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綫電視配音組

(重定向自無綫電視粵語配音組

無綫電視配音組(又稱:TVB配音組)是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無綫電視)旗下部門,1967年開台時已設立,亦是香港現時唯一直屬於電視台的配音組。配音組隸屬於節目協製科,配音員則是隸屬於藝員科。約於1980年代末分為粵語配音組及國語配音組。粵語配音組的職責是為外購電視劇電影動畫綜藝資訊節目進行粵語配音。國語配音組則主要為無綫電視自家製作的節目進行國語配音,以供中國內地及海外市場發行。

歷史

無綫電視開台早期,以播放外購劇集、電影及節目為主,因此粵語配音是一項主要工作[1][2],當時的配音員不少是幕前演員出身[1]。隨著電視台的節目逐漸轉為本地製作為主,對配音的需求減少,進入1980年代,電視台配音員人手過盛、收入減少,出現轉投電影配音的趨勢[3]

無綫配音組早期實行領班制[4]:29。一些說法為早期配音員團隊分成兩組,分別由丁羽姜中平擔任領班[5][6]。1970年代則有一組由朱江擔任領班[6]。而據配音員馮錦堂(1979年入行)之說,開台前籌備期間的初代配音組,分別為姜中平及宗燦枝領班的兩組,1970年代擴編為四組,包括日班的丁羽(第一組)及譚炳文(第二組)、夜班的盧國雄(第三組)及周慶良(第四組) [4]:29。1970年代後期已從領班制轉為公司制[4]:29。1968年《香港電視》對配音組的專訪中,則介紹了負責撰稿的姚普光(亦擔任《歡樂今宵》編劇)、負責音響效果的陳鍊[1]。1970年無綫啟用兩個設有新式設備的配音室,當時的報道指為「本港第一家採用錄影設備的配音機構」,當時配音組由馮偉君、李欣榮、劉益穎三名年青員工負責編排工作,工程主管為鍾德偉。[7]

據1979年[2]至1982年[8]的報刊訪問,當時李欣榮已成為配音組主管。據1980年《香港電視》對配音組的專訪,當時配音組約有四十位配音員,多為男性,導配則有五人[9]。1982年的專訪則訪問了李欣榮及負責音響效果的吳國華,當時配音員有三十多人[8]

隨著1990年代麗音雙語廣播的發展,配音的需求增加。據1995年《香港電視》對配音組的專訪,當時配音組的上級部門名為製作服務科,配音組分為粵語配音組及國語配音組,而國語配音組是成立於1988年;當時粵語配音組有二十二位男性配音員、十七位女性配音員及八位監製,國語配音組約有二十位配音員及三位監製,兩組合共有六名全職撰稿員(亦有兼職撰稿員),配音組製作主任為賴偉強。[10]

1988年林百欣入主亞洲電視後,及2011年王維基籌備香港電視網絡期間,配音組與無綫其他部門一樣,均遭受這些競爭者引發的挖角潮。[4]:76-81

規模縮減

過往多年無綫電視因長期和穩定地賺取利潤的關係,故配音員只要不是犯下嚴重過錯的話,基本上無綫電視甚少單方面解僱配音員,亦因此曾被視為配音界的「鐡飯碗」,整體流失率本來不算普遍。但無綫電視在時任董事局主席陳國強、行政總裁李寶安、非戲劇助理總經理余詠珊、副總經理杜之克主政起,因主張節省營運開支,2014年後暫停舉辦無綫電視粵語配音藝員訓練班及對外招募[11],同時無綫電視粵語配音員流失率亦開始上升。

再者無綫電視自2015年起不斷流失配音員並甚少填補空缺[12][13],亦不斷縮減配音節目時數,2018年更因業績下滑而打開裁減配音員的先例(無綫電視以「不續約」的說法代替),配音界的「鐵飯碗」從此成為歷史[14]。兩年內已流失超過20名配音員,離任人數是歷年以來最多(2015年至2020年間起碼有30人離任[15][16])。無綫電視直指因為粵語配音組人手過剩,並需要「人力精簡」,當中更包括任職超過40年的資深配音員馮錦堂,觸發不少支持者及媒體的關注[17]

2020年,無綫電視的英語頻道明珠台取消雙語廣播,配音需求進一步減少[18],配音室由高峰期的七間縮減至兩、三間。[4]:82

2021年起曾志偉王祖藍成為新任管理層,其後余詠珊杜之克亦相繼離職,粵語配音組離職潮才開始緩和,更首次以粵語配音為題材製作競賽真人秀節目《好聲好戲》系列(參賽者為現役藝員)[19][20],隨後又推出配音員培訓真人秀節目《聲級學堂[21]。然而,隨著2023年無綫陷入財困及需要裁員削減成本的消息,相繼傳出梁少霞鄭麗麗林丹鳳何璐怡盧國權等多名資深配音員離職或退休的消息[22][23],至翌年初蕭徽勇陳欣等人離職,當時無綫的粵語配音藝員剩下四十多人[24][25]

架構與制度

據1980年代的介紹,配音組轄下分為工程部及製作部,工程部負責音響效果及設備保養,製作部負責翻譯、導配、配音[8],除了配音員,部門內還有其他不同崗位[10]。該時期初入行的馮錦堂則提到部門由一位經理主事,主要處理行政工作,並非配音員出身,轄下有數個負責文書工作的職員。[4]:30

配音組最前期的工序為翻譯,附有文字劇本的外購節目需要將劇本翻譯為中文,沒有文字劇本的外購節目則需要人手觀看整個節目,將對白逐字記下,1980年代的翻譯工作多外聘熟悉外語的兼職人員進行[9][8],後來內部熟悉外語的員工漸多,多由他們以領取額外報酬的方式進行[4]:35。然後,將翻譯劇本改寫為符合本地文化、口語化,且音節符合角色口部開合次數的配音劇本,再經審核後交由配音員進行配音[1][9][8][4]:34,1990年代的介紹中負責此工序的職位稱為對口本撰稿員[10]。配音組實行導配制,由「導配」一職(一說「配導」[4]:30)主導整個配音過程,策劃期間該職位需要對劇本內容、角色身份、對白、音響效果等方面進行事前研究,亦需協助配音員對準口形,選擇合適聲線,配音完成後亦負責進行檢定[9][8]。當時背景音樂、音效與對白通常都混雜於同一卷錄音帶中,故音樂、音效亦需要重新配上[8]。1990年代介紹中的監製一職[10],職務與導配相近。

1979年《工商日報》的訪問比較了當時無綫電視與麗的電視配音員的薪酬計算方式,無綫按句數計算,並無主角配角之分;麗的則按分級支付月薪,超時薪金則按時間計算[2]。該年入行的馮錦堂亦提及無綫當時按句數計算薪酬,後來改為按時間單位計算,單位俗稱為「Show」,一Show為半小時。[4]:32

配音員的工作安排一般是由粵語配音組主管或導配負責。而主角或要角的配音人選,通常會經過粵語配音組主管及導配會議商討,亦可能會安排多於一名配音員「試聲」,經過比較後才作最終定案。

報幕工作安排則是由宣傳科負責。

培訓與入職途徑

1975年,無綫開辦配音訓練班,由現職資深配音員丁羽、譚炳文梅欣盧國雄等人擔任導師[26]。亦有一些配音員出身於藝員訓練班。1990年,開辦第1期粵語配音藝員訓練班[22],但此訓練班只是每隔數年不定期開辦[27]。亦有2014年停辦,2021年曾志偉主政後復辦的說法[20]

配音員需具備中五或以上學歷[10],曾於1970年代容許寫信到無綫電視自薦。1990年起,未具備配音經驗者,唯一途徑是投考無綫電視粵語配音藝員訓練班,通過考核才有機會入職。現職自由身配音員則可透過寄聲帶[28]無綫電視自薦。惟無綫電視粵語配音藝員訓練班只會不定期舉辦,有配音員建議有志入行者可嘗試上述同樣方法自薦[29]。幕前藝員或獲相熟人士引薦則不設入職限制。配音員以合約制形式受聘,入職無綫電視時一般需要簽訂三年合約,每月工資取決於配音員的工作量(連同底薪)。另外年滿60歲或以上的配音員,或會改簽不受保障的合約(「老人約」)[30]

1990年代中期始開辦對口本撰稿員訓練班。[10]

粵語配音組

粵語配音員列表

現職

現職人數
40人
(23男,17女)
配音員性別首次入職時期備註
黃麗芳1974年
林元春1979年1978年入讀第8期無綫電視藝員訓練班(日間班),畢業後即選擇加入配音組[4]:26,125-129,其胞姊林丹鳳則為同屆夜間班學員;曾於1982年動向不明;1988年重返
袁淑珍1979年10月1978年入讀第8期無綫電視藝員訓練班(日間班),畢業後即選擇加入配音組[4]:26,121-124
雷碧娜1988年
翟耀輝1990年5月曾於1993年離職;2003年10月重返
2012年2月再次離職;2018年8月再次重返
招世亮1990年5月
蘇強文1990年5月曾於1995年5月離職;1996年9月重返
黃鳳英1993年12月曾於2011年12月離職;2022年3月重返
陸惠玲1993年12月
陳永信1993年12月
黃子敬1994年
沈小蘭1994年11月
陳卓智1997年4月曾於2015年4月離職;2016年10月重返
梁偉德1997年4月
雷霆2000年6月曾於2013年6月離職;2016年10月重返
潘文柏2000年12月曾於2020年1月離職;2021年7月重返
曾秀清2001年1月曾於2013年1月離職;2015年3月重返
劉惠雲2001年7月曾於2004年7月離職;2009年9月重返
李致林2004年11月
黃啟昌2004年11月
張頌欣2004年11月
曹啟謙2007年5月
葉振聲2007年9月
李凱傑2009年10月
關令翹2010年7月
麥皓豐2010年7月曾於2020年7月離職;2021年7月重返
胡家豪2010年7月
陳皓宜2010年7月
成瑤孆2010年7月
魏惠娥2011年5月
李鎮然2012年5月
詹健兒2012年9月
陳灝瑋2012年10月
鍾見麟2012年10月
黃積權2012年10月
凌晞2012年10月
黃昕瑜2012年10月
陳耀楠2014年6月
李安邦2014年6月
葉曉欣2014年6月

離任

配音員性別首次入職時期離任時期備註
陳劍雲[31]不明1980年代
梁惠風不明不明
文德耀不明1978年1月
吳桐不明不明
朱江[1]1967年1994年
宗燦枝[1][7]1967年1975年或以前1973年創立「香港影視話劇團」並任團長(一說為獨立劇團[32],一說屬於無綫轄下的華星娛樂[33]);1975年轉投麗的電視任藝員訓練班副監督[33](一說副總監[34])、配音組主任[35]
丁羽 [1][7]1967年1982年
金雷[1]1967年不明已離世
姜中平[1]1967年1969年[36]1999年12月28日離世
藍天[1]1967年5月(開台前)[37]1987年4月14日在職期間離世[37]
李丹薇[7]1967年5月(開台前)[38]1977年[39]圈中人稱「媽咪」[38][39]話劇演員出身,1947年起於南洋片場從事電影配音工作[38],後曾加入邵氏永華影業,能配國語及粵語[38][39];香港第一位為日本電影及菲律賓電影配上粵語對白的女性配音員[38];因移居美國紐約而離開無綫[39]
李雁[40]1970年代1980年代演員李鵬飛之妹;2012年離世
梅欣[1][7]1967年1994年2011年4月13日離世
上官筠慧[1]1967年11月19日1969年跟隨姜中平加入及離開無綫[36];2011年9月30日離世
許瑩英[1]1968年或以前不明
區漢雄[1]1968年或以前不明
張浩[1]1968年或以前1969年跟隨姜中平加入及離開無綫[36];後在麗的擔任導播[33];後世有報道指當時姜中平、張生、上官筠慧一同離開無綫[41],張生疑為張浩之誤
馮淬帆1968年1970年代
譚炳文[7][40]1968年3月2020年9月5日曾於1991年離職;1999年重返
在職期間離世
周慶樑[7]1969年[41]1974年
丁櫻[7]1969年[41]1978年1月
馮錦倫[7]1969年[41]1989年
高坤媚[42][7]1969年[41]不明
盧國雄[7]1969年[41]1978年1月
潘滿儔1969年1980年代
謝月美[7]1969年[41]1978年1月2022年3月25日離世
黃健強1969年2007年曾於1994年離職;2003年10月重返
再次離職
區瑞華[7]1969年8月[41]2010年2月
梁耀昌[7]1969年8月[41]2001年7月
周鸞1970年代1995年在職期間離世
李忠強1970年代1980年廣東粵劇團、邵氏南國第5期藝員訓練班出身;曾加入多個電視台,並擔任電影配音領班[43]
石景初[44]1970年代1980年曾慶珏前夫
黃淑儀[6][7]1970年代1973年調離配音組
張英才1970年2006年
李司棋[7]1971年1976年調離配音組
林保全1971年3月2015年1月2日曾於1991年12月離職;1993年8月重返
在職期間離世
林國雄1971年3月2023年5月[45]曾於早期離職;1987年重返;2023年退休
孫明貞1972年1991年
覃恩美1972年1970年代
黃韻材1972年1973年
陳竹筠1973年1976年多配少女角色[46]
鄧榮銾1973年2006年11月曾於1983年離職;1990年重返;
1996年1月再次離職;2003年10月再次重返
再次離職
朱子聰1974年2022年1月1日曾於1981年離職;2007年4月重返
在職期間離世
方煥蘭1974年1994年1月1日
盧素娟1974年2006年7月22日曾於1977年離職;1987年重返
在職期間離世
盧國權1974年2023年[22]退休
何錦華1975年1978年1月8日
佩雲1975年1990年
尹芳玲1975年1978年1月8日
黃韻詩1975年1978年1月8日
曾慶珏1974年2007年5月石景初前妻;曾於1991年離職;2006年8月重返
再次離職
蔡淑雯1979年1980年代
馮志潤1979年1990年
梁緻盈1979年1987年2001年11月25日離世
樂蔚1979年1992年
源家祥1979年2008年11月5日在職期間離世
馮錦堂1979年6月[4]:282020年6月[4]:831978年入讀第8期無綫電視藝員訓練班(夜間班),畢業後選擇加入配音組[4]:20-28
張炳強1980年7月2021年7月
黃兆強1980年1988年
梁曉峰1981年1988年
周婉侶1982年1991年1月1日2020年8月31日離世
姚天麗1982年1995年2006年離世
林丹鳳1983年[23]2023年11月[23]1978年入讀第8期無綫電視藝員訓練班(夜間班),畢業後擔任幕前演員,後加入配音組[4]:28,126[23],其胞妹林元春則為同屆日間班學員
馮永和1984年1994年
蔡惠萍1989年2020年10月
談佩珊1990年代1996年
魏惠文1990年2000年曾於1996年離職;1997年重返
調離配音組
曾佩儀1990年4月2020年1月曾於1995年離職;2003年10月重返
再次離職
郭志權1990年5月2003年
郭立文1990年5月2004年5月曾於1993年離職;2003年10月重返
再次離職
李文輝1990年5月1994年
李智良1990年5月1996年
楊婉清1990年5月1993年5月
梁少霞1990年5月2023年9月[22]曾兼任TVB天氣報告員
鄭麗麗1992年2023年9月[22]
劉昭文1993年2020年10月曾於1995年離職;2003年10月重返
再次離職
陳欣1994年2月2024年2月[24]
李錦綸1994年4月2024年4月
陳維舜1994年5月1996年
霍波1994年5月1996年
何國星1994年5月2000年5月
李秀儀1994年5月1996年7月
張錦江1994年5月2023年10月[23]曾於1997年離職;2008年10月重返
再次離職
謝潔貞1994年5月2023年10月[23]曾於1998年離職;2003年10月重返
再次離職
黎偉明1994年6月2002年4月19日在職期間離世
陳曙光1995年5月2016年5月
鄺樹培1997年3月2007年3月
梁志達2001年1月2024年2月[24]曾於2012年1月離職;2022年3月重返
再次離職
陳凱婷2001年2月2012年2月
陳振安2003年2007年4月
盧志傑2003年9月2006年
程文意2003年10月2012年10月
周文瑛2003年10月2006年11月
朱妙蘭2003年10月2018年5月曾於2006年11月離職;2009年5月重返
再次離職
黃玉娟2003年10月2020年10月
伍秀霞2003年10月2021年6月轉職特約演員
馬小靈2004年3月2010年12月曾於2006年4月調離配音組;2009年3月重返
再次離職
鄧肇基2004年3月2005年10月
黃榮璋2004年3月2012年3月
林雅婷2004年11月2007年7月
黎景全2004年11月2007年11月
黎桂芳2004年11月2007年10月
何璐怡2004年11月2023年11月[23]2004年入讀第3期無綫電視粵語配音藝員訓練班[23]
陳廷軒2006年9月2019年6月5日在職期間離世
許盈2007年4月2024年2月[24]曾於2020年4月離職;2022年2月重返
再次離職
伍博民2007年10月2012年10月
張裕東2008年1月2021年1月
陳繼恆2008年7月2009年9月
蕭徽勇2008年7月2024年1月[24]曾於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期間調離配音組
高可慧2008年10月2013年1月
楊善諭粵语楊善諭2008年12月2010年12月
林芷筠2009年3月2017年3月
劉奕希2009年5月2024年5月
黃紫藍2009年9月2011年9月
何承駿2009年10月2012年10月
古明華2010年1月2013年調離配音組
以借用形式再次參與配音(2015年至2016年)
陳琴雲2010年1月2024年1月[24]
張方正2010年7月2023年12月[24]轉以自由身形式負責報幕工作(截至2024年)
周良鴻2010年7月2016年7月
巫哲棋2010年7月2020年7月
羅杏芝2010年7月2015年1月
黃淑芬2010年7月2016年7月
余欣沛2010年7月2013年7月
周倚天2011年4月2020年4月
蔡德鈞2012年4月2014年4月
陳成港2012年10月2018年10月轉以自由身形式負責既有角色(直至2021年)
林筠翔2012年10月2018年10月轉以自由身形式負責既有角色(直至2021年)
轉職特約演員
李震權2012年10月2018年10月轉以自由身形式負責既有角色(直至2021年)
鄧港文2012年10月2018年10月轉以自由身形式負責既有角色(直至2022年)
何寶珊2012年10月2020年10月
吳羨婷2012年10月2020年10月
黃瑩瑩2012年10月2015年10月
羅孔柔2012年10月2023年10月[22]
鄧志堅2012年10月2023年10月[23]
馮志輝2014年4月2020年4月
何晶晶2014年6月2020年6月24日
李潤知2014年6月2020年6月15日
廖杏茵2014年6月2020年6月15日
廖欣怡2022年2月2024年2月[24]曾任職TVB導配

國語配音組

國語配音組成立於1988年[10],主要為無綫電視自家製作的節目進行國語配音,以供中國內地及海外市場發行[47]。據配音員憶述1990年代初的情況,無綫並不干涉他們在外接洽兼職配音工作[48]

無綫早期的國語配音員,不少來自同系公司邵氏的配音組,因1980年代邵氏逐漸淡出電影市場[49]。近2010年代加入的年輕一代國語配音員多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北京電影學院等專業院校[50]。無綫亦有為他們安排培訓[51]

國語配音員列表

配音員性別備註
于小華1980年代加入,資歷最深。[50]
潘寧[50]1980年代加入。
祁岩生於江西南昌,話劇演員出身,1978年移居香港後曾任職於邵氏配音組,1992年移居美國。[48]
廖靜妮生於廣東惠州,1972年移居香港,1974年考入邵氏配音訓練班,1980年代加入無綫,1980年代轉投亞洲電視,2000年代離開配音界。[48]
林曉萍[48]
姜小亮[50]韓冬青之夫。
韓冬青[50]姜小亮之妻。
黃河歌唱家;晏曉陶之夫。[50]
晏曉陶黃河之妻。[50]
蘇柏麗[50]
邢金沙崑曲名伶;於2000年代離開配音組,在香港推廣崑曲[50]
張濟平出身於邵氏配音組,與馮雪銳、廖靜妮同期。1989年與馮雪銳等人創辦華聲配音公司,1990年代散伙後加入無綫。[52]
陈逸恒[53]
杜燕歌來自北京的歌手及演員,在1990年代中期從澳洲回流香港後,在國語配音組任職配音員多年,並擔任領班。[47]
张艺
许秉珩
孙中文
宋雙佳出身於2008年度國際中華小姐競選[54]
趙冰冰近2010年代加入,師承蘇柏麗。[50]
周筠近2010年代加入,師承蘇柏麗。[50]
趙世浩2010年代加入。[51]

備註

參考資料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 Top keywords: Wikipedia:首页毛泽东天之驕女Special:搜索鐵拳英雄家族榮耀之繼承者篠崎泫劉偉健黃循財庆余年庆余年 (第二季)九龍城寨之圍城习近平彌助背着善宰跑斯洛伐克菲律宾DAY6妮妃雅新生 (网络剧)2024年泰國羽球公開賽飯豐萬理江黃偉哲歌手2024淚之女王劉俊謙 (香港)周殷廷Energy (組合)張鳳妮神耆小子邊佑錫耐克六四事件谌贻琴李显龙九龍寨城天文學金智媛家族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