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翼龍屬

中國翼龍屬屬名Sinopterus,意為「中國之翼」)是翼龍目翼手龍亞目古神翼龍科的一屬,化石發現於中國遼寧省朝陽市九佛堂組,年代為下白堊紀巴列姆階阿普第階。中國翼龍擁有相當大的頭部,以及類似鳥類的喙狀尖嘴,嘴部缺乏牙齒。頭部上方有一個長骨質冠飾,從較高的前上頜骨開始,延伸到頭顱骨後方。

中国翼龙属
化石时期:白堊紀前期, 120 Ma
董氏中國翼龍的化石,於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展出
科学分类 编辑
界:动物界 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蜥形纲 Sauropsida
目:翼龍目 Pterosauria
科:古神翼龍科 Tapejaridae
属:中国翼龙属 Sinopterus
Wang & Zhou, 2002
模式種
董氏中國翼龍
Sinopterus dongi

Wang & Zhou, 2002
其他物種
  • 凌源中國翼龍 S. lingyuanensis
    et al., 2016
異名

中國翼龍目前至少有兩個有效種。模式種董氏中國翼龍S. dongi),其正模標本(編號IVPP V13363)為一個接近完整的天然狀態骨骸。董氏中國翼龍的頭顱骨長達17公分,翼展估計為1.2公尺。研究人員認為牠們是雜食性動物,同時也是巴西以外首次發現的古神翼龍科動物,也擁有該科中最早與最完整的標本[2]

2003年,中國古生物學家李建軍發表中國翼龍的第二個種,即谷氏中國翼龍("S. gui"),標本(編號BPV-077)是接近完整的骨骸,也在同一地層發現。谷氏中國翼龍的體型只有董氏中國翼龍的60%,兩者的差別在於不同的身體比例。谷氏中國翼龍被首次敘述時,牠們是九佛堂組所發現最小的缺乏牙齒翼龍類。種名「谷氏」獻給蘭州大學古脊椎動物學家谷祖綱[3]。但2019年一份來自中國翼龍發表者汪筱林等人的研究顯示,谷氏中國翼龍應是董氏中國翼龍的年輕個體[1]

中國翼龍的第二個有效種是凌源中國翼龍S. lingyuanensis),由已故中國古生物學家呂君昌等人於2016年發表。其標本(編號JPM-2014-005)也是接近完整的骨架,前肢指爪相當發達,爪子彎曲且末端尖銳,比腳爪還大上許多,加上後足纖細,不利於在地面行走,顯示凌源中國翼龍很可能有樹棲的習性。另外在個體旁也保存了兩條魚,因此也不排除以魚類為食[4]

除了谷氏中國翼龍外,汪筱林等人於2019年的研究亦將華夏翼龍Huaxiapterus)視為中國翼龍的異名,且視該屬模式種季氏華夏翼龍為董氏中國翼龍的晚出異名,同時將分類位置存疑的「具冠華夏翼龍」("H." corollatus)、「本溪華夏翼龍」("H." benxiensis),以及返祖華夏翼龍(H. atavismus)三個物種歸入中國翼龍屬,並保留原物種名。若依據此研究,中國翼龍的物種數將增加至五個[1]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