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區道路列表

暖暖區道路列表收錄臺灣基隆市暖暖區道路,不含分支之數字編排巷弄。資料主要來源為1995年《基隆市七堵暖暖區志》、2001年《基隆市志》、2001年《暖暖采風導覽手冊》、民國108年(2019年)中華民國內政部戶政司《全國路名資料》,並依區內八堵暖暖、過港、碇內等四個非正式次分區分述之。

本區內之主要道路為東西走向,包含源遠路、過港路、東碇路等,南北向有省道台5線、水源路、東勢街、碇內街等。次要道路則包含暖暖街、暖碇路等由主要道路分支者。[1]

各級公路

基隆市暖暖區各級公路[2][3][4]
道路名稱道路起點道路迄點備註
國道1號基隆市基隆端高雄市鳳山區前鎮區高雄端又稱中山高速公路,於本區及七堵區交界處設有八堵交流道,民國74年(1985年)交流道開通時曾使暖暖次分區房價上升。
省道台2丙線八堵接台2丁線新北市貢寮區福隆又稱基福公路,途經暖暖次分區、新北市平溪區雙溪區。此路除因經費問題工程緩慢外,民國103年(2014年)12月23日全線通車時暖暖居民也曾抗議交通設施不周全、疏運計畫缺乏。[5]
省道台2丁線八堵接台5線新北市瑞芳區瑞濱接台2線又稱瑞八公路,途經暖暖次分區、碇內次分區。
省道台5線臺北市中正區行政院前(臺灣公路原點基隆市仁愛區南榮路端又稱北基公路、縱貫公路基北線,開通於日治時期昭和三年(1928年),經過八堵次分區。
省道快速公路台62線基隆市安樂區大武崙接台2線新北市瑞芳區瑞濱接台2線又稱萬瑞快速公路,貫穿本區北部,設有暖暖交流道,其中瑞濱至暖暖段為民國95年(2006年)7月18日通車,施工單位認為可疏解台2丁線車潮。[6]


一般及產業道路

基隆市暖暖區道路[2][3][4][7][8]
道路名稱道路起點道路迄點備註
跨次分區道路
水源路源遠路西勢水庫部分屬於台2丙線、台2丁線,連接八堵及暖暖。此路旁有12個山洞,據傳為二戰時基隆中學師生躲避空襲之處。
源遠路八堵路瑞芳區粗坑口路部分屬於台2丁線,沿著基隆河行進,途經八堵、暖暖、碇內。此路原名產金路,因基隆河曾產砂金,且可通往上游之九份金瓜石得名;碇內段部分則曾名為「博愛路」,因鄰近「博愛仁愛之家」老人安養院而得名。
東碇路東勢街碇內街原名羅傑路,民國76年(1987年)新建,民國80年(1991年)完工,連接暖暖暖西里與碇內地區,分隔碇和、碇內、碇祥等三里。
東勢坑產業道路碇內街東勢街又名龍門谷產業道路,由碇內延伸至暖暖暖東里。
八堵:「堵」字意義為防禦用之土牆,宜蘭縣冬山鄉頂堵二堵三堵坪林四堵,基隆市則有五堵六堵七堵、八堵。八堵即第八道防禦工事之所在,其下包含八堵里、八中里、八西里、八南里等四里,省道快速公路台62線暖暖交流道位於此區,亦鄰近中山高基隆交流道、八堵交流道,並有台2丙線、台2丁線、台5線經過,擁有兩個公路隧道及多間汽車加油站、修理廠、汽車販售業者。
八堵路八堵隧道七堵區明德一路屬於台5線,沿線有八堵橋。此路185巷為周姓聚居處。
金華街八堵路八德路依據舊地名「金華庄」命名,因為過去此地區曾住有許多淘金客。
國安路麥金路八堵路連接七堵、暖暖(暖暖為大部分)
尚仁街過港街八德路/國安路此街於民國63年(1974年)曾因開闢中山高速公路基隆交流道順向坡地形、颱風來襲而發生土石流災害,為台灣高速公路開發史上第一個災害事件,今尚有禁建令。[9][10]
暖暖:日治時期學者伊能嘉矩、文人安倍明義認為此地名源自平埔族石碇社之一支「那那社」,泉州安溪人移入改為「暖暖」;臺灣學者翁佳音則認為此地名源自南島語,有「間隔」之意,因其地理位置位於荷西時期兩大行政中心基隆、淡水之間。此地包含暖暖里、暖同里、暖西里、暖東里等四里,暖暖、暖同兩里為暖暖區歷史文化、政治經濟中心,暖西、暖東兩里則擁有許多自然遊憩資源,台2丙線、台2丁線經過此地。
暖暖街暖暖火車站東勢街此街原為暖暖市集中心,擁有許多古厝,民國66年(1977年)拓寬後多數改建。本區最老之小學(暖暖國小)、教堂(暖暖長老教會)、寺廟(暖暖安德宮)、北管子弟戲團(靈義郡)皆位於此街上。
金山街暖暖街暖暖街鄰近本區佛寺金山寺。以往為東勢坑通往暖暖車站輕便車道,可運送煤礦
東勢街水源路基平隧道街名來自地名,「勢」字在臺語中有方位、方向之意,東勢即意指東邊。此街屬於台2丙線(基福公路),穿越暖暖四里,並劃分暖同里中之新舊市區。
暖興產業道路東勢街觀音湖山區
東勢農路東勢街東勢坑溪
碇內:「碇」字義為「繫船的石墩」,過去此地鄰近基隆河處有一塊長條大岩石,因此稱為「石碇內庄」,簡稱碇內。此地包含碇內里、碇安里、碇和里、碇祥里等四里,早期居民以農耕為主,民國49年(1960年)起開始建立軍方眷村,民國60年代(1970年代)起因煤礦發掘、中船及港務局宿舍建立遂有礦工及公務人員移入,民國70年代(1980年代)起開始建設高樓大廈使更多外來人口移入。台2丁線經過此地。
碇內街源遠路住宅區前端分隔碇內、碇安二里,中端有部分作為碇內、碇祥里之分界,後段通入碇祥里
暖碇路源遠路東碇路旁住宅區
過港里:因過去位於暖暖港仔口對岸、無橋梁靠船隻交通而得名。民國38年(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撤退來台後,為避免中華人民共和國轟炸而以此地為機關疏散地,各機關亦在此興建宿舍,故住有許多外省籍軍公教人員,並曾為省府示範社區。民國44年(1955年)此里自碇內里劃出,範圍包含暖暖大字下的「過港」小字,以及碇內大字下的「溪西股」小字。里內亦為文教區,有三所公私立幼稚園、暖江國小、暖暖高中等學校。
過港路興隆街八堵路
興隆街過港路新北市瑞芳區四腳亭中央路418巷
寧靜街過港路(分支)街名涵義為「寧靜致遠」,為鼓勵公教人員而命名。
暖中路過港路八堵路1巷因通往暖暖高中而得名。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