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莎白·柯鲁克

伊莎白·柯鲁克(英語:Isabel Crook,1915年12月15日—2023年8月20日)是英属加籍社会人类学家、教授、教育家,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友人,国际共产主义战士,以及新中国英语教学事业的拓荒者。出生于成都,旧姓布朗,曾用中文名饶素梅[2]。与大卫·柯鲁克结婚,曾加入大不列颠共产党,持有英国加拿大双重国籍[3]

伊莎白·柯鲁克
1940年代的伊莎白·柯鲁克
性别
出生伊莎白·布朗
(1915-12-15)1915年12月15日
 中華民國四川省成都縣
逝世2023年8月20日(2023歲—08—20)(107歲)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1]
国籍 加拿大
 英国
母校多伦多大学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职业社会人类学家、教授、教育家
配偶大卫·柯鲁克
1942年结婚—2000年丧偶)
奖项重庆市璧山区荣誉市民
友谊勋章

生平

1915年12月15日出生于成都华西坝仁济女医院(现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4][5]。父亲饶和美(Homer G. Brown)和母亲饶珍芳(Muriel J. Hockey)都是加拿大人[3]

1933年至1938年回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求学,获得文学学士和心理学硕士学位[5]。1939年回成都探亲,在重庆璧山县大兴镇进行社会调查,并邂逅了她后来的丈夫大卫·柯鲁克[6]。1942年两人回到英国,7月结婚[2]。在遇到大卫之后,受到鼓舞,加入大不列颠共产党[7]。期间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师从雷蒙德·弗思教授攻读人类学博士学位[8]

1947年夏,她与丈夫经由香港上海,再到天津,赴之交的武安县西部山区十里店村开展社会调查。任务结束后,他们应邀前往石家庄外语训练班(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前身)教授英语,并决定留在中国[6]

荣誉

2007年获得北京外国语大学授予的“终身荣誉教授”称号。2008年被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授予终身名誉博士学位。2016年被中国政府授予“十大功勋外教”荣誉称号。2018年获得 “改革开放40周年最具影响力的外国专家”荣誉称号[9]

2019年6月获得“重庆市璧山区荣誉市民”称号[10],同年9月获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9][11]

著作

  • 伊莎白·柯鲁克; 俞锡玑. 《兴隆场:抗战时期四川农民生活调查,1940-1942》. 西方的中国形象. 由邵达翻译. 中华书局. 2013年1月 (中文(简体)). 
  • 大卫·柯鲁克; 伊莎白·柯鲁克. 《十里店 1 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年7月 (中文(简体)). (1959年英国伦敦首版)
  • 大卫·柯鲁克; 伊莎白·柯鲁克. 《十里店 2 中国一个村庄的群众运动》.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年7月 (中文(简体)). 

参考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