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呼缦

拂呼缦粟特语𐼱𐽀𐼶𐼴𐼺𐼰𐼻,轉寫:βrxwm'n,标音:Varxumān;一作𐼰𐼱𐽀𐼶𐼴𐼺𐼰𐼻,轉寫:'βrxwm'n,标音:Avarxumān)[1],是一位粟特君主(伊赫希德),在7世纪中期时统治撒馬爾罕(即康国),被唐朝册封为康居都督府都督,其名见于《新唐书》与《唐会要》。除中文记载外,他也因撒马尔罕的阿弗拉西卜遗址英语Afrasiyab (Samarkand)中的壁画而为人所知,壁画描绘了各国使者前来与他会见等场景[2]。在壁画上有一段文字直接提到了他的名字[2]

阿弗拉西卜遗址英语Afrasiyab (Samarkand)的城墙
拂呼缦时期的硬币,约650-675年

历史记载

拂呼缦之名出现在《新唐书》和《唐会要》中,他于7世纪50年代被封为康居都督府都督,其国名义上成为唐朝的领土(羁縻[3]

高宗永徽时,以其地(康)为康居都督府,即授其王拂呼缦为都督。
——《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一下·列傳第一百四十六下·西域下》[4]
显庆三年,高宗遣果毅董寄生列其所居城為康居都督府。仍以其王拂呼縵為都督。
——《唐会要·卷九十九》[5]

另据阿拉伯人纳尔沙希(al-Narshakhi)的记载,阿拉伯将领赛义德·本·乌斯曼(Said bin Uthman)在公元675年-677年间攻占并摧毁了撒马尔罕,在这以后“不再有撒马尔罕王”,这表明拂呼缦的统治可能是短暂的[3]。而中文记载中,下一位康国王于万岁通天元年(696年)被册封[5]

相关文字

撒马尔罕阿弗拉西卜遗址英语Afrasiyab (Samarkand)中的壁画展现了來自唐朝及突厥、石國等地的使者会见一位粟特君主的场景[2]。这一场景可能发生于公元658年之后不久,当时唐朝已征服西突厥汗国[6]。壁画中有一段粟特文字直接提到了拂呼缦的名字:

当国王Avarxumān Unašu来到身边时,(使者)开口了(说道):“我是石汗那英语Chaganian首相Pū̆karzādag。我受石汗那君主Turāntaš所派到此,来撒马尔罕觐见国王,(现在)在(此)向国王致敬。对于我,请不要有任何怀疑:我对撒马尔罕的众神和文字都十分熟悉,我也不会做任何伤害您的事。祝您吉祥!”国王Avarxumān Unašu许其自由。(接着)石国首相开口了。

——使者衣服上的文字[1]

壁画

註釋

參考資料

前任:
屈术支
康國君主(伊赫什德
655年—690年
繼任:
笃婆钵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