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軍航空母艦級別列表

维基媒体列表条目

1910 年11 月14 日,飛行員尤金·伯頓·伊利(Eugene Burton Ely)乘坐柯蒂斯(Curtiss) 飛機從“伯明翰號”船頭起飛,隨後於1911年1月18日將柯蒂斯D型飛機降落在賓夕法尼亞州。1920財年,國會批准對煤船進行改裝,“木星號”設計成一艘用於在海上發射和回收飛機的船,為美國海軍的第一艘航空母艦。爾後更多的航空母艦被批准和建造,其中也包括“遊騎兵號”,這是美國海軍第一艘從龍骨開始設計和建造的航空母艦。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後,美國日本宣戰。兩國在接下來的四年裡徹底改變了海戰;幾次最重要的海戰都是在雙方艦隊均未進入對方視線範圍內的情況下進行的。大多數艦隊航母都是根據戰前的設計建造的,[1]但對空中保護的需求如此強烈,以至於開發了兩種新的類別:輕型航母(指定為CVL),以改進的巡洋艦船體為基礎建造,以及護航航母(CVE),其主要功能其職能是保護大西洋護航船隊免受德國潛艇的攻擊。

戰後時期,航母技術取得了許多進步。 成角度的飛行甲板於1955年採用。第一艘“超級航母”於1955年服役(儘管較早的計劃已被國防部長取消),第一艘核動力航母於1961年服役,所有這些都是在冷戰期間。 此外,美國海軍航母在朝鮮戰爭期間創下了穿越太平洋的紀錄。 航母在濺落後回收了航天器,包括水星-紅石3號阿波羅11號任務。

新級別的主艦傑拉爾德·R·福特級於2013年下水,並於2017年服役。並且美國海軍最後一艘常規動力(非核動力)航母於2007年退役。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

1910年11月14日,24歲的民用飛行員尤金·伯頓·伊利 (Eugene Burton Ely) 駕駛一架50馬力柯蒂斯飛機從伯明翰號巡洋艦船頭搭建的木製平台起飛;後來,1911年1月18日,伊利將一架柯蒂斯D型飛機降落在賓夕法尼亞州的一個平台上。[2]1920財年《海軍撥款法案》提供了資金,將“木星號”改裝為一艘用於在海上發射和回收飛機的艦艇—美國海軍的第一艘航空母艦。 [2]該艦後來更名為“蘭利號”,於 1922 年入役。艦長肯尼思·懷廷 (Kenneth Whiting) 受命指揮。[2]1924年,蘭利號到戰列艦隊報到,結束了兩年的實驗艦生涯。[2]

1922年,國會還根據1922年2月簽署的《華盛頓海軍條約》的條款,授權對未完工的戰列巡洋艦列剋星敦號薩拉託加號進行改裝。[2]遊騎兵號是美國第一艘設計和建造的航空母艦,其龍骨由該船於1931年安放,並於1934年開始服役。[2]

繼“遊騎兵”號之後,在美國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又有四艘航母服役。“胡蜂”本質上是“遊騎兵”的改進版本。 其他是約克鎮級的三艘艦。[3]

舷號艦名數量服役備註首艦照片
CV-1 [4]蘭利1922年–1936年[4]由“木星號航空母艦”改裝而成。[2] 實驗艦,在1925-1936年作為航空母艦服役,之後被改裝為水上飛機母艦並配備了新的艦體舷號AV-3。[2]
CV-2列星頓
2
1927年–1946年這些艦艇是作為六艘戰列巡洋艦級的一部分進行鋪設和部分建造的,然後在建造過程中轉換為航空母艦。
CV-4 [5]遊騎兵1934年 – 1946 年[5]第一艘專門建造的美國海軍航空母艦。[5]
CV-5 [6]約克鎮1937年 – 1947 年[6] [7]「大黃蜂號」是在「黃蜂號」之後建造的。[6] 到 1942 年 9 月底,「約克城號」和「大黃蜂號」都沉沒於太平洋底部;企業號航空母艦為該級的僅存的一艘,後成為太平洋戰爭的象徵。[6]
CV-7 [6]胡蜂1940年 – 1942 年[6]改進後的約克城級,減少了3,000噸的建造量,以用完華盛頓海軍條約規定的噸位。[6]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1年12月7日,日本帝國海軍襲擊了珍珠港,但太平洋艦隊的航空母艦均不在港口內。[8]由於海軍戰列艦艦隊的很大一部分因這次襲擊而無法使用,未受損的航空母艦被迫成為戰爭初期的承重者。美國海軍的第一次航空母艦進攻發生在1942年2月1日,當時“企業”號和“約克城”號航空母艦攻擊了日本在馬紹爾群島吉爾伯特群島的基地。 [8]珊瑚海海戰成為歷史上第一次雙方艦隊均未見對方的海戰。中途島海戰始於日本對中途島環礁的進攻,遭到寡不敵眾的美國航母部隊的攻擊,最終美國取得勝利。[8]中途島海戰是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8]

1943年,建立了新的航母名稱,將 CV 名稱限制為 USS 薩拉託加號、USS 企業號和埃塞克斯級。[9]新名稱是 CVB(大型航空母艦),代表正在建造的45,000長噸(46,000公噸)級航空母艦,CVL(輕型航空母艦),代表建造在輕型巡洋艦船體上的10,000長噸(10,000公噸)級航空母艦。 該指令將護航航母重新歸類為戰鬥艦,並將其符號從 ACV 更改為 CVE。[9]到戰爭結束時,海軍擁有大約 100 艘不同規模的航母。

1945 年 9 月 2 日,日本在密蘇里號航空母艦上簽署投降協議,結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10]

舷號艦名數量服役備註首艦照片
CV-9艾塞克斯
24
1942年–1991年該級艦是20世紀最大的重型戰艦級,共建造了24艘。[11]最初訂購了32艘艦艇,但有些被取消。(一些消息來源認為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13艘艦艇是一個單獨的類別或「長艦體艾塞克斯級」等級的變體,而奧里斯卡尼號是單艦級)。
CVL-22獨立[12]1943年–1970年[12] [13]此級艦是總統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對海軍造船計劃感興趣的結果。[12]1941年8月,戰爭迫在眉睫,他指出沒有新的艦隊航空母艦 在1944年之前就已被預期,並建議快速改裝當時建造的眾多巡洋艦 中的一些。[12]

訓練航母

二戰期間,美國海軍購買了兩艘五大湖側輪明輪船,並將其改裝為淡水航母訓練艦。 這兩艘船的船體分類符號為IX,沒有機庫甲板電梯武器。 這些艦艇的作用是訓練飛行員進行航母起飛和著陸。黑貂和金鋼狼一起訓練了17,820名飛行員,完成了116,000次航母著陸。[14]

舷號艦名數量服役備註首艦照片
IX-64金鋼狼11942年–1945年前五大湖明轮船“Seeandbee”改装用于飞机起降训练
IX-81黑貂11943年–1945年前五大湖明轮船“大布法罗号”改装用于飞机起降训练

冷战

冷戰期間,航空母艦技術經歷了許多變化。 第一艘45,000噸級航母中途島號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八天后的9月10日投入使用。[15]一艘噸位更大的航母計劃在1948年被哈里·S·杜魯門總統批准建造,這是一艘“超級航母”65,000噸級航空母艦將被命名為“美國”號航空母艦; 然而,該項目於 1949 年 4 月被國防部長取消。[15]海軍的第一艘超級航母於1955年問世,是福萊斯特級航母。[16]1953年,傾斜甲板航母“安提頓號航空母艦”進行了首次測試。[17]

1956年,命名系統中添加了“N”後綴,代表核動力航母。[17]第一艘獲得此後綴的航母是企業號航空母艦,於1961年服役。[18]最後一艘常規動力航母是“約翰·F·肯尼迪號”航空母艦,於1968年服役並於2007年退役。[17]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對飛機和軍隊的需求十分迫切。 [17]從韓國返回後,美國海軍“拳師號”橫渡太平洋,歷時7天10小時36分鐘,創造了創紀錄的航程。[17]1952年,所有編號為“CV”或“CVB”的航母被重新歸類為攻擊航母,並被賦予“CVA”標誌。[17]

1961年5月5日,水星-紅石3號任務結束後,“尚普蘭湖號航空母艦”救起了艾倫·B·謝潑德(Alan B. Shepard)指揮官,他是第一位進入太空的美國人。[19]另一艘航空母艦“大黃蜂號航空母艦”救起了阿波羅11號飛船濺落後的宇航員。[20]阿波羅11號是首次載人登月任務,由宇航員尼爾·阿姆斯特朗巴茲·奧爾德林邁克爾·柯林斯組成。[21]

1975年,第一艘尼米茲級航空母艦”服役;“尼米茲級”是世界上最大的軍艦;它是唯一在美國海軍服役的航空母艦(企業號除外,儘管從技術上講,該航母截至 2013 年 8 月仍在服役,但目前正在拆除)。[22]冷戰結束後,尼米茲級的建造和調試仍在繼續。[23]

此外,1975年,美國海軍將航母名稱(CV、CVA、CVAN、CVB、CVL)簡化為常規動力航母的CV和核動力航母的CVN。[24]

舷號艦名數量服役備註首艦照片
CV-41 [25]中途島1945年–1992年[25]該級航母是史上壽命最長的航母設計之一。 該級艦的首艦中途島號於1945年末首次服役,直到1992年才退役,即在海灣戰爭中服役後不久。[25] 計劃六艘;建造了三艘,包括珊瑚海號和富蘭克林·羅斯福號。[25] 該級最初被指定為CVB.[25]
CVL-48 [26]塞班島[26]1946年–1970年[26]以巴爾的摩級巡洋艦船體改裝而成。[26]兩者都在 20 世紀 50 年代中期改裝為指揮控制艦:塞班島改裝為阿靈頓號航空母艦 (AGMR-2) ,萊特改裝為 CC-2。[26]
CVA-58美國
1 keel
没有委托該級從未委託建造(計劃再建造 3 艘)。有關詳細信息,請參閱海軍上將的起義。
CV-59 [16]福萊斯特[16]1955年–1998年[16]福萊斯特級是海軍第一級“超級航空母艦”,因其當時極高的噸位(75,000噸,比中途島級大25% )以及完全一體化的傾斜甲板而得名。[16][25]
CV-63 [27]小鷹[27]1961年 – 2009 年[28]有時稱為“改進的福萊斯特級”。[29]有時被誤認為是四艦級,其中包括約翰·F·甘迺迪號 航空母艦(見下文)。與福萊斯特級最大的差異是長度較長,右舷升降舵的位置不同;兩個位於島的前方,第三個位於左舷船尾。此級包括美國號航空母艦 。
CVN-65 [18]企業[18]1961年 [30] – 2012第一艘核動力航母,使用八個A2W反應器。[31]擴大、改進和核動力的小鷹級設計。[31]計劃建造六艘該級艦,僅建造了首艦。企業號已經服役了 51 年,比美國歷史上任何一艘戰艦的服役時間都要長。
CV-67 [32]甘迺迪[32]1968年–2007年[32] [33]最後一艘建造的常規動力航空母艦(截至 2013 年)。有時被歸類為小鷹級艦艇。作為一艘核船建造,使用四個A3W 反應堆,在建造初期轉換為常規推進裝置。[34]
CVN-68 [22]尼米茲[22]1975年–至今[22]美國海軍服役的一系列核動力超級航空母艦,使用兩個A4W 反應堆,以及世界上最大的主力艦。[22]尼米茲級的編號是從 CVN-68 開始的連續船體編號。[22] 截至2009年,該級共有10艘船。[22][23]

冷战结束后

1991年冷戰結束時,美國海軍擁有中途島級、福萊斯特級和小鷹級常規動力航母,以及約翰·F·肯尼迪號航空母艦。 以及尼米茲級和企業號核動力航空母艦;然而,所有常規航母均已退役。[16] [22] [25] [28] [30] [32]冷戰結束後,尼米茲級航母的建造仍在繼續,最後一艘尼米茲級航母是喬治·H.W. 布什於2009年服役。[23]

下一代超級航母—傑拉爾德·R·福特級—於2017年下水。[35]新航母將更加隱秘,配備A1B反應爐電磁彈射器、先進的攔阻裝置、減少船員需求以及基於此的船體設計尼米茲級的。 [35] [36]傑拉爾德·R·福特級計劃有十艘航母。[35]

舷號艦名數量服役備註首艦照片
CVN-78 [35]傑拉爾德·R·福特
1 (9艘計劃中)[37]
2017 年至今[38]美国海军的下一代超级航母。 [35]杰拉尔德·R·福特级航母将采用许多新的设计特点,包括新的核反应堆设计、有助于减少雷达轮廓的隐身功能、电磁弹射器、先进的拦阻装置和减少的船员要求。 [35] [36]杰拉尔德·R·福特级采用了前身尼米兹级的基本船体设计。 [35]目前杰拉尔德·R·福特级计划有十艘船。 [35]

护航航母

二戰期間,美國海軍建造了大量護航航母,用於巡邏、偵察和護航船隊[39]護衛艦以商船船體為基礎,比航空母艦小;護航航母船員將這些船隻稱為“吉普航母”,媒體則稱其為“嬰兒平頂”。[39]與航空母艦相比,護航航母的裝甲較輕,速度較慢,防禦性武器較少,載機量也較少。[39]這種較小的載體變體被指定為“CVE”;船員們經常開玩笑說“CVE”的意思是“易燃、脆弱和消耗品”。[39]

戰爭初期,德國潛艇和飛機干擾了航運。[39]最嚴重的損失發生在遙遠的海上—超出了陸基空軍的攻擊範圍—導致英國皇家海軍嘗試從商船上彈射發射戰鬥機,這是一種某種程度上成功的方法。[39]但飛機數量仍然有限,因此英國美國求助。[39]

二戰開始前,美國海軍曾考慮將商船改造成小型航空母艦,因此快速的解決方案是在商船船體上建造護航航母。[39]第一艘護航航母“長島號”是由貨輪改裝而成。[39]由於商船船體短缺,四艘護航航母—桑加蒙號、蘇萬尼號、切南戈號和桑蒂號—不得不在油輪船體上建造。 [39] 1941年6月至1945年4月期間,總共建造並下水了78艘護衛艦。[39]

舷號艦名數量備註首艦照片
CVE-1 [40]長島2 [40]其中一艘是美國海軍“長島號”,在美國海軍服役,另一艘是英國皇家海軍“弓箭手號”。[40]
CVE-9博格45攻擊者級有11艘,統治者級有23艘。另有其他11艘艦艇在美國海軍服役。
CVE-26桑加蒙4全部在 USN 服務。建造在油輪船體而不是商船船體上。[39]
CVE-30復仇者4其中一艘是美國海軍充電器號,主要在USN服役,另外三艘在RN服役,稱為復仇者級。
CVE-55卡薩布蘭卡50全部在USN服务中。
CVE-105啟航灣19全部在USN服务中。其中包括兩台已被接受但未投入使用並在戰後閒置多年的機組。

相關條目

参考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