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鑑 (史書)

唐鑑》,北宋范祖禹撰,凡十二卷。

范祖禹曾协助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唐代五代十国部分,又把唐代历史的认识以史论的方式写定为《唐鉴》一书。《唐鑑》上起唐高祖,下迄唐昭宣;《唐鑑》自序謂:“臣祖禹受詔與臣光修《資治通鑑》,臣祖禹分職唐史,得以考其興廢治亂。”范祖禹评论唐德宗时说:“德宗性本猜克,故小人易入”。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评价建立唐朝的功劳多归于李世民。《唐鉴》卷一《唐高祖》评论“太宗有志有才而不知义”中批評李世民说:“太宗陷父于罪而胁之以起兵,高祖昵裴寂之邪,受其宫女而不辞,又称臣于突厥,倚以为助,何以示后世矣?”;又稱美“高祖斩副留守虎贲郎将王威、虎牙郎将高君雅”;“高祖遣刘文静使突厥,约连和”。建立唐朝,真正功劳在是李渊。有學者用范祖禹《唐鉴》与中华书局本《通鉴》相校,列舉44处不同处。[1]

宋高宗曾撫此書再三讚賞:“讀《唐鑒》,知范祖禹有臺諫手段。”[2]程颐认为《唐鉴》“自三代以后无此议论”[3]朱子语录》谓其“议论弱,又有不相应处。”[4]朱熹说:“《唐鉴》议论大纲好,欠商量处亦多。”又批评道:“纯夫议论,大率皆只从门前过。”[5]吕祖谦為此書作注,改为二十四卷。後世學者尊為“唐鑑公”[6]蔡绦《铁围山丛谈》曰:“祖禹子温,游大相国寺,诸贵珰见之,皆指目曰,此《唐鉴》之子。”。明太祖说:“宁舍玉妃,不舍《唐鉴》”。清仁宗稱:“范祖禹所著《唐鉴》一书,胪叙一代事迹,考镜得失,其立论颇有裨于治道”,并下令館臣仿照《唐鉴》的体例,辑成《明鉴》。

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