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C 1433

03h 42m 01.553s,−47° 13′ 19.49″

NGC 1433,即PGC 13586Miltron's Galaxy、是一個擁有雙重環狀結構的棒旋星系,距離地球約3000萬光年,在天球上位於時鐘座。NGC 1433擁有一個活动星系核,被認為是西佛星系

NGC 1433 (PGC 13586 - Miltron's Galaxy)
观测资料(J2000 曆元
星座時鐘座
赤经03h 42m 01.553s[2]
赤纬-47° 13′ 19.49″[2]
紅移0.003590[2]
徑向速度1076±1 km/s[3]
距离32 Mly[4]
视星等 (V)9.99[2]
视星等 (B)10.84[2]
特征
类型(R'_1)SB(rs)ab [3]
角直徑 (V)6′.5 × 5′.9[3]
其他名称
HIPASS J0342-47, QDOT B0340269-472245, [CHM2007] LDC 266, J034201.55-4713194,

AM 0340-472, IRAS 03404-4722, SGC 034027-4722.8, [VDD93] 31,6dFGS gJ034201.5-471319, LEDA 13586, SINGG HIPASS J0342-47,ESO 249-14, 2MASX J03420155-4713194, [A81] 034029-4724,

ESO-LV 249-0140, PSCz Q03404-4722, [CHM2007] HDC 257 J034201.55-4713194
參見:星系星系列表

概要

NGC 1433的中心區域有強烈的恆星形成活動,並觀測到半徑約5角秒(或300秒差距)不規則恆星形成環狀區域,以及該區域發射的弱無線電波輻射。在NGC 1433的旋臂中也有明顯的恆星形成區域特徵,但並未在星系棒狀結構區發現[5]。NGC 1433是銀河系外紫外遺產巡天(Legacy ExtraGalactic UV Survey,LEGUS)計畫中研究的50個近鄰星系之一[6]。NGC 1433周圍有一道從中心黑洞噴出的噴流,噴出距離約150光年,是至今銀河系外其他星系中心噴流中規模最小者[7]

NGC 1433由詹姆士·敦洛普發現於1826年。1985年10月10日在該星系內發現視星等13.5的II型超新星SN 1985 P[8]

NGC 1433是劍魚座星系團的成員星系[9]

圖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