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兰斯蒂德陨石坑

月球撞击坑

佛兰斯蒂德陨石坑(Flamsteed)是月球正面风暴洋东南部一座年轻的撞击坑,约形成于32-11亿年前的爱拉托逊纪[1],其名称取自十七世纪英国天文学家约翰·佛兰斯蒂德(1646年-1719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佛兰斯蒂德陨石坑
月球轨道器4号拍摄的图像
纬度4.49°S
经度44.34°W
直径19.34公里
深度1.758公里
月面座標日出时44°
命名来源约翰·佛兰斯蒂德

描述

佛兰斯蒂德陨石坑周边,月球正面区域图[2]
阿波罗12号拍摄的斜视图
月球轨道器4号拍摄的卫星坑"佛兰斯蒂德 P"(山丘环)
月球轨道器3号拍摄的卫星坑"佛兰斯蒂德 P"西南向斜视图

该陨坑坐落在一座几乎完全被形成风暴洋玄武岩熔岩流所淹没的古陨坑-佛兰斯蒂德 P的南侧边缘内,该废墟坑现只剩一圈低矮的山脊和山丘。与佛兰斯蒂德陨石坑最邻近的是东南偏东的维希曼陨石坑,以及南面被熔岩淹没的勒特罗纳环形山温思罗普陨石坑,在它的南面和东南分别横亘着鲁比山脊尤因山脊[3]。该陨坑中心月面坐标4°29′S 44°20′W / 4.49°S 44.34°W / -4.49; -44.34,直径19.34公里[4],深度1.758公里[5]

佛兰斯蒂德陨石坑几乎未受到侵蚀和磨损,外观接近圆形,但东南侧略微向外突出。坑壁边沿尖峭、完整,内侧壁平坦陡峭,具有较高的反照率,在施罗特亮度表中的亮度值达到6°。坑壁平均高出周边地形770米[1],内部容积约222.99立方千米[1]。碗状的坑底较为崎岖,中间坐落了一圈呈环状分布的小山脊。

1966年6月2日美国勘测者1号降落在被掩埋的卫星坑"佛兰斯蒂德 P"坑内东南,距佛兰斯蒂德陨石坑东北偏北大约50公里,月面坐标2°28′26″S 43°20′20″W / 2.474°S 43.339°W / -2.474; -43.339处。美国空间探测器探索者35号确认了大量裸露在佛兰斯蒂德陨石坑附近月表上的岩石类型。

卫星陨石坑

按惯例,最靠近佛兰斯蒂德陨石坑的卫星坑将在月图上以字母标注在该坑的中心点旁。

LAC-74与LAC-75拼接图
佛兰斯
蒂德
纬度经度直径
A7.88° S43.00° W11.39 公里
B5.93° S43.81° W9.29 公里
C5.52° S46.33° W9.10 公里
D3.19° S44.95° W6.65 公里
E3.71° S46.10° W2.08 公里
F4.73° S41.15° W5.53 公里
G4.74° S51.05° W42.90 公里
H5.88° S51.77° W4.29 公里
J6.67° S49.33° W5.21 公里
K3.11° S43.73° W3.40 公里
L3.46° S40.87° W3.76 公里
M2.33° S40.68° W4.52 公里
P3.25° S44.25° W112.24公里
S3.47° S52.39° W3.61 公里
T3.14° S51.72° W23.10 公里
U3.61° S50.31° W4.62 公里
X2.30° S47.40° W2.82 公里
Z1.30° S47.85° W2.73 公里
  • 卫星坑佛兰斯蒂德 C和佛兰斯蒂德 F已被月球和行星观测协会(ALPO)列入《带有明亮射纹系统的撞击坑列表》[6]
  • 月食期间,佛兰斯蒂德陨石坑和卫星坑佛兰斯蒂德 B曾产生过温度异常现象,其原因是这些陨坑的地质年龄较短,表面尚未形成能产生隔热作用的表岩屑覆盖层;
  • 卫星坑佛兰斯蒂德 P约形成于45.5-39.2亿年前的前酒海纪[1]

参考文献

另请参阅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