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潤華

方潤華GBSMBEJP(英語:Henry Fong Yun-wah,1924年12月24日—2022年1月6日[4]),原籍廣東省東莞市厚街鎮河田村,生於廣東省河源市東源縣藍口鎮[1]。香港地產發展商和投資商協成行集團主席、方樹福堂基金及方潤華基金主席,香港中旅國際投資有限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5]。曾被《福布斯》选为「亚洲慈善英雄」,亦曾获颁发最高荣誉「中华慈善奖」,方潤華在2013年《福布斯》香港富豪榜以25亿美元(约155亿人民币)排名第21位,2016年以23億美元身家佔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771位。

方潤華
Henry Fong Yun-wah

GBS MBE JP
个人资料
出生(1924-12-24)1924年12月24日[1][2]
 中國广东省東源縣藍口鎮
逝世2022年1月6日(2022歲—01—06)(97歲)
 香港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
儿女8名子女[1]
亲属父親:方樹泉
幼子:方文雄
孙儿:方添明
母校葉名蓀私塾
英皇書院
职业協成行集團董事局主席
净资产135億人民幣(2015年)[3]
获奖北京大学教育贡献奖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社会学荣誉博士
美国加州柏克莱大学金奖章
香港中文大学荣誉社会科学博士
香港科技大学荣誉院士
香港城市大学荣誉文学博士
香港浸会大学工商管理学荣誉博士
香港岭南大学荣誉社会科学博士
香港公开大学荣誉社会科学博士
美国纽约杜威大学名誉工商管理学博士
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荣誉法学博士
暨南大学名誉博士
澳洲拉筹柏大学荣誉文学博士
英帝國員佐勳章
非官守太平绅士
銀紫荊星章

金紫荊星章

生平

早年經歷

方潤華有3名胞弟[6],1927年隨其父方樹泉到香港,家人在筲箕灣開設「義德芝麻廠」,向政府租下萬餘呎公地作晾曬芝麻之用。方潤華早年入讀葉名蓀私塾及英皇書院[7],期間遇上日軍侵華,令他無法繼續學業,1941年離校[2]。1943年,家族事業義德芝麻廠開始從事由內地進口桂皮(即香料玉桂)及芝麻轉售美國的業務。

創立協成行

1948年方潤華與父親方樹泉在中環永和街創立協成行集團,至1951年,協成行已經發展成本港最大桂皮出口商,惟適逢韓戰爆發聯合國對華禁運,香港經濟急劇轉型。方氏父子洞燭先機開始涉足地產及建築業,陸續購置房產、地皮,1958年出售公司第一幢住宅物業錦華大廈,逐步發展成為本港老牌地產商之一,亦是1965年成立的香港地產建設商會創始會員;1976年港府鼓勵市民置業安居,協成行順應時勢積極擴充地產業務,高峰時發展項目近百個,並確立「出售住宅單位,保留地鋪出租」長期發展策略,配合集團一貫堅守的穩健原則,為家族事業奠定基礎。

隨着香港金融業發展,協成行把握機遇與長江實業新鴻基地產等華資地產企業於1972年同期掛牌上市,每股作價1元,集資共達1億元。

協成行於1989年私有化,以每股十五元價格收購市面流通股份。1993年方潤華幼子方文雄由美國回港發展,逐步接棒成為協成行掌舵人,帶領公司發展邁向新的台階。2012年其孫方添輝( 方文雄長子)亦學成,加入公司負責酒店項目。

逝世

2022年1月6日,協成行公司發新聞稿,公告協成行主席、前地產建設商會副會長方潤華在家人陪伴下逝世,終年98歲。[8][9][10][11][12][13]

公職及榮譽

方潤華於香港及國內外社會兼職甚多,現身兼香港特區太平紳士、香港經濟促進會主席、香港國際投資總商會特別顧問、香港紅十字會顧問及香港培華教育基金會委員、香港兒童健康基金副贊助人、香港東莞同鄉總會首席榮譽總監和中華慈善總會名譽會長、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名譽理事、中國海外交流協會常務理事及廣東安徽等省的海外聯誼會或海外交流協會顧問,以及本港、國內外數十所大學聘請他為名譽(或顧問、客座)教授或校董會成員等。他還曾歷任香港地產建設商會副會長、東華三院首總理(1956年至1957年[14])、保良局總理兼主席(1964年至1966年[14])等。他於1968年獲大英帝國員佐勳章[14]。1960年代曾任賭博政策諮詢委員會委員、地產商會委員會委員、東莞同鄉會主席以及香港仔街坊會方樹泉小學校監[15][14]

方潤華先後榮獲第四屆全國十大「扶貧狀元」、國家民政部頒授「中華慈善獎」、國內外15所大學頒授榮譽博士或榮譽院士、14個城市頒授榮譽市民及香港特區政府頒授銀紫荊星章、金紫荊星章等。鑒於方潤華伉儷對社會的貢獻,1994年及2006年先後經國際小行星組織批准,將5198號小行星命名為「方潤華星」,「5709」號小行星命名為「方譚遠良星」[16],夫婦同獲命名,在中國屬首例。

慈善

方潤華於1977年已與其父共同創辦非牟利慈善機構—方樹福堂基金,再於1986年成立方潤華基金,兩個基金每年從家族公司抽取10%以上利潤用於行善,從1978年起,先後在香港捐建一所中學、四所小學,其中一所為位處於天水圍中華基督教會方潤華小學[17](原基秀小學),在香港十所大學、澳門大學台灣交通大學等均有捐資教育項目。

中國改革開放後,基金捐建從幼兒園到大學之教育項目約六百個,遍佈全國三十一個省、市及自治區;近年隨着祖國教育事業日益完善,基金逐漸將捐資重點轉到支持醫療方面,除已捐建鄉鎮衛生院五十六所外,亦選擇優質高校資助醫療教研項目,研究防治癌症、乙肝、糖尿病等常見都市病,推動中西醫結合治療。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