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济各会

修道會

方济各会拉丁語Ordines Franciscani),又稱方濟會,是天主教托钵修会派别之一。这些修会由亞西西的方濟各于1209年创立,分为三大组:

小兄弟会
Ordo Fratrum Minorum拉丁語[1]
小兄弟会纹章
原稱
遵规小兄弟会法语Frères mineurs de l'Observance
簡稱OFM
前身机构遵规小兄弟会法语Frères mineurs de l'Observance
成立時間1209年2月24日,​815年前​(1209-02-24
創始人亞西西的方濟各
創始地 義大利阿西西
類型献身生活的托钵修会机构(男子)[1]
法律地位宗教机构英语Religious institute
總部General Curia
Via di S. Maria Mediatrice, 2500165 Roma, Italia[1]
會員 (2020)
12,726 (8,771名牧师)[1]
会长英语Minister General (Franciscan)
马西莫·富萨雷利英语Massimo Fusarelli
座右铭
平安美善
(拉丁語Pax et bonum)
上級組織
天主教會
分支機構世俗方济各会英语Secular Franciscan Order (1221年)
圣方济各第三会英语Third Order of Saint Francis (1447年)
脫離住院小兄弟会英语Order of Friars Minor Conventual (1209年)
方濟嘉布遣會 (1520年)
網站ofm.org
香港馬鞍山聖方濟堂內的方济銅像

始創人

創始人為亞西西的方濟各,原名乔瓦尼·贝纳多内(Giovanni Benadone),他年輕時常飲酒作樂,父親甚為擔憂,方濟曾在反對王公貴族戰役中被擄達一年之久,之後又染重病,一步一步地讓他悔改歸正,於1208年之後開始在亚西西周圍遊行,幫助困苦無依之人並重修教堂。過著模仿基督耶穌、極度貧窮的生活,他相信以此種方式才能脫離世俗、不受影響、專心跟從基督。[2]此派修道士的特點是:將所有財物都捐給窮人、靠布施行乞過生活、直屬羅馬教宗的管轄、潛心研究學問、四處講道,甚至最後成為教宗用來壓制異端的工具,這些行乞修會成員對當時西歐的生活產生非常驚人的影響[3]

第七任總會長聖文德總主教

歷史

方济会效忠羅馬教廷,重视学术研究和文化教育事业,反对异端,为傳揚福音而到处游方。於1209年由意大利亚西西的聖方濟得教宗依诺森三世的批准成立。1223年教宗何諾三世批准其重新撰寫第二会规。

初创时,会内不置产业,靠雙手工作为生,有需要時則行乞,故為托鉢派。及後,方濟會日益興旺,獲准擁有產業,難再過貧苦生活,内部因而分裂为守规派、住院派和嘉布遣派三支派。其中,守规派改革當時日趨安逸的修會,主張堅守方濟最初創會的教導過貧窮生活、他們因拒絕接受教宗要他們改變規例而遭到迫害,並在16世纪时通过传教向外发展;接受改變規例的方濟會士稱之為住院派。[4]方济的同乡佳蘭(加辣,嘉勒)在方济创建的女修会担任第一任会长,倡导隐修,称方济第二会(又称佳蘭会)。方濟亦為在俗人士设立了第三会,入会者不必出家,只须在修会指导下过福音生活。

中國

1289年,方濟會會士孟高維諾總主教,受罗马教廷派遣前往時值元朝統治的中国。经海路,1291年抵达泉州,1294年抵达大都(今北京),是為最早期的来华天主教傳教士(當時尚未有基督新教)。

天主教在元末中国中断之后,于明末再度进入中国。方济会再次进入中国是从1633年抵达福建福安的利安当(Antonio de Santa Maria Caballero,OFM,1602-1669)神父开始。

現時運作

全球小兄弟會的總中心設於羅馬,由以總會長為首的服務團隊(參議員)作中央協調。一萬五千多名的小兄弟分佈於113個國家,隸屬於不同會省。台灣及香港小兄弟合為中華之后會省;香港兄弟屬於孟高維諾會區,屬於中華之后會省[5]

註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