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見濍

盟津恭懿王朱見sōng(1459年—1514年),是明朝鄭簡王朱祁鍈庶三子,明仁宗朱高熾曾孫,為明朝第一代盟津王。成化十年(1474年)冊封為盟津王[1]。成化十二年(1476年)九月,朝廷冊封南城兵馬副指揮李賢的女兒為盟津王妃[2]

朱見濍在鄭簡王诸子中,年龄仅次于世子朱見滋,母亲也受到鄭簡王宠爱,但是因为并非嫡出而没有被册封为世子,心生愤恨,偷窃了兄长朱見滋的世子金冊,父亲朱祁鍈派人向朱見濍索取未果,此后朱見濍行为变本加厉,屡屡冒犯父亲及叔父泾阳王朱祁銑,又抢夺民女,作恶多端,最终在成化二十年(1484年),罪降庶人,令戴平民头巾,讀書習禮[3]弘治元年(1488年)釋回。正德二年(1507年)奏請復爵,明武宗听礼部意见,不准,仅得給半祿赡养,本色折色各半[4]。正德九年(1514年)卒[5]。子孫俱庶人。

朱見濍的长子朱祐橏以庶人管盟津王府事。朱見濍的侄子郑康王朱祐枔去世后没有后嗣,因为朱見濍获罪,朱祐橏不得袭封郑王,朱見濍已故四弟东垣端惠王朱見𣹟的继承人东垣王朱祐檡得以袭封,即郑懿王。

后来朱見濍被追复王位,并被谥恭懿。郑恭王朱厚烷死后,世子朱載堉不肯袭封,请求让给朱祐橏之孙朱載壐,理由是朱見濍既然得到追復,他的子孙就恢复了郑王爵位的继承权,且朱見濍年长于朱见𣹟,朱見濍的子孙才应该作为长房袭封郑王。礼部认可,于是朱載壐袭为郑王,但朱見濍、朱祐橏皆未被追封为郑王。

分歧記載

《明史》卒年作弘治四年(1491年)[6]

参考资料


原因:明政府始封
明盟津國國王
1474年—1484年

原因:國除,廢為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