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歌曲

以浪漫關係和親密關係為主題的歌曲音樂風格

抒情歌曲(英語:Sentimental ballad)是一种感情丰富的音乐风格[1],通常以浪漫关系亲密关系为主题,偶尔涉及战争抗议歌曲)、孤独死亡嗑药政治宗教,曲风哀婉雅正。[2]谣曲一般都富于旋律性,足以引起听众的注意。[3]

抒情歌曲在大多数音乐类型中都能找到,比如流行音乐R&B灵魂乐乡村音乐谣曲摇滚电子音乐[4]谣曲通常节奏缓慢,编曲丰富,重视旋律与和声。

抒情歌曲使用原声乐器,如吉他钢琴萨克斯管,有时还有管弦乐。许多现代主流谣曲往往以合成器鼓机为特色,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采用舞曲节奏。[5]

抒情歌曲起源于19世纪后期的锡盘巷音乐工业,[6]最初被称为「催人泪下的歌曲」或「客厅谣曲」,可能源自市井谣曲(broadside ballads)。抒情歌曲基调伤感,富于叙事性,多采用一部曲式,传播上或是单独出版,或是作为歌剧的一部分发行。

20世纪初,新的音乐流派开始出现,抒情歌曲热潮消退,但感伤犹有余温,「谣曲」(ballad)一词乃独立不死,推而广之,被用来代指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慢节奏情歌[7]

历史

类型

爵士乐和传统流行音樂

大多数爵士谣曲和传统流行音乐都是由一首单独的开篇诗组成,长度通常在16小节左右,以属音结尾。

副歌通常为16或32小节,采用AABA形式(尽管其他形式,如ABAC,也并不少见)。其中B段通常被称为「桥段」,而结尾的A段则较短,有时从桥段发展而来,如《飞越彩虹》(Over the Rainbow)。[8][9]

Pop和R&B谣曲

在现代Pop和R&B音乐中,「ballad」一词常指浪漫情歌,主题不外乎决裂分手和念念不忘。[10]歌手通常会悲切于单相思或失恋,要么是一方遭到另一方的无视,要么是一方不念旧情扬长而去,要么是一段风流韵事影响了两人的关系。[11][12]

强力谣曲

西蒙·弗里斯(英国社会音乐学家&前滚石批评家)认为,强力谣曲源于灵魂乐艺人(尤其是雷·查尔斯)的演绎,以及灵魂乐的改编者(如埃里克·波顿、汤姆·琼斯乔·科克尔等)所创作的慢歌,此类慢歌的副歌通常音量宏大,感情丰沛,用鼓、电吉他伴奏,有时还会采用合唱。[13]

查尔斯·亚伦(Charles Aaron)认为,强力谣曲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当时摇滚明星试图向观众传达深刻的信息[14],而随着1976年调频广播进入大众生活,强力谣曲开始进入美国主流意识。早先的一些歌曲,如坏手指乐队的《失去你》、保罗·麦卡特尼的《也许我会吃惊》,齐柏林飞艇的《阶通天堂》,空中铁匠的《梦》、林納·史金納的《自由的鸟》等,均藉调频广播获得了新的生命。[14]

强力谣曲在卡彭特乐队的《再见,爱人》中也初露峥嵘[15],稍后则有皇后乐队的《一生所爱》(1975)《谁想永远活着》(1986)和《爱太多会杀死你》(1995),金属乐队的《一个》(1988)《不可饶恕》(1991)《其他都不要紧》(1991),拿撒勒乐队的《爱的伤口》(1974),异域人乐队的《我想知道爱是什么》(1984),红心乐团的《爱是什么》(1985)《独身》(1987),毒药乐队的《每朵玫瑰都有刺》(1988)《执信的一些事》(1990),蝎子乐队的《变迁之风》(1990),枪花乐队的《十一月的雨》(1991),空中铁匠的《我不想错过一件事》(1998),爱黛儿的《以火焚雨》。[13][16][17][18]

拉丁谣曲

拉丁谣曲由博莱罗舞曲演变而来,起源于1960年代早期的拉丁美洲西班牙

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最著名的拉丁谣曲歌手之一是何塞·何塞。他被称为「谣曲王子」,职业生涯中卖出了超过4000万张专辑,并对后来的谣曲歌手,如克里斯蒂安·卡斯特罗、亚历杭德罗·费尔南德斯、内尔松·内德、曼努埃尔·米贾雷斯和露皮塔·达莱西奥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

另请参阅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