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庄

永康庄臺灣日治時期1920年至1945年間存在之行政區,轄屬臺南州新豐郡。永康庄在二戰後成為臺南縣永康鄉,1993年升格為永康市,在2010年隨著臺南縣市合併升格改為臺南市永康區至今。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永康庄
假名えいこうしょう
平文式罗马字Eikōshō

行政區劃

永康庄在清治時期隸屬永康上中里內武定里長興上里廣儲西里(部分),廣儲東里(部分),於日治時期1896年4月隸屬於臺南縣。1897年5月,永康上中里、長興上里隸屬「臺南辨務署」,內武定里、廣儲西里隸屬「灣裡辨務署」。1898年6月,內武定里、廣儲西里、廣儲東里改隸「大穆降辨務署」。1901年11月,縣和辨務署廢止,永康庄境內改隸屬於臺南廳,而永康上中里、長興上里隸屬「安平支廳」,內武定里、廣儲西里、廣儲東里隸屬「大目降支廳」。1904年3月,台南廳實施街庄整併,永康地區整併為11庄,成為日後大字的雛形。[1]

1920年10月1日,原堡里之行政區廢除,街庄改為大字;永康上中里之網藔庄、埔姜頭庄、蜈蜞潭庄、蔦松庄,內武定里之三崁店庄、鹽行庄、六甲頂庄,長興上里之大灣庄,廣儲西里之西勢庄、王田庄,廣儲東里之車行庄等11個庄合併為「永康庄」,「埔姜頭庄」改稱「永康」,街庄名稱的「藔」改為「寮」;轄域內分為永康網寮蜈蜞潭蔦松三崁店塩行六甲頂大灣西勢王田車行等11個大字

永康庄行政區劃變遷
1901年(臺南廳時期)1909年(臺南廳時期)1920年(臺南州時期)1945年(戰後)
永內區甲內庄、網藔庄、土虱堀庄、石頭坑庄、瓦厝社、竹林仔庄永內區網藔庄永康庄網寮永康鄉
埔姜頭庄、小橋庄、石車庄、小埤蔴園庄、大埤蔴園庄、埔仔庄埔姜頭庄永康
烏水橋庄、蜈蜞潭庄、竹林前庄、角秀庄蜈蜞潭庄蜈蜞潭
蔦松庄、六甲尾庄、大路口庄蔦松庄蔦松
三崁店庄三崁店庄三崁店
北館庄、大竹林庄、鹽行庄、洲仔尾庄、一甲庄鹽行庄鹽行
六甲頂庄、凹仔底庄六甲頂庄六甲頂
長興區大灣庄長興區大灣庄大灣
廣儲區車行庄廣儲區車行庄車行
王田庄、五鬮厝庄、火燒店庄、對面庄王田庄王田
西勢庄、蕃薯厝庄、新庄仔庄、樹仔腳庄、後田庄西勢庄西勢

設施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