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城

大羅城越南語Đại-la thành)又作羅城(La thành),即今越南河内。大羅城前为宋平縣(Tống-bình huyện)治,是唐代交州的治理中心,又稱紫城(Tử thành),是靜海軍駐地。

歷史

安南志略》卷一,“大羅城路古交趾,漢仍之,唐置安南都護府。其城在瀘江西岸,唐張伯儀始築,張舟、高駢繼增修之。宋真宗時,郡人李公蘊於此建國”。大羅城又作羅城,在今越南河內一帶,大羅城路的轄境約當河山平省北部、永富省等地。另見《元史》卷六三;《交阯總志》卷一、二;《寰宇通志》卷一一八;《明一統志》卷九0;《越嶠書》卷一、四;《安南圖說》;《明續通考》卷二三五;《四夷廣記》;《東西洋考》卷一;《利病書》卷一一八;《讀史紀》卷一一二;《清一統志》卷四二二,《嘉慶志》卷五五三。

宋朝大中祥符三年(越南李朝順天元年,1010年),大瞿越皇帝李太祖以為都城華閭地方狹窄,於是決定遷都。由於大羅城居於區域中心,地勢較高而險要,氣候乾爽,面積寬闊,交通與居住也很便利,自然成了不二選擇[1]。根據《大越史記全書》的記載,李太祖乘龍舟來到大羅城下之時,忽然在龍舟旁邊出現了一條黃龍。群臣認為是大吉之兆,李太祖遂將大羅城改名為昇龍[2](Thăng-long)。

况高王故都大羅城。宅天地區域之中。得龍蟠虎踞之勢。正南北東西之位。便江山向背之宜。其地廣而坦平。厥土高而爽塏。民居蔑昏墊之困。万物極繁阜之丰。遍覽越邦。斯爲勝地。誠四方輻輳之要会。爲万世帝王之上都。

——遷都詔

參見

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