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流灣

高流灣,又名較流灣[1],是位於香港新界西貢北[2]海灣,行政區域屬於大埔區,郊野公園屬西貢東郊野公園[3]。高流灣與赤門口的塔門相對,兩地之間的水道名為塔門口。[4]:198

高流灣

高流灣村村民以養魚維生,漁货出售往中國大陸大埔漁市場[4]:198,村內亦有數家餐館和士多經營[1]和一座清朝道光年間所建的天后廟[5]

名稱由來

較流灣與塔門嘴的塔門口海底有一大塊圖形礁排,攪起漩渦令水流變急,村民登高時看到海水轉動,故名「較流」(「攪流」的諧音)。[4]:197[1]後來被更名為高流灣。[4]:197

歷史

高流灣村公所

在200多年前,村民移居至較流灣一帶,並在該地建村,當時村內約有1000人居住,村民中的七成為石氏。但後來大部分村民都搬離村落,到海外謀生,人口只剩下70多人。[4]:198

1967年,高流灣公眾碼頭建成,令村民對外連接更容易。2004年,政府展開了碼頭重建工程,並於2006年完成,面積由400餘增至超過500平方米,增加了對遊客的吸引力。[4]:200[6][3]

生活

高流灣一帶並沒有醫療機構,政府為方便村民求診,逢星期四,慈雲號醫療船便會停在高流灣碼頭,為村民提供醫療服務。[7][8][4]:199

寄到高流灣村的郵信由於數量不多,政府為了節省資源,只聘用村內一位臨時郵差定期到黃石碼頭領信,再回到村內派信,亦只會收取象徵式的交通費。[4]:201

節慶

高流灣每七年舉行一次安龍清醮。當天安龍的重要環節是鄉民上山安龍,到村中命脈的巨石前拜祭,期間,壯丁們則舞動取「龍頭鳳尾」之意的活鴨、活雞的「龍」。2015年第13屆活動費用逾200萬元,主要是每晚電燈費、搭棚費、人工,請戲班及舞獅班費用,參與村民約1700名。活動開始前一天,許多鄉親已到漁村迎接傳統活動。「佛誕」啟壇日和農曆四月十三日粵劇最後一天的臺柱演出都是最熱鬧,也是最多村民慶祝的日子。[5]

交通

早期往返高流灣交通依賴油蔴地小輪的吐露港渡輪線,村民可以經水路往返沙田。[4]:199

現時,由於高流灣受西貢東郊野公園包圍,並沒有車路連接。翠華船務提供來往黃石碼頭的街渡服務,部分班次途經赤徑,全程約30分鐘;翠華船務亦有提供每天兩至三個街渡班次來往馬料水碼頭,途經深涌荔枝莊塔門,全程約1小時30分鐘。[1][9][10]

除了水路外,高流灣亦有一條非官方山徑連接。山徑以北潭凹為起點,途徑麥理浩徑第二段、赤徑、東龍二輋、蛋家灣後抵達高流灣,全程約需5小時。[4]:200[1]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