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军都督府

后军都督府,為明朝五军都督府之一,是明朝的軍隊管理機構與軍事行政區劃單位。

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廢大都督府,改為五军都督府,包括前軍都督府、後軍都督府、左軍都督府、右軍都督府、中軍都督府。每府設左、右都督,正一品。都督同知,從一品。都督僉事,正二品。其屬下包括,經歷司、經歷,從五品。都事,從七品。各一人[1]

區劃

初始

地理衛所
在京屬衛橫海衛、鷹揚衛、興武衛調北京、江陰衛、蒙古左衛、蒙古右衛
北平都司燕山左衛改為親軍、燕山右衛改為親軍、燕山前衛改為親軍、大興左衛改為親軍、永清左衛改為親軍、永清右衛改為親軍、濟州衛改為親軍、濟陽衛改為親軍、彭城衛改為親軍、通州衛改為親軍、薊州衛、密雲衛後為密雲後衛、真定衛、永平衛、山海衛、遵化衛、居庸關千戶所後為隆慶衛
北平行都司後為大寧都司大寧左衛後改營州左護衛、延慶左衛、大寧右衛後改營州左護衛、延慶右衛、大寧中衛、大寧前衛、大寧後衛後為營州中護衛、改寬河衛會州衛俱改調京衛、營州中護衛、興州中護衛
山西都司太原左衛、太原右衛、太原前衛、振武衛、平陽衛、鎮西衛、潞州衛、蒲州千戶所、廣昌千戶所、沁州千戶所、寧化千戶所、雁門千戶所
山西行都司大同左衛、大同右衛、大同前衛、蔚州衛、朔州衛
北平三護衛燕山左護衛後改為親軍、燕山右護衛後改為親軍、燕山中護衛後改為親軍
山西三護衛太原左護衛、太原右護衛、太原中護衛

改制

地理衛所
在京屬衛留守後衛、鷹揚衛、興武衛、大寧中衛、大寧前衛、會州衛富峪衛、寬河衛、神武左衛、神武後衛、昭陵衛、忠義左衛、忠義右衛、忠義前衛、忠義後衛、義勇中衛、義勇左衛、義勇右衛、義勇前衛、義勇後衛、武成中衛、蔚州左衛
北直隸薊州衛、真定衛、永平衛、山海衛、遵化衛、密雲中衛、密雲後衛、開平中屯衛、興州左屯衛、興州右屯衛、興州中屯衛、興州前屯衛、興州後屯衛、東勝左衛、東勝右衛、鎮朔衛、涿鹿衛、定邊衛、神武右衛、神武中衛、忠義中衛、盧龍衛、武清衛、撫寧衛、德州衛、寧山衛、瀋陽中屯衛、定州衛、天津衛天津左衛、天津右衛、青州左護衛、通州左衛、通州右衛、涿鹿左衛、涿鹿中衛、河間衛、潼關衛、德州左衛、梁城千戶所、滄州千戶所、倒馬關千戶所、潮河千戶所、白洋口千戶所、渤海千戶所寬河千戶所、鎮邊城千戶所、順德千戶所、武定千戶所舊樂安千戶所、平定千戶所、蒲州千戶所
大寧都司保定左衛、保定右衛、保定中衛、保定前衛、保定後衛、營州左屯衛、營州右屯衛、營州中屯衛、營州前屯衛、營州後屯衛、茂山衛、紫荊關千戶所
萬全都司萬全左衛萬全右衛宣府前衛宣府左衛宣府右衛、懷安衛、開平衛、延慶左衛、延慶右衛、龍門衛、保安衛、保安右衛、蔚州衛、永寧衛、懷來衛、興和千戶所、美峪千戶所、廣昌千戶所、四海冶千戶所、長安千戶所、雲川千戶所、龍門千戶所
山西都司太原左衛、太原右衛、太原前衛、振武衛、平陽衛、鎮西衛、潞州衛、瀋陽中護衛、汾州衛、沁州千戶所、寧化千戶所、雁門千戶所、保德州千戶所、偏頭關千戶所、磁州千戶所、寧武千戶所、八角千戶所、老營堡千戶所、晉府儀衛司、瀋府儀衛司、代府儀衛司、晉府群牧所、瀋府群牧所、代府群牧所
山西行都司大同左衛、大同右衛、大同前衛、大同後衛、朔州衛、鎮虜衛、安東中屯衛、陽和衛、玉林衛、高山衛、雲川衛、天城衛、威遠衛、平虜衛、山陰千戶所、馬邑千戶所、井坪千戶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