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連川藩

喜連川藩(日语:喜連川藩きつれがわはん Kitsuregawa-han */?)是位於日本下野國鹽谷郡喜連川(現栃木縣櫻市喜連川日语喜連川町)的,創建於文祿2年(1593年)6月或文祿3年(1594年),明治3年7月17日(1870年8月13日)廢藩。藩高峰期的石高是5,000石[註 2]實高日语内高根據《舊高舊領取調帳日语旧高旧領取調帳》是7,753石左右,鹽谷郡佔約6,518石,芳賀郡則是約1,234石,《藩制一覧》則記載為10,209石左右,藩廳是喜連川陣屋,藩校日语藩校弘化2年7月9日(1845年8月11日)創立的翰林館,人口是683戶3,602人[1][6]

喜連川藩
丸內二引兩(日语:引両紋)(喜連川家家紋)
丸內二引兩日语引両紋喜連川家家紋
丸內二引兩日语引両紋喜連川家家紋
日語漢字喜連川藩
平假名きつれがわはん
羅馬拼音Kitsuregawa-han
創藩日期文祿2年(1593年)6月或文祿3年(1594年)
所在地日本下野國鹽谷郡喜連川
藩廳喜連川陣屋
大名家喜連川家
家格外樣
無城日语城主大名
伺候席無席[註 1]
藩校日语藩校翰林館
藩邸日语武家屋敷下谷池之端(上屋敷)
人口3,602人
廢藩日期明治3年7月17日(1870年8月13日)
廢藩理由自行奉還

喜連川氏由於繼承自古河公方家,因此在幕藩體制中地位特殊。雖然沒有位階官位日语官位,但是憑其家格,獲免去參勤交代的義務[註 3],也可以自由選擇定府日语定府還是居於領地之內,同時免去諸役日语小物成,也無須負責日光街道宿場助鄉,因此有「天下之客位」、「無位之天臣」、「喜連川公方」和「五千石國主日语国主」等稱號。領主稱呼方面,喜連川藩稱為御所樣,與其他藩的殿樣日语殿不同,領主夫人則稱為御台樣[1][5]

歷史

天正18年12月2日(1590年12月28日),足利國朝日语足利国朝豐臣秀吉之命迎娶古河公方足利義氏之女足利氏姬日语足利氏姫,獲下賜古河約300石和喜連川約3,000石。文祿2年2月1日(1593年3月3日),國朝死去,其弟喜連川賴氏在同年6月迎娶氏姬,古河領300石由喜連川義親日语喜連川義親繼承,翌年賴氏上洛謁見秀吉,並且獲准繼承國朝的遺領。慶長6年(1601年),賴氏獲德川家康加增陸奧國高貫鄉1,000石,並且獲免去諸役日语小物成,高貫鄉在元和8年(1622年)換地至下野國芳賀郡高根澤村(現栃木縣鹽谷郡高根澤町)和七井村(現栃木縣芳賀郡益子町七井日语七井村[1][6]

寬永7年6月13日(1630年7月22日),喜連川尊信日语喜連川尊信繼位,從古河鴻之巢(現茨城縣古河市鴻巢日语新郷村 (茨城県)[7])移居至喜連川。正保4年(1647年),喜連川騷動日语喜連川騒動爆發,最終導致尊信在慶安元年12月22日(1649年2月3日)隱居,由喜連川昭氏日语喜連川昭氏繼位[1]

正德4年正月19日(1714年3月5日),昭氏的養子喜連川氏春日语喜連川氏春宮原義辰日语宮原義辰次子)繼位。寶曆12年2月23日(1762年3月18日),喜連川氏連日语喜連川氏連養子喜連川惠氏日语喜連川恵氏伊予大洲藩加藤泰衑日语加藤泰衑三子)繼位。寬政元年(1789年),喜連川藩獲加增500石。嘉永3年(1850年),喜連川熙氏日语喜連川煕氏肥後熊本藩細川齊護日语細川斉護五子良之助日语長岡護美為養子,不過良之助在嘉永5年(1852年)2月便逃回熊本。文久元年11月10日(1861年12月11日),熙氏死去,其養子喜連川宜氏日语喜連川宜氏(齊護的再從弟日语はとこ)在同年12月繼位。翌年5月3日(1862年5月31日),宜氏死去,其後在同年6月28日(7月24日)由喜連川繩氏日语喜連川縄氏常陸水戶藩德川慶篤之弟)繼位。

戊辰戰爭爆發後,繩氏雖然是江戶幕府將軍德川慶喜之弟,但是以下野國大名來說,在比較初期已經決意勤王,有份參與宇都宮城之戰慶應4年閏4月13日(1868年6月3日),喜連川藩與黑羽藩大田原藩等奉命掃蕩從上總國逃至下野國的幕府殘黨。同年6月18日(8月6日),喜連川藩前家老二階堂貞則向官軍日语官軍讒謗喜連川藩與會津藩串通,促使官軍在7月10日(8月27日)宣佈討伐喜連川藩。翌日,喜連川藩派人前往辯解,官軍便讓二階堂父子與喜連川藩的使者當面對質,最終二階堂父子被處死。其後,喜連川藩與烏山藩一同被派至白河口日语白河口の戦い。同年8月15日(9月30日),喜連川藩奉多久茂族日语多久茂族之命在佐賀藩麾下效力,並且參與攻打會津城日语会津城籠城戦明治元年10月13日(1868年11月26日),喜連川藩負責護送會津藩前藩主松平容保及其子前往江戶。同年12月,繩氏復姓足利氏,翌年5月5日(1869年6月14日)隱居,由養子足利聰氏日语足利聡氏宮原義路日语宮原義路養弟)繼位。同年6月2日(7月10日),喜連川藩由於在戊辰戰爭有功,獲下賜150兩。明治3年7月17日(1870年8月13日),喜連川藩表示希望奉還領地獲准,自此廢藩[1][8][9]

歷任藩主

喜連川藩歷任藩主[1]
大名家家格藩主石高藩領
喜連川家外樣
無城日语城主大名
喜連川賴氏4,500石下野國鹽谷郡
陸奧國白川郡

下野國鹽谷郡和芳賀郡
喜連川尊信日语喜連川尊信下野國鹽谷郡和芳賀郡
喜連川昭氏日语喜連川昭氏
喜連川氏春日语喜連川氏春
喜連川茂氏日语喜連川茂氏
喜連川氏連日语喜連川氏連
喜連川惠氏日语喜連川恵氏
喜連川彭氏日语喜連川彭氏5,000石
喜連川熙氏日语喜連川煕氏
喜連川宜氏日语喜連川宜氏
喜連川繩氏日语喜連川縄氏

足利繩氏
足利聰氏日语足利聡氏

江戶藩邸

上屋敷
圖中「喜連川左馬頭」處

喜連川藩的江戶藩邸日语江戸藩邸為上屋敷,始於元祿16年(1703年)[1],位於距離大手29町(約3.16公里)的下谷池之端(現東京都台東區池之端2丁目1-35)[10]

藩領

根據《舊高舊領取調帳日语旧高旧領取調帳》記載,喜連川藩領如下,基於相給也有可能同時是皇室領日语皇室財産公家領日语公家領幕府領、其他藩領、旗本領或寺社領日语寺社領[11]

令制國數目藩領
下野國都賀郡日语都賀郡13村嘉右衛門新田、岡村、木村、平川村、佐目村、下南摩村、花岡村、上石川村、野澤村、鹽山村、大和田村、中泉村、小林村
芳賀郡2村七井村、下高根澤村
鹽谷郡1宿14村平三郎村、葛城村、文狹村、伏久村、鍛冶澤村、喜連川宿、早乙女村、小入村、松島村、東乙畑村、西乙畑村、大槻村、石關村、越畑村、山苗代村

參考資料

註解

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