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桌面Linux的批評

對桌面Linux的批評是針對Linux作業系統安裝在桌上型電腦時,那些顯而易見的缺點的評論。這些批評包括了多如牛毛的桌面環境對桌面應用的實用性,以及多媒體播放和音效開發等。

Linux Mint是一個針對桌面使用者開發,相當流行的Linux发行版[1]

選擇

過去,自由軟體可選擇的數量導致許多人批評Linux對新使用者來說過於混亂及令人困惑,Linux桌面作業系統可選擇的數量也同樣令人不知所措[2],雖然它已經被認為是Linux的主要優勢之一[3]

第三方應用程式安裝支援

自由软件杂志英语Free Software Magazine》的編輯Tony Mobily在他2009年的文章中指出了第三方軟體在Linux上的安裝問題:

此時的每一個GNU/Linux發行版(包括Ubuntu)都把系統軟體與終端使用者軟體混淆了,這是兩個非常、非常不同的東西[4]

作為桌面系統的可用性

Linux被以許多原因批評,其中包括了對使用者不夠友善[5],並且有較高的學習曲線[6]。桌面應用程式不足、缺乏對特殊硬體的支援、相對來說較小的遊戲庫、缺少部份廣泛使用應用程式的原生版本[7]以及缺少對图形用户界面API的標準化等[8]

有些批評者認為Linux在桌面市場永遠不可能取得相對多的佔有率。2009年5月, Preston Gralla,Computerworld的特約編輯,相信對於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的使用者來說,Linux永遠不會變得重要,儘管他認為Linux相當的易於使用,它在桌面電腦市場的低使用率突顯了它的低重要性[9]

埃里克·雷蒙在他的文章中指出了很多開放原始碼及Linux工具缺乏可用性,並不是缺乏使用者手冊,而是對使用者體驗的不重視[10]

普林斯頓大學的James Donald分析了許多作業系統的共享函式庫後。在他2003年一篇標題為改進共享函式庫的可移植性的論文中,他擔心缺乏Windows應用程式相容組的等價應用[11]

錯過的機會

桌面Linux在2010年末被兩個作家批評錯過了成為桌面應用顯著力量的機會。PC World執行主編Robert Strohmeyer表示,雖然Linux有著卓越的穩定性及安全性,以及出色的效能及可用性,但桌面Linux已經錯過它能夠成功的時間了[12]。Nick Farrell,為TechEye寫作的作家覺得Vista的釋出是桌面Linux錯過的搶下顯著市場佔有率的機會[13]

這兩個批評指出了桌面Linux失敗的原因並不是「太過古怪」、「太難以使用」或是「太晦澀難懂」。兩邊都稱讚發行版,Strohmeyer說「最知名的發行版,Ubuntu,已經被多數主要的科技出版業評為相當高分」。兩個都將失敗歸咎於開放原始碼社群。Strohmeyer將其稱之為“開放原始碼社群的激進思想”[12],而Farrell表示「將企鵝軟體置於桌面上的最大殺手就是Linux社群。如果你覺得蘋果公司的粉絲們完全是在亂吼亂叫,那麼他們完全可以作為那些開放原始碼宗教瘋子的榜樣。就像許多基本教義派一般,他們毫無彈性可言-揮舞着GNU就好像它是神賜予給理查德·斯托曼的一樣」[13]

過份熱心的指責也在之前被消除了,2006年,Dominic Humphries指出Linux社群的目標不是桌面系統的市場佔有率或知名度,只是想要為社會提供一個更好的作業系統[14]

多媒體軟體的開發平臺

Linux在多媒體及遊戲使用上與其他作業系統相比較弱,這點值得商榷[15]。在一篇2004年的文章中,Adam Geitgey質疑开放源代码的文化也許與遊戲開發並不相容。他表示,開放原始碼的優點在遊戲開發上並不明顯,因為使用者很快就會更換到另一款遊戲上,並且通常不會再回頭玩老舊的遊戲。Geitgey也表示,音樂及藝術開發並不是像寫程式一樣可以建基於其他人的作品上。他說,通常是由商業公司付錢給藝術家來創作高品質的內容。而Linux建基於開放原始碼哲學,這可能不利於遊戲開發[16]

音效開發

缺乏強而有力的多媒體API標準也被批評。舉例來說,Adobe Systems開發部落格中的penguin.SWF在分析了Linux音效結構的複雜程度表示:「歡迎來到叢林」。將近一打積極支援的音效系統被稱為音效叢林[17][18]PulseAudio的主要開發者Lennart Poettering表示,程式設計師知道哪一種音效API分別是給哪一種情況使用的是非常困難的[19]

驅動程式支援

Linux在過去被批評缺乏驅動程式支援,然而這通常是因為硬體製造商不提供Linux支援所導致[20]。直到2004年,ATI開始開發Linux驅動程式後,這個問題才獲得緩解[21]。Android的出現激勵了Linux驅動程式的開發。

無線網路支援

無線網路卡的支援也是Linux中比較有問題的一塊。在部份情況下使用者必須利用NDISwrapper英语NDISwrapper(透過使用Windows的驅動程式)來解決驅動程式的問題。博通公司也曾被批評未釋出驅動程式[22]。這個問題也利用提取專有韌體到Linux上使用來獲得暫時性的解決[23]。博通隨後釋出了自由且開放原始碼的驅動程式到Linux核心中,消除了現代博通晶片的問題[24]

近幾年,這個問題多數都已經被修復,現在大多數的無線網路卡都會提供Linux的驅動程式。然而,這些驅動程式有時候仍會缺乏部份特性,主要是因為製造商不提供技術規範及文件,從而迫使部份開發者必須對那些無線網路卡進行逆向工程[25]

參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