化二钌
氧化钯
相关化学品二氧化铑
若非注明,所有数据均出自标准状态(25 ℃,100 kPa)下。

结构

Rh2O3有两种主要的晶型,一种为六方晶系的刚玉型。它加热至750 °C以上转变为正交结构。[1]

制备

多种方法可以制备三氧化二铑:

  • 金属粉和硫酸氢钾在空气中共熔。将共熔体溶于水,加入氢氧化钠,沉淀出三氧化二铑的水合物,加热转变为Rh2O3[2]三氯化铑为原料,用氢氧化钠进行沉淀,可以得到三氧化二铑的水合物,100°C处理这种水合物,得到的是黄色固体;而300°C处理水合物,得到棕灰色的无水物。[3]
  • Rh2O3薄膜可通过等离子态氧处理铑箔得到。[4]
  • Rh2O3纳米颗粒可以通过水热法制得。[5]

物理性质

三氧化二铑薄膜有快速的电致变色性质,在KOH溶液中,通过施加〜1 V的电压,可以产生黄色 ↔ 暗绿色或黄色 ↔ 棕紫色的可逆颜色变化。[6]其变色效应可以归因于三氧化二铑水合物的电氧化(还原)作用。[3]

和透明电极氧化铟锡(ITO)相似,三氧化二铑可以形成透明的导体。但是Rh2O3功函数比ITO低0.2eV。因此,在ITO上的沉积氧化铑可以改善来自ITO的载流子注入,从而改善了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电学性能。[4]

应用

氧化铑的主要用途是催化剂,如氢甲酰化反应[7]一氧化氮转化为一氧化二氮的反应[8]CO氢化反应[9]

参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