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阳城墙

富阳城墙为旧富阳县城城墙,位于今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富春街道,现仅存原东南角残长约70米的墙段,现存墙段依鹳山山脚而筑,高4.70米-6米,以青石并列错缝砌筑,其下沿江建有古驿道[1]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富阳县志》城池图。
富阳古城墙

东城墙,2015年5月
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富阳区富春街道鹳山社区
分类古建筑
时代明、清
编号5-增补-107
认定时间2019年3月

富阳为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置县,属会稽郡。历史上建有城址多处,包括汉故城(位于明清县城西北隅)、三国吴东安郡城(位于明清县城北十八里,周七百六十步)、唐故城(距明清城址二百七十步,周六百步)、五代故城(位于明清县城东南,周十二里)和元故城(周三里)等,均已湮没[2]

现城址为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所筑,东跨鹳山,西临苋浦江(西门外跨河建有恩波桥),南俯富春江,北至后河。城墙东西宽,南北狭,城周一千丈余(六里,约3200米余),厚一丈八尺(二寻,约5.1米),高一丈四尺(约4.5米),设有陆门八座,水门两座,八座陆门分别为最初开设的东门昇平门、西门康阜门、南门萃和门、北门达顺门(以上建城楼俱三间)和三座便于出入汲水的小门(小北门、上水门和下水门),以及隆庆五年(1571)在县学前增辟的文明门(上建石亭),两座水门位于城之西北,此外在城东南设有水闸([3]。护城河宋代时东至鹳山,西至苋浦江,南则以富春江为天险,不设城壕,至明清时除北门一带外已大部分湮塞[4]

原县城内以连通西门和县署的大街为主要街道[5](今富春街,原宽4米、长0.5公里),原以青石板、鹅毛石铺设,1949年后经历多次拓宽和路面改建,城内的里弄也多在1996年的旧城改造中消失[6]。原主要的建筑有县署(位于南门直衖与大街交会处,正对南门,其址今为富阳区政府)、学宫(富阳县学文庙,正对文明门,今尚存泮池,位于富春路实验小学内[7])、城隍庙(位于县署东南侧)、永宁寺(俗称大寺)和净觉院(俗称小寺)等,此外在鹳山上建有文昌阁、春江第一楼等,今除文庙泮池均已不存。

图集

东南角城墙转折处
原西门外的恩波桥及苋浦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