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震兩川口津浪記

大地震兩川口津浪記(日语:大地震両川口津浪記だいじしんりょうかわぐちつなみき Daijishin Ryōkawaguchi Tsunami Ki)是日本大阪府大阪市浪速區幸町日语幸町 (大阪市)的石製自然災害傳承碑,記載過去兩次南海地震引發海啸襲擊大坂(大阪),死者眾多,警示將來發生海嘯與地震時不要受此等侵害。大坂住民曾忘卻過去南海地震的海嘯,出現與過去同樣的死亡結果,故刻此碑。此碑1855年立成以來幾經移設,仍持續管理,如在碑文上墨以便閱讀。

背景

2005年整備後的大地震兩川口津浪記。相片茶色部份是補充說明石碑內容的櫸木看板。此外還設有解說石碑的看板

石碑建立前

京阪神地域的六甲變動如今仍在進行[1]。由於此地殼變動,大阪平野日语大阪平野如今仍在沉降[2]。這也與江户时代為開發新田圍墾大阪灣相關[3]

要理解此碑,還需注意的是南海海槽多次發生大規模地震,有記錄的有684年白鳳地震日语白鳳地震、887年仁和地震日语仁和地震、1096年永長地震日语永長地震與1099年康和地震日语康和地震這一組地震、1361年正平地震日语正平地震、1498年明應地震,以及1605年不同於其他地震的海嘯地震慶長地震日语慶長地震[4]

與此碑文關聯較強的是1707年寶永地震、1854年安政東海地震安政南海地震[4]。作為參考,宝永地震與安政南海地震有海嘯對大坂破壞大於地震的共同點[5]。而寶永地震海嘯襲擊大坂破壞的河川橋樑範圍大於安政南海地震[6]。碑文記載,儘管遭受寶永地震海嘯強烈襲擊,安政南海地震時的大坂住民多未充分傳承防範震後海嘯的意識。此碑建立前後,地震與海嘯開始,各種災害發生[7]

伊賀上野地震影響

安政南海地震海嘯襲擊大坂約半年前的1854年7月9日,伊賀上野地震襲擊大坂[8]。為免於餘震受害,大坂住民一時上船避難[9][10]

安政南海地震時,不僅有人逃往空地,還有人上船避難[11][12]。逃往船上避難是死於海嘯者增加的主要原因[9]

石碑建立後

大地震兩川口津浪記石碑立於1855年7月[13][14]

石碑建立後的南海海槽大規模地震截至20世紀末還有1944年昭和東南海地震、1946年昭和南海地震[4],規模都小於寶永地震,也小於安政南海地震,海嘯規模也是相同的大小順序[15]。震源比昭和東南海地震接近大阪的昭和南海地震,對大阪也只有輕微的海嘯損害,接下來發生的南海地震海嘯在大阪也沒有昭和南海地震的程度[16]

石碑建立後,大阪灣岸填海造地[17]。此外,由於地下水抽取,大阪市及週邊地域大範圍內的軟弱地層壓密下陷[18]。經受如此地層下陷,為警戒颱風帶來的高潮危害,儘管大阪灣港灣部建造大規模堤防[19],除上町臺地日语上町台地外,大阪市市域標高基本不足5公尺[20]。加上1933年御堂筋線部份開業[21],大阪市開始開發地下鐵。1957年12月大阪市最早地下街難波地下中心日语NAMBAなんなんナンバ地下センター)開業[22],開始開發地下街。

由於以上主要原因,除高潮、河川增水與集中豪雨等水災,海嘯襲擊也會侵害留有大地震兩川口津浪記的大阪平野[23]。也有指出大阪灣岸有防潮堤、水門等設備,但這些設備有可能由於地震無法運作[24]

碑文內容

碑文以安政南海地震時襲擊大坂海嘯的危害及其發生經過為中心,弔慰死者,並刻有當時人所考慮將來發生大地震時應留意的事項,以及向未來人的請求。

海嘯與地震危害

碑文記載,除木津川、安治川外,海嘯還上遡道頓堀,很多橋樑遭沖出,河邊建築遭破壞,船隻遭沖走,擔心餘震致使建築倒塌而上船避難的人多數死亡[25]。同時提及1707年寶永地震時海嘯溺死者很多,但知者甚少,此次安政南海地震再次出現多數溺死者[25]。並明確高潮與海嘯完全不同[25]。當時雖無土壤液化的用語,碑文也有喚起對此類現象的注意[25][26]。碑文也有寶永地震、安政南海地震等實際發生液化現象的記錄[27]。安政南海地震對大坂的危害以21世紀初頭所稱御堂筋以西地區最為突出[28]。然而海嘯危害遠大於地震[29]。向大阪灣襲來的海嘯上遡河川,對大坂危害甚大[28]

慰靈

碑文弔慰死者,以佛教為主題,有弔慰海嘯死者的意思[25][30]。還記錄大坂海嘯危害,有讓後世不忘海嘯,注意震後海嘯襲来的強烈意思[25]

地震時的留意點

碑文提醒地震時應注意火災,安政地震時大坂亦有警戒[31]。此次地震時,大坂數處起火,消火而不致大火[32]。安政南海地震中有人上船避難而死,碑文提醒絕對不要上船避難[33][34]

向未來住民的請求

碑文最後希望理解此碑意義的人在碑文上墨以便閱讀[13]

石碑保存

大地震兩川口津浪記為石碑,無地藏尊,而當地稱之「御地藏」(お地蔵さん),並管理[35]

1903年9月24日此碑前舉行弔慰安政南海地震死者的50回忌法要日语年忌,行事前後石碑週邊實行整備[36]

石碑立成以來幾經移設。具體而言,是1915年架設大正橋日语大正橋 (大阪市)時、1976年大正橋改建施工時,以及2004年至2006年阪神難波線施工時[35]。幾經移設,碑文最後書寫於21世紀初頭,碑文文字保持墨黑狀態[13][37][38]

2007年4月6日以「大地震兩川口津浪記石碑」之名作為歷史資料,獲指定為大阪市有形文化財[30]

碑文內容在大阪城天守閣等處亦有保存[38]

位置

截至2015年,大地震兩川口津浪記位於大阪府大阪市浪速區幸町3丁目9番[39]

註釋

參考文獻

引用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