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籃球聯賽選秀

臺灣籃球聯盟選秀制度
(重定向自SBL選秀狀元

超級籃球聯賽選秀是臺灣男子半職業籃球聯盟超級籃球聯賽(SBL)的年度盛事。超級籃球聯賽自2007年開始辦理新人選秀會,2019年舉辦第一屆外籍球員選秀會。

歷史

2007年7月20日,舉辦第一屆新人選秀會,由吳奉晟成為選秀狀元[1]。2008年7月1日,舉辦第一屆新人選秀會,由陳國維成為選秀狀元[2]。2009年11月4日,舉辦第三屆新人選秀會,由簡浩成為選秀狀元[3]

2010年代

2010年9月1日,舉辦第四屆新人選秀會,由桑一慶成為選秀狀元[4]。2011年10月7日,舉辦第五屆新人選秀會,由劉錚成為選秀狀元[5]。2012年8月1日,舉辦第六屆新人選秀會,由周伯勳成為選秀狀元[6]。2013年8月28日,舉辦第七屆新人選秀會,由呂奇旻成為選秀狀元[7]。2014年9月12日,舉辦第八屆新人選秀會,由林郅為成為選秀狀元[8]。2015年9月15日,舉辦第九屆新人選秀會,由施顏宗成為選秀狀元[9]。2016年7月6日,舉辦第十屆新人選秀會,由張宗憲成為選秀狀元[10]。2017年7月27日,舉辦第十一屆新人選秀會,由謝宗融成為選秀狀元[11]。2018年7月9日,舉辦第十二屆新人選秀會,由陳昱瑞成為選秀狀元[12]。2019年8月30日,舉辦第十三屆新人選秀會,由張家禾成為選秀狀元[13];10月15日,舉辦第一屆外籍球員選秀會,由賽森英语Franklin Session成為選秀狀元[14]

2020年代

2020年7月15日,舉辦第十四屆新人選秀會,由李漢昇成為選秀狀元[15]。2021年8月4日,舉辦第十五屆新人選秀會,由曾柏喻成為選秀狀元[16]。2022年7月18日,舉辦第十六屆新人選秀會,由江尚謙成為選秀狀元[17]。2023年7月18日,舉辦第十七屆新人選秀會,由外籍生蘇格爾成為選秀狀元[18]

選秀狀元

年份選中球隊球員參考
新人選秀會
2007臺灣銀行吳奉晟[1]
2008臺灣銀行陳國維[2]
2009臺灣銀行簡浩[3]
2010臺灣銀行桑一慶[4]
2011金門酒廠劉錚[5]
2012臺灣銀行周伯勳[6]
2013台灣啤酒呂奇旻[7]
2014臺灣銀行林郅為[8]
2015臺北達欣工程施顏宗[9]
2016金門酒廠張宗憲[10]
2017臺灣銀行謝宗融[11]
2018臺灣銀行陳昱瑞[12]
2019臺灣銀行張家禾[13]
2020高雄九太科技李漢昇[15]
2021高雄九太科技曾柏喻[16]
2022彰化柏力力江尚謙[17]
2023彰化柏力力蘇格爾[18]
外籍球員選秀會
2019九太科技賽森英语Franklin Session[14]

大專條款

基本規定:

  • 滿25歲不得再打UBA
  • UBA和SBL必須二擇一:同季與前一季都不得註冊SBL方可打UBA

最早在民國70年代UBA剛設立之初,就有球員同時打社會球隊和UBA的問題存在。CBA末期也因開放大學學生球員引起爭議(顏行書加入CBA時只有19歲)。

而在SBL,初期問題不明顯,但在第五季加入選秀制度前(先前都是自由球員制度),UBA和SBL重疊嚴重的問題就已經先浮上檯面。

SBL成立之初大專球員比例就已過高,在SBL漸入佳境後,學生球員的負荷明顯加重。加上台灣掀起讀研究所的風氣,導致愈來愈多球員超過22歲甚至25歲依然在幫大學打球。

於是大專體總率先提出大專條款,規定尚未打SBL的大學球員,只能UBA和SBL二擇一,進行漸進式分割,短時間內對SBL新血的補注造成重大影響。之後亦加入25歲年齡限制。詳見下表,另可參考歷年選秀名單。

現在SBL和UBA已經順利切割,大專條款的存在感變得很薄弱,但當初若沒有大專體總堅持設立大專條款,就沒有現在較為正常的SBL和UBA。

大專條款特殊規定暨切割過渡期概況一覽表
SBL球季條款內容
第三季(2005~06)
  • 既有的學生球員保留,但是各隊的新血不可以同時打UBA和SBL(大一學生只能二擇一)。
    • 例外:前亞青國手資歷的新人可以同時打UBA和SBL。
    • 前亞青四少達欣蘇翊傑、幼敏簡嘉宏、幼敏左從凱和東森鄭人維,還有同期的劉瑞生成為本季唯一的五位學生新血。
  • 賽程與UBA錯開,亦即SBL若遇UBA則休兵。
第四季(2006~07)
  • 大二以下學生只能UBA和SBL二選一。
    • 36人預備國手名單例外。例如台銀張博勝與前亞青四少同梯,在此年就加入SBL成為新血。
    • 若球團與學校建教合作,則大三也可雙邊赴賽。
  • 賽程與UBA錯開,亦即SBL若遇UBA則休兵。
第五季(2007~08)
  • 大三以下學生只能UBA和SBL二選一。
    • 延續前一年36人保留名單。
  • 賽程與UBA錯開,亦即SBL若遇UBA則休兵。
  • UBA開始仿照世大運實施25歲限制。此舉讓許多超齡的學生球員專心當個球員。
第六季(2009)
  • 只有21歲-24歲的球員和前幾屆保留名單選手才可以雙棲UBA和SBL。
  • 賽程與UBA錯開:SBL延後開打,避開UBA預賽;UBA決賽放在SBL明星賽期間。
第七季(2010)
  • 只有22歲-24歲的球員和前幾屆保留名單選手才可以雙棲UBA和SBL。
第八季(2010~11)
  • 只有23歲-24歲的球員和當初保留名單中的球員才可以雙棲UBA和SBL。
    • 該年度UBA的MVP張容軒簡嘉宏、羅鈺群、蔡峻銘、陳耀庭為末代SBL UBA雙棲球員。雖然有些球員並非馬上畢業,但表態隔年會把機會給學弟,所以可確定兩邊同時打的狀況只到第八季為止。
    • 裕隆李德威(大一)和台啤吳敏賢(大四)為捨棄UBA打SBL的代表球員,但吳敏賢仍為明道大學打其他比賽。
第九季(2011~12)
以後
  • 沒有球員可以同時打SBL和UBA(極少數有資格者放棄打UBA)
  • 愈來愈多球員大四畢業就投入SBL,也讓研究生打UBA的狀況大幅減少,例如師大周柏臣
  • UBA在分割政策後,已回歸較單純的學生籃球,各校實力相近,兵戎相向,偶有新學校竄起,已經完全沒有SBL的影子,擁有自己一片天,也漸有不輸HBL的激烈競爭與人氣。
註:36人保留名單官方沒有公開,只能推測應為2004年亞青國手,加上2006年各球團推舉的名單組成。有2006年以前入選國家隊(含亞青)資歷者必選,但仍有張博勝這樣的例外。張博勝第三季由於沒有亞青國手資歷,導致在台銀只能陪練,但第四季名單擴充後就得以上場。

另一方面,也並非每位保留名單球員都馬上投入SBL,例如顏振弘就是打完UBA四年才加入。

(2004亞青國手在大專條款出現前即加入SBL者:呂政儒、林宜輝、林宗慶、張羽霖、洪英哲)

36人名單(推測)包括:蘇翊傑、簡嘉宏、左從凱、徐一修、顏振弘、劉瑞生、鄭人維(以上2004亞青國手)、張博勝、張容軒、陳耀庭、羅鈺群、蔡峻銘,其他不明

薪資

首輪新秀保障新台幣月薪6萬元、次輪5萬元、第3輪4萬元,中華隊國手保障年薪120萬元[19]

參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