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眠模式

冬眠模式太空探測器的一種操作模式,即當常規操作暫停很長一段時間,但預計會重新啟動(與終止不同)的模式。在長時間和深空任務中,它可以節省電力或其他有限的資源,並延長任務壽命[1][2]。該術語與電腦節能中使用的休眠模式基本相似。

  • Rosetta:研究彗星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彗星的任務[3],當它在前往交會地點的途中冒險靠近木星軌道時,為了保護有限的資源,它被置於冬眠狀態31個月 [4]
  • 新視野號:在前往冥王星的途中多次進入休眠模式,然後在前往古柏帶天體( 486958) 天空的途中再次進入休眠模式。它的休眠模式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健康和狀態監測,偶爾也會醒來檢查和校準儀器[5]
  • NASA廣域紅外線巡天探測衛星任務:最初由該機構的天體物理部門負責紅外全天巡天,2011年進入休眠狀態,2013年再次蘇醒,由行星科學部門進行小行星巡天[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