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阴县 (浙江省)

中国历史地名,今浙江省境內
(重定向自山阴县 (古代)

山阴县是中国浙江省绍兴地区历史上的一个旧名。

山阴县始设于秦代,得名于南部的会稽山,为会稽郡(郡治在今苏州市)26县之一。东汉时期,会稽郡以钱塘江为界分为吴郡和会稽郡,山阴县成为新的会稽郡的首县。六朝时期,随着中原人士大量南迁,山阴县人口众多,在南陈永定年间,分为西部的山阴县和东部的会稽县两县同城而治,同为会稽郡首县。此后又同为越州(唐、北宋)、绍兴府(南宋、明、清)首县[1]

山阴、会稽两县在绍兴府城内的分界线是纵贯府城南北的府河,南起植利门(南门),北到昌安门,其上约有10座桥梁连接山、会两县(鲍家桥、舍子桥、大云桥、清道桥、县西桥、小江桥、香桥、咸宁桥、安宁桥等)。河西为山阴县,河东为会稽县。清朝时,山阴县考评:衝,繁,難[2]

1912年(民国元年),废除府制,同时山阴县与会稽县合并为绍兴县,同属浙江省会稽道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