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锦要塞

富锦要塞或称富锦要塞群[1]:89,位于今黑龙江省富锦市,是侵华日军东北要塞群之一。

1934年起,关东军在满洲国与苏联蒙古人民共和国边界地区,开始修建一系列要塞。东、西两线之间,设立凤翔、富锦要塞。1938年开始修建富锦要塞[2]:59,主体工程大约在1943年至1944年竣工。1945年,日本投降,日军撤离,配套工程尚未完成[3]

要塞建筑

富锦要塞是一个正面宽35公里、纵深12公里的防御区,拥有一条5.5公里的反坦克壕,两个扇形防区。防区内有165个交堑壕相连的火力点。共拥有20多条军用公路、4个飞机场。要塞的永久阵地分为甲、乙两个阵地。两个阵地均修建了大理的工事碉堡、掩蔽部、指挥所、观察所、地下工事[1]:90

甲阵地位于富锦市东南方的乌尔古力山。乌尔古力山北临松花江,位于三江平原中心,是平原上唯一一座高峰,海拔545米。乌尔古力山修建的军事工事又被称为北满日军的“陆路航空母舰”[1]:90。甲阵地从1942年开始修建,工程大致分三部分:一、可通行汽车的盘山道;二、山洞,主要山洞全部打通,有照明、通风设施,汽车可通行[2]:59;三、108座[3]各类明暗碉堡[2]:59。日军撤退前,从洞内向洞外回填沙石,用水泥浇灌封闭,再回填沙土,并植树种草,使要塞建筑与山体浑然一体[3]

乙阵地位于原富锦县城南的扶桑台地[2]:59,今富锦市市区的南部,主要作用是阻挡苏军从松花江登陆进攻[1]:90。5.5公里的反坦克壕是最主要的建筑,上宽7米、下宽3米。由于城区发展,原有工事大部分已无存[2]:59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