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式椒麻雞

泰式椒麻雞是一種常見於台灣泰式餐廳的菜餚,主要透過花椒與醬油來醃製去骨雞腿,裹粉油炸而成。關於其起源大致有兩種說法,一說是修改自雲南菜,另一說是在緬甸打工的雲南人在台灣所發明[1]

泰式椒麻雞
椒麻雞
上菜顺序主食
地区台灣
上菜温度熱食
主要成分花椒、酒、醬油、麵粉、雞腿、魚露、辣油、糖

在新疆和四川也有叫作椒麻雞的菜,與台灣「泰式」椒麻雞的主要差別是不會油炸,而是水煮后淋油。

製作方法

椒麻雞的製作方法各家皆有不同。主要透過花椒、酒、烏醋,與醬油來醃製去骨雞腿,裹粉油炸而成。並淋上以魚露、辣油,和糖所調製的醬汁。最後再灑上蒜末、辣椒末、花生碎片、白芝麻和莞荽而成[1][2]:101-103

起源

關於椒麻雞的起源眾說紛紜[3][4]。其中主要分為兩種說法,一說是修改自雲南菜,另一說是在緬甸打工的雲南人在台灣所發明[1]

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國共內戰失利而遷臺,許多雲南人和緬甸北部華僑到台灣,主要移居桃園龍潭中壢龍岡以及南投的清境農場一帶[5]。1970年代,緬甸華人也因在本土受到政府的迫害,恰逢台灣經濟蓬勃發展,對勞動力的需求增加,因此有許多緬甸華人舉家搬遷來台,主要分布於今新北市中和市南勢角華新街一帶。來台後的雲南人及緬甸華人,也帶來了原鄉的飲食習慣[5]。由於台灣消費市場對於雲南料理及緬甸料理較為陌生,因此同時販售風靡全球的泰國料理,包裝成全世界獨一無二的「雲泰料理」[6],自此椒麻雞等帶有雲南風味的菜餚便深植台灣人對泰國料理的印象[7]。甚至後來移民來台灣的泰籍廚師,為了迎合台灣人的口味,也在菜單內加入這道料理[3]

新疆和四川椒麻雞

新疆椒麻雞不油炸,而是用水煮然後撕成雞絲,拌入花椒油、辣椒油、醬油、葱蒜等調味料[8]。新疆椒麻雞後來傳入四川,做法大同小異,主要差別是煮好的雞肉用刀切成帶骨的小塊,並改用當地品種的辣椒和花椒[9][10]

參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