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白鲟属

匙吻鲟科鱼类的一个化石属

古白鲟属學名Paleopsephurus)是鲟形目匙吻鲟科之下已灭绝的一,目前唯一已知的物种模式種威氏古白鲟P. wilsoni),化石產自美国蒙大拿州麦空县地獄溪組晚白垩世馬斯垂克階[1]。本属是在北美洲發現的兩個匙吻鲟科化石属之一,另一个属为缀鳞鲟属Crossopholis),同样也只包含一个已知物种,即模式种大尾缀鳞鲟C. magnicaudatus),化石發現於美国怀俄明州绿河组早始新世沉積物中[3]

古白鲟属
科学分类 编辑
界:动物界 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辐鳍鱼綱 Actinopteri
目:鲟形目 Acipenseriformes
科:匙吻鲟科 Polyodontidae
亚科:古白鲟亚科 Paleopsephurinae
Grande et Bemis, 1996
属:古白鲟属 Paleopsephurus
MacAlpin, 1947[2]
模式種
威氏古白鲟
Paleopsephurus wilsoni

MacAlpin, 1947[2]

1941年,美国古生物學家暨魚類學家 Archie Justus MacAlpin 在其博士論文中首次描述了威氏古白鱘,後於1947年發表了更為詳細的描述[2]。他的描述基於密西根大學古生物學博物館(英文縮寫:UMMP)收藏的三件古白鱘化石標本(後被拆分為四件),這些標本係由密西根大學古生物學博物館的考察隊,於1938年在蒙大拿州佩克堡东南39公里處的地獄溪組露頭砂岩中採集,一同出土的還有史前鱘科物種原鏟鱘Protoscaphirhynchus squamosus)的正模標本[2][3][4]。編號為“UMMP 22206”的古白鱘標本包括一塊大致完整且略有破碎的頭骨(下颌骨在1947年至1980年代末的某個時間點遺失),以及部分皮質鱗、胸帶和胸鰭;另外兩件標本與“UMMP 2226”發現於同一地點,編號分別為“UMMP 22207”和“UMMP 22208”,其中“UMMP 22207”是古白鱘尾側的一部分,“UMMP 22208”則是帶有胸鰭的肩部碎片,胸鰭部分後被編為單獨的標本“UMMP 22209”[2][3][4]。雖然這些標本的發現地點相隔很近,但無法確定牠們是否屬於同一個體,因此被作為三個獨立的標本描述[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