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龙属

田野龙属名Agrosaurus,发音:/ˌæɡrˈsɔːrəs/希腊语agros意为“田野”,sauros意为“蜥蜴”,组合起来意为“田野蜥蜴”)是槽齿龙科蜥脚形亚目恐龙灭绝的一个,可能生存于现在的英国。田野龙最初被视为一种来自澳洲三叠纪原蜥脚类,也是该国最古老的恐龙。然而,其化石材料似乎属于英国布里斯托尔镁质砾岩英语Magnesian Conglomerate地层中的槽齿龙或某种类似槽齿龙的动物。模式种麦氏田野龙Agrosaurus macgillivrayi)。

田野龙属
化石时期:瑞替阶
206–202 Ma
科学分类 编辑
界:动物界 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蜥形纲 Sauropsida
总目:恐龍總目 Dinosauria
目:蜥臀目 Saurischia
亚目:蜥脚形亚目 Sauropodomorpha
科:槽齿龙科 Thecodontosauridae
属:田野龙属 Agrosaurus
Seeley, 1891
模式種
麦氏田野龙
Agrosaurus macgillivrayi

Seeley, 1891
異名

研究历史

据推测,英国单桅帆船HMS Fly号英语HMS Fly (1831)的一支探险队的成员于1844年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约克角收集了一根胫骨、一只爪子和其它碎片,尽管这些骨头可能是亨利·莱利英语Henry Riley (scientist)塞缪尔·斯图奇伯里英语Samuel Stutchbury于1834年秋在布里斯托尔镁质砾岩英语Magnesian Conglomerate中收集的。[1]原化石于1879年被大英自然历史博物馆买下,但直到1891年人们才对遗骸进行研究。同年,哈利·丝莱将其命名为田野龙。[2]化石在20世纪80年代末进行准备。准备过后,拉夫·莫尔纳(1991年)注意到其与原蜥脚类大椎龙存在相似之处。加尔东和克卢弗(1976年)认为田野龙与近蜥龙很类似。维克斯-里奇、里奇、迈克-纳玛拉和米尔纳(1999年)认为田野龙是槽齿龙的异名,声称大英博物馆的遗骸被贴错了标签。正确识别化石来源的困难之处在于HMS Fly号的日志并未记录该发现。对约克角(澳大利亚)和杜尔达姆丘陵地区(英国)年龄相似的地层基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田野龙的化石成分更类似于英国地层。事实上,早在1906年,弗里德里希·冯·休尼英语Friedrich von Huene就曾将岩石基质叙述为“极其让人想起布里斯托尔附近杜尔达姆的镁质砾岩”,并将其更名为麦氏槽齿龙(Thecodontosaurus macgillivrayi)。喙头目Diphyodontosaurus avonis(一种在布里斯托尔三叠纪地层中很常见的蜥蜴状爬行动物)的下颌化石已被提取出来。这种将田野龙重新解释为英国恐龙的说法在后期研究中得到认可。[3][4]

从稀少的遗骸来看,这只动物生前长约3米(10英尺),有着典型基底蜥脚形亚目的外貌:身体粗壮,脖子长,头小,脚有爪。像其它原蜥脚类一样,它在大部分时间可能以四足行走,是种食草动物或杂食动物。

田野龙现在通常被视为一个疑名或槽齿龙的次异名。田野龙并非来自澳大利亚――这一结论似乎是最有可能的。瑞拖斯龙澳洲盗龙皆生存于中侏罗世巴柔阶,二者将是澳洲已知最古老的恐龙且有着很好的化石记录。

参见

参考资料

延伸阅读

  • John A. Long, Dinosaurs of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UNSW Press 1998
  • Vickers-Rich, P., T.H. Rich, G.C. McNamara and A. Milner 1999 Agrosaurus: Australia's Oldest Dinosaur? Records of the Western Australian Museum Supplement No.57: 19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