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醒吾

赵醒吾(1897年7月5日—1930年2月[1]),云南宾川人,原名必馨,字维香中国共产党早期人物。

赵醒吾

赵醒吾生于宾川县大营街一个小康家庭,父亲赵体乾(字明纲)为清朝秀才。1917年从宾川高小毕业,上昆明补习一年后,考入云南省法政学校预备课,1919年升入法律系本科。在校期间,他不仅成绩优异,还研读进步书籍,冒险传播进步思想,被称为“拎着脑袋求真理的青年”。五四运动期间,曾参加声援北京的活动。1922年,因参与学生运动被校方开除,赴广东参加驻当地的滇军,在杨希闵的滇军总司令部供职。在滇军中曾与罗炳辉共事,被其视为良师益友。1924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时,改名赵醒吾。不久调到孙中山大元帅府朱培德拱卫军任参谋。同年冬,广东方面准备北伐,当时吴佩孚的第六师驻赣南,师长杨如轩杨池生均出自滇军,而杨如轩又是赵醒吾的同乡,故赵醒吾前往杨如轩军中实施策反。1926年10月,杨如轩和杨池生的军队在赣东北同北伐军合编,赵醒吾留在其军中任上校副官长。

1929年春,中共江西省委派赵醒吾去吉安争取罗炳辉。最终,同年7月9日,罗炳辉在赵醒吾、刘士奇蔡申熙主持下,以化名“罗南煌”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由赵醒吾提议,罗炳辉准备于苏联“十月革命节”(11月7日)前夜,发起吉安十属总暴动。不料江西共青团书记曾道懿叛变,赵醒吾暴露,但他未离开江西,而是前去与罗炳辉接头,计划提前举行暴动,途中被捕。在被关押的四个多月里,被多次施以极刑而始终保守秘密。最终于1930年2月中旬在吉安被杀害。[2][3][4]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