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慶

麟慶满语ᠯᡳᠨ᠋ᡴᡳᠩ转写linking,1791年—1846年),完顏氏,字伯餘,又字振祥,號見亭佛寮,室名凝香室、蓉湖草堂、瑯環妙境、永保尊彝之室、退思齋、拜石軒、雲蔭堂、近光樓、知止軒、水木清華之館、流波華館[1]。家族原隶镶蓝旗满洲,后属內務府包衣滿洲佐領鑲黃旗人,金世宗的第二十四世孫、金睿宗的第二十五世孫,清朝政治人物、詩人。

完顏麟慶

大清江南河道總督
族裔滿洲
旗籍內務府滿洲鑲黃旗
字號字伯餘,又字振祥
號見亭、佛寮
出生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
大清京師
逝世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
大清京師
親屬(子)崇实崇厚
出身
  • 嘉庆十三年戊辰科举人
  • 嘉慶十四年己巳恩科同進士出身
著作
  • 《黃河運道古今圖說》等(詳見內文)

經歷

嘉慶十三年(1808年)戊辰舉人

十四年(1809年),中式己巳恩科會試殿試位列第三甲第九十三名同進士出身。授內閣中書,在典籍廳行走[2]。時年十八歲。

十六年(1811年),以內閣中書充國史館校對官、兼國史館收掌官。

十七年(1812年),以內閣中書充文淵閣檢閱

十九年(1814年),改兵部漢堂主事。

二十年(1815年),兼在兵部車駕司武選司行走。

二十三年(1818年),右春坊右中允

二十五年(1820年)十月,充實錄館漢纂修官[3]。隨後改左春坊左中允

道光元年(1821年),以左春坊左中允充實錄館提調官。

二年(1822年),以左春坊左中允,充實錄館總纂官。

三年(1823年),外授安徽徽州府知府[4]

道光四年(1824年),以知府加道員銜。改潁州府知府。兩江總督孫玉庭評價麟慶「辦事精勤,見解敏速,人亦能自愛。」舉薦其巡查河南河道。隨即遷河南開歸陳許道。至秋汛時,麟慶親守堤岸十三日夜,搶工督修。

六年(1826年)十月,以開歸陳許道兼署河南按察使[5]

七年(1827年)九月,再度以開歸陳許道兼署河南按察使[6]

九年(1829年)十月十八日,實授河南按察使

十年(1830年),以按察使署理河南布政使。

十二年(1832年)二月一日,遷貴州布政使,並護理貴州巡撫。上任後督辦搜捕販賣、種植鴉片之煙犯並從重懲處[7],並嚴禁拐販婦女。[8]古州地方添設學校以教化漢民苗民[9]。冬季,以臺灣匪徒張丙起事,挑選貴州兵丁前往征剿[10]

十三年(1833年)正月二十五日,升授湖北巡撫[11]。三月二十八日,改授江南河道總督[12]。四月,丁母憂離任。[13]八月六日,回任改為署理[14]。麟慶就籌辦江南河道奏陳:「近年河湖交敝,欲復舊制,不外蓄清刷黃。古人引導清水,三分濟運,七分刷黃,得力在磨盤埽。自廢棄後,河務漸壞,擬規復磨盤埽舊制。洪澤湖水甚寬,高家堰工絕險,各壩多封柴土蓄水,盛漲啟放,輒壞壩底,糜費不貲。應仿滾水壩成法,抬高石底,至蓄水尺寸為度。山圩五壩暨下游楊河境内車邏等壩,一遵奏定丈尺啟放,水定即行堵合。至黃河各工,當體察平險,節可緩之埽段,辦緊要之土工。一切疏浚器具,祗備運河挑挖。若黃河底淤,非人力所能強刷,惟儲備料工,遇險即搶,以防為治,而其要全在得人。又以蘆葦為工程必需,右營蕩地荒廢,產蘆不足,請築圩蓄水以資灌溉。」奏疏呈入,道光帝下詔嘉許麟慶所言正當,勉勵其勤慎從事河工。

十四年(1834年),麟慶於洪澤湖老子山西北挑砌石壩,東西沙路加築碎石高出湖面,以便水師巡哨及商民停泊。[15]奏請於江蘇淮海道、常鎮通海道等道另案編列河工用銀。[16]道光帝上諭,以江南河道連續幾年未決口,然而河工費用一直增加,嚴厲責備麟慶。[17]麟慶又以洪澤湖大堤蔣家壩義字引河跌降深度達三四丈,堵閉不易,奏請改挑義字河頭,獲准。[18]

十五年(1835年)服闕,實授江南河道總督。誥授榮祿大夫

十九年(1839年)十月二十一日,召京陛見。十二月一日[19],以河道總督兼署兩江總督。督修惠濟正閘、福興越閘;遇到河湖水位高漲時仍岌岌可危、險象環生,麟慶奏請例外追加撥銀五十萬兩,道光帝允准,但告戒嗣後不得以此援例追加工費。

二十年(1840年)四月三日,吏部議敘加一級。

二十一年(1840年),黃河在河南開封府祥符縣決口,黃河水奪溜匯注洪澤湖,而江潮盛漲,產生頂托現象,於是拆展禦黃壩、束清壩及禮、智、仁各壩,並啟放車邏壩等壩以泄減湖水。[18]南河最終平安無事,道光帝下詔嘉獎麟慶化險為夷,予議敘。

二十二年(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英吉利軍艦駛入長江,上命麟慶籌辦淮、揚防務以保運河河道,麟慶奏請以鹽運使但明倫備防揚州,以清江浦為後路策應,捕殺內奸陳三虎等。秋季,黃河在江蘇淮安府桃源縣桃北崔鎮汛決口,時值漕船回空,改由中河灌塘濟運,通行無誤。十一月初八日,道光帝顧念麟慶辦理防務及協助漕運辛勞,僅予革職,免罪[20]

二十三年(1843年),發往山東河南河道的中牟工程效力。

二十五年(1845年),工竣。正月,以四品京堂候補。[21]隨後授二等侍衛,充庫倫辦事大臣。但麟慶告病療養,未起行赴任。[22]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病痊,三月二十六日,仍以四品京堂候補。[23]卒於京師宅邸半畝園。

清史稿》評論:「河患至道光朝而愈亟,南河為漕運所累,愈治愈壞。自張文浩蓄清肇禍,高堰決而運道阻。嚴烺畏首畏尾,湖河並不能治。張井創議改河,而不敢執咎,迄於無成,灌塘濟運,賴以彌縫。麟慶潘錫恩循其成法,幸無大敗而已。」

文藝傳承

麟慶母親惲珠,,傳授麟慶文學、書畫。

麟慶性喜山水,兼愛古蹟,「探二水三山之名勝,搜六朝五季之遺聞」,「最大海水,最好家山。持節防堵,著屐游觀。撫三尺劍以寄志,披一品衣而息肩」,作《鴻雪因緣圖記》,謂是「我之年譜,而別創一格」。

其所著《黃河運道古今圖說》、《河工器具圖式》、《河工器具圖說》以多年親身經歷,詳盡描述清朝中期至嘉慶、道光朝的治河政策、器具、工法,為研究清代中晚期河工的重要資料來源。

《河工器具圖說》目錄
《鴻雪因緣圖記》首頁
《鴻雪因緣圖記》圖文以雕版印刷
《鴻雪因緣圖記》版本與序文

著作

  • 《黄运河口古今圖說》
  • 《河工器具圖式》四卷
  • 《河工器具圖說》三卷
  • 《鴻雪因緣圖記》初集、二集、三集,各分上下卷。
  • 《凝香室文存》
  • 《凝香室詩存》
  • 《凝香室制藝詩帖偶存》
  • 《凝香室公牘偶存》
  • 《皇朝大臣紀盛》
  • 《蘭皋日記》
  • 《詞苑編聯》
  • 總纂《清仁宗睿皇帝實錄》
  • 〈洛陽存古錄序〉

家庭及關聯

  • 先祖:完顏守祥。
  • 八世祖:完顏魯克素。"魯克蘓,鑲黄旗包衣人,葉臣同族,世居完顔地方,國初來歸,原隸鑲藍旗。其長子原任内務府總管瑚齊喀,次子原任佐領達齊喀。情願告入内務府,改隸鑲黄旗包衣佐領。……魯克蘓之孫阿什坦原任給事中。曽孫赫世亨原任員外郎兼佐領,和素原任内閣侍讀學士兼佐領,蕚素原任郎中兼佐領。……元孫白衣保原任御史兼佐領,阿林原任叅領兼佐領,畧格原任三等侍衞,留保現任經筵講官、吏部侍郎”(据《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卷28)。
  • 七世祖:完顏達齊哈。
  • 六世祖:完顏阿什坦,順治九年(1652年)策試滿洲進士壬辰科进士。
  • 五世祖:完顏和素,原任内閣侍讀學士兼内务府佐領,翻译家。
    • 胞兄内務府慎刑司郎中兼佐领鄂素(又蕚素,字绍徳),其生平事迹载入《钦定八旗通志:孝义传》卷240。其子康熙六十年(1721年)辛丑科进士留保。孙女完顏氏,嫁镶黄旗满洲、工部郎中高謙(父江南壽春鎮總兵署理江南提督高鈺 (清朝),胞叔大学士兼江南河道总督高斌,嫡堂兄大学士兼两江总督高晋)。
    • 胞兄赫世亨。其子河東河道總督、左副都御史完顏偉;后代有道光六年(1826)丙戌科進士蘊秀
  • 高祖:完顏白衣保,原任御史兼内务府佐領。
  • 曾祖:完顏期成額。
  • 祖父:完顏岱。
  • 父:完顏廷璐,官山東泰安府知府
  • 外祖父:惲毓秀,官直隸廣平府肥鄉縣典史
  • 母:惲珠
  • 弟:完顏麟昌、完顏麟書。麟昌子崇寿之女完颜氏嫁怡亲王奕勋之孙溥新为继妻,麟庆老师礼部尚书贵庆子瑞琇之女富察氏则为溥新正妻。
  • 妻瓜爾佳氏(浙江嘉興協副將慶保)、書書覺羅氏(父鑲黃旗滿洲、山西道監察御史福謙)、程孟梅(著有《紅薇閣詩草》;父汉军旗、福建汀漳龍道程佳氏國璽)。
  • 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庚戌科进士完顏崇實、兵部左侍郎完顏崇厚
  • 女儿:长女妙蓮保嫁内务府正黄旗蒙古、道光庚戌进士伍堯氏来秀(嗣祖父乾隆庚子进士法式善)、次女佛芸保嫁咸丰丙辰进士,礼部尚书宗室延煦[24]
  • 師:禮部尚書貴慶

交遊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

清史稿/卷383》,出自趙爾巽清史稿

參考文獻

  • 清史稿》卷三百八十三,列傳一百七十
  • 《清國史館傳包》3115號
  • 《清國史館傳稿》1522號,2577號
  • 《清史館傳稿》6609號,7741號
  • 《續碑傳集》二冊卷三十三,772-775引宗稷辰〈前江南河道總督完顏公墓志銘〉
  • 恒慕義 編《清代名人傳略》下冊77-79
  • 震鈞《天咫偶聞》卷四
  • 國立故宮博物院軍機處檔摺件065103號,065435號,066247號,066750號,067245號,067897號,068687號,069026號,070510號,071841號,071842號,072207號,072652號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內閣大庫檔案039529號,059374號,059378號,059676號,118673號,126329號,126351號,126957號,129026號,129184號,129367號,130769號,131004號,132427號,135440號,145476號,145493號,148700號,148916號,154011號,154065號,154574號,154575號,154586號,156756號,157293號,160694號,174406號,174698號,176394號,183632號,184086號,209300號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近代外交經濟重要檔案01-01-001-04號,01-01-008-02號,01-01-008-04號,01-01-008-06號
官衔
前任:
楊懌曾
湖北巡撫
1833年3月16日-1833年5月17日在任
繼任:
鄂順安
前任:
張井
江南河道總督
1833年5月17日授,四月丁母憂,以張井署理
1833年9月19日-1835年11月2日以署理名義在任
1835年11月2日實授-1842年12月7日在任。革職。
(1839年11月26日召陛,以署兩江總督陳鑾兼署南河)
繼任:
潘錫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