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里街

臺灣日治時期行政區劃

佳里街臺灣日治時期1933年至1945年間存在之行政區,轄屬台南州北門郡,為北門郡的行政中心,北門郡役所所在地。佳里街在二戰後成為臺南縣佳里鎮,在2010年隨著臺南縣市升格改為台南市佳里區至今。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佳里街
假名かりがい
平文式罗马字Karigai

行政區劃

佳里庄管內圖

佳里地區在清治時期隸屬蕭壠堡佳里興堡西港仔堡,於日治時期1896年4月隸屬於臺南縣嘉義支廳。1897年5月,改隸於嘉義縣蕭壠辨務署。1898年6月,改隸於臺南縣蔴荳辨務署。1901年11月,改隸於鹽水港廳蕭壠支廳。1904年4月,鹽水港廳實施街庄整併,佳里地區整併為8庄,成為日後大字的雛形。1909年10月,改隸於臺南廳蕭壠支廳。

1920年9月1日,原堡里之行政區廢除,街庄改為大字;蕭壠堡之蕭壠庄、番仔藔庄、下營庄,佳里興堡之溪州庄、佳里興庄、子良廟庄、新宅庄,西港仔堡之塭仔內庄等8個庄合併為「佳里庄」,街庄名稱的「仔」改為「子」,「蕭壠」改為「佳里」[1];轄域內分為佳里、番子寮、下營、溪州、佳里興、子良廟、新宅、塭子內等8個大字[2]

1933年12月20日,佳里庄改制為「佳里街」[3]

佳里街行政區劃變遷
1901年(鹽水港廳時期)1909年(臺南廳時期)1920年(臺南州時期)1945年(戰後)
蕭壠區蕭壠庄蕭壠區蕭壠庄佳里庄佳里佳里鎮
同安藔庄、新宅庄、尤厝藔庄、充公藔庄新宅庄新宅
下營區番仔藔庄、來芋藔庄下營區番仔藔庄番子寮
下營庄下營庄下營
佳里興區溪州庄、營頂庄佳里興區溪州庄溪州
佳里興庄、謝榜藔、蘇厝藔庄佳里興庄佳里興
子良廟庄、後庄、萊藔庄、潭墘庄子良廟庄子良廟
塭仔內區塭仔內庄、蚶藔庄、港墘仔庄、東勢藔庄、埔頂庄、外渡頭庄塭仔內區塭仔內庄塭子內

人口

佳里街人口(1939年)[4]
大字別內地人臺灣人朝鮮人中華民國人小計(人)
佳里5908,0481328,671
番子寮02,954012,955
下營62,584002,590
溪州01,539001,539
佳里興134,886014,900
子良廟122,479002,491
新宅31,265001,268
塭子內213,887003,908
小計(人)64527,64213428,322

交通

糖業鐵路

公路

  • 佳里線(台南—安順—和順—海寮—西港—佳里)
  • 北門線(佳里—佳里興—學甲—中洲—北門)
  • 漚汪線(佳里—漚汪—溪底寮—北門)
  • 口寮線(佳里—下營—後港口寮
  • 七股線(佳里—大寮—七股—下山子寮
  • 麻豆線(番子田—麻豆—子良廟—佳里)[5]

設施

1933年吳新榮醫師等於佳里醫院前
1935年台灣文藝聯盟佳里支部會式,坐者左起張深切葉陶(兩人中間小孩為楊逵長子楊資崩)、○○○、石錫純、林茂生、王烏硈、○○○、毛昭癸、○○○、吳乃占。立者前排右起吳新榮王登山、○○○、○○○、吳萱草、王詩琅郭水潭、○○○、曾對、○○○、鄭國津、○○○、黃清澤。立者後排右起林精鏐(後改名林芳年)、徐清吉、○○○、郭維鐘、葉向榮。以上係香雨書院創辦人淨慧居士綜合楊建、羊子喬、吳南圖、郭昇平四人指認並參照吳新榮郭水潭當年6月1日日記整理。打○○○者係三人均無法指認。日記上列名,但不在上述指認名單者尚有黃大賓、郭丙寅、黃平堅、陳桃琴等,郭維鐘則來自其孫女郭晏緹之指認[6]

官公署

  • 北門郡役所
  • 佳里街役場
  • 佳里郵便局
  • 台南地方法院佳里出張所
  • 佳里小賣市場
  • 佳里小賣市場佳里興分場
  • 佳里果菜市場
  • 佳里魚市場
  • 佳里公會堂
  • 麻豆佳里水道

學校

會社

名所舊跡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