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合成第三十七旅

合成第三十七旅英語:37th Combined Arms Brigade),又称“南疆长城”,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五集团军下辖的一个山地合成旅,驻地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合成第三十七旅
陆军旗

存在時期1931年至今
國家或地區 中国
效忠於 中国
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
部門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
種類陆军多兵种合成旅
功能山地作战
极地作战英语Cold-weather warfare
規模约6000人
直屬南部战区陆军
駐軍/總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別稱“南疆長城”
參與戰役土地革命戰爭

抗日戰爭

第二次国共内战

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
对越自卫反击战

中越边境冲突

指挥官
旅长陆学美 陆军大校
政治委员刘宏伟 陆军大校
著名指揮官徐向前
肖克
陳賡
周學義
雷起雲
何雲峰
胡中强

概述

红军时期

該旅最早編制可追溯至鄂豫皖紅四軍第十二師,自成立起就是红四方面军的绝对主力,后改编为红二十五军第七十三师。1932年秋,主力随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1933年7月,红四方面军在川陕苏区立足已稳后开始扩军,以第七十三师为基础,连同任玮璋起义部队扩编成红三十一军,军长王树声、政治委员张广才(后曾传六代),下辖第九十一师,师长朱德崇、政治委员林英安;第九十二师,师长陈友寿、政治委员杨朝礼,第九十三师,师长叶道智、政治委员王德安。

1935年5月,红三十一军奉张国焘之命,放弃根据地开始长征。6月,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会师于四川懋功[1]。两军会师后,均进行了整编,红三十一军的各级主官亦有调整:军长孙玉清、政治委员周纯全、参谋长李聚奎、政治部主任王新亭,辖第九十一师:师长余家寿(后徐深吉代)、政治委员桂干生;第九十三师:师长柴洪儒、政治委员叶成焕

毛儿盖会议后,红三十一军跟随左路军北上,军长余天云(后王树声兼任)、政治委员詹才芳、参谋长李聚奎、政治部主任朱良才。10月5日,张国焘另立中国共产党中央,红三十一军再次南下。1936年6月,红二军团红六军团到达四川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7月2日,红二、六军团合并为红二方面军。不久,张国焘同意率部北上。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

会师后,红三十一军编入中央红军序列,军长肖克、政治委员周纯全(后郭述申代)。

抗日时期至建国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红三十一军整编为国民革命军八路军129师386旅,投入战场。被侵華日軍视为劲敌,恼怒之余,在“扫荡”时曾在装甲车外面贴上“专打386旅”的标语[2]。時任美國駐華武官埃文斯·卡爾遜上校在參觀延安期間更是提到這是“386旅為全中國最好的旅”,并对386旅的军政制度赞不绝口[3]。抗战时期参加了长生口、七亘村、神头岭、长乐村、香城固、百团大战、豫北等战役战斗,共歼灭日伪军2.5万余人。

建国后

建國後,參加了抗法援越、對越自衛反擊戰成都军区对越轮战

2017年,摩步第三十七师拆出装甲团和一一一团,组成合成第三十九旅,余部(一〇九团、炮兵团)整编为合成第三十七旅,转进云南红河州為現有編制[2]

沿革

参考资料:[2]

部隊番號使用時期
鄂豫皖紅四軍第十二师1931年1月-1932年11月10日
中國工農紅軍第七十三师1932年11月10日-1933年7月
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一軍1933年7月-1937年8月
八路军第三八六旅1937年8月-1945年10月
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十二旅1945年10月-1946年1月
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十旅1946年1月-1948年5月
中原野戰軍第十旅1948年5月-1949年2月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十七師1949年2月-1960年1月
陆军第三十七師1960年1月-1985年9月
摩托化步兵第三十七師1985年9月-2017年2月
合成第三十七旅2017年2月至今

荣誉

  • 红军师:原陆军第十三集团军步兵第三十七师[4]
  • 红军旅:本旅[5][6]
  • 红军团:原陆军第十三集团军步兵第三十七师第一〇九团[4]
  • 洛阳英雄连夜袭长胜连:原陆军第十三集团军步兵第三十七师第一〇九团第五连[4]
  • 勇猛顽强英雄连:原陆军第十三集团军步兵第三十七师装甲团第三连[4]

参考来源

参见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