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襄子

(重定向自赵襄子

趙襄子(?—前443年),本名赵毋卹赵無恤,是中國春秋時期晉國趙氏領袖春秋戰國之際晉國大夫。生年不詳,任內與韓康子魏桓子結盟,三家滅智,瓜分了正卿智伯所有食邑。卒於前443年。 卒諡襄,史稱趙襄子。 《史記》中所引趙襄子的紀年,在位為33年(前457至前425年),清華簡繫年》則記為前475年至443年。

趙襄子
连环画《水灌晋阳》中的赵无恤画像
君主
統治據《史記》:33年(前457年-前425年)
據清華簡《繫年》:33年(前475年-前443年)
據今人楊寬、錢穆推論:51年(前475年-前425年)
逝世公元前443年
子嗣趙桓子
谥号
襄子
政权晉國(春秋時期)
父親趙簡子趙鞅
母親翟人之女

在位年份

《史記》記載趙襄子的紀年,為前457至前425年,在位共33年。而近人錢穆《先秦諸子繫年》及楊寬《戰國史》考証認為為前475至前425年,在位共51年。王政冬據清華簡《繫年》記載「晉敬公立十又一年(前441),趙桓子會(諸)侯之大夫,以與越令尹宋盟于鞏」,認為為前475至前443年,在位共33年。清華簡《繫年》為考古發掘簡牘,應以《繫年》為准。畢竟錢穆和楊寬為現代人,《史記》所記年期正確,只是時間記錯而已。[1]

生平

立为儲君

趙襄子為趙簡子趙鞅之子,因母是從,又是人之女,所以他位屬庶子,在諸子中名分最低。小時候甚至連父親簡子也看不起他。據《史記》載,趙簡子一次患病昏睡了七日半,在夢中為天帝射殺熊、羆,以及被告知晉國七世而亡。之後又在路上遇見神秘人物攔路進一步為他解夢,說晉國將有大亂,而他的兒子他日將併吞代國[2]為了早日確立繼承人選以應對未來大事,趙簡子請來善於相術的姑布子卿到府中,召諸子前來讓子卿看相。子卿對趙簡子一眾兒子全部看不上眼,唯獨見到之後才被召進來的毋卹,才認定他是可以統率大軍之人(指能當上正卿,也就是能繼承趙簡子地位)。趙簡子於是召集所有兒子對話一遍,發現毋卹的對答最為優異。[3]

當時趙簡子已立了嫡長子趙伯魯世子,為了決定伯魯與毋卹二人之間誰更適合繼位,趙簡子將訓誡之辭寫在竹簡上分授二人,要求他們認真習讀,領悟要旨。過了三年,趙簡子突然對二人作出考查,結果伯魯無法背出當中內容,甚至連竹簡也丟失了;而毋卹卻對竹簡上的訓誡背誦如流,而且一直將它攜藏於身,把它從衣袖中取出給父親看。於是趙簡子亦認同毋卹更為優良,已有改立他為世子的打算。[4]

又有一次,趙簡子召見兒子們說:“我將一寶符藏於常山(古北岳恆山,今河北定州以西)之上,你們當中誰先尋得到就可以獲得賞賜。”一眾兒子於是乘騎到常山上,卻怎麼都找不著寶符。只有毋卹歸來後回奏父親:“我得到了寶符。憑常山之險居高臨下面向代國,就能奪取代國。”趙簡子聽罷,終於確認毋卹果然是諸子中最優秀的,於是決定廢世子伯魯,立毋卹為儲。[5]

据《竹書紀年》載,簡子卒於晉定公三十七年(前476年),毋卹承襲簡子晉卿之職,史稱趙襄子。《史記》則記毋卹代立之年為出公十七年(前458年),但後者為漢代著作時間太遠,而《竹書紀年》為晉代盜墓賊所盜之書,已被史學家公認為戰國魏國史學家所著,故應以考古挖掘資料為準。

謀取代國

趙襄子的姐姐是王的妻子(史料記作代趙夫人)。周貞定王十一年(晉出公十七年)(前458年),襄子到夏屋山(在今山西代縣東北),請姊夫代王赴會相見。在酒宴上,襄子早已安排下埋伏陷阱,斟酒的人在行斟時,趁機用斟酒用的銅勺刺殺代王及其從官。代王一死,趙軍隨即起兵攻取代國,併入趙氏版圖。襄子之姊泣而呼天,拔下髮笄自刺而死。[6]

智伯之怨

簡子死後,晉國正卿由智伯瑤取而代之。智伯為晉國正卿後,竭力發展自家勢力,很快成為智、趙氏韓氏魏氏大夫中,權力最大,實力最強的門閥

周貞定王五年(晉出公十一年)(前464年),智伯與趙襄子一同率兵包圍鄭國國都。智伯要求襄子率先領軍攻城,襄子則推說理應由主帥智伯先進攻,智伯於是對襄子說:“你相貌醜陋又沒有勇氣,怎麼能夠當上繼承人的?”襄子答道:“就憑著我能夠忍受恥辱,這應該對趙氏宗族沒有甚麼危害罷!”[7]在宴會上智伯喝醉了酒,借著酒意向襄子灌酒並毆打他。襄子幕下的家臣都要求殺掉智伯以洗刷恥辱,襄子回答:「主君之所以讓我做儲君,就是因為我能忍辱負重。」此後襄子對智伯心生忿恨。[8]

權力的膨脹,助長了智伯獨吞晉國之心。周貞定王十三年(晉出公十九年)(前456年),智伯假借晉侯之命,以恢復晉國霸業為由,先後向兩家分別索取一萬戶的邑地。韓康子魏桓子明知這是智伯意在削弱別家,但因為無法單獨與之爭鋒,如數交出。趙襄子卻因為往日圍鄭時受到智伯羞辱,拒絶智伯割讓藺和皋狼兩地的要求。智伯大怒,遂以晉侯的名義,親任元帥率領韓、魏兩家出兵攻趙。[9]

晉陽之戰

周貞定王十四年(晉出公二十年)(前455年),智伯率韓康子魏桓子合兵攻,圍困晉陽。趙襄子苦守一年餘,智伯借洪水汾河之壩,水灌晉陽,城中軍民“懸釜而炊,易子而食”。晉陽雖“民無叛意”,但群臣卻有動搖之心。趙襄子無法久守晉陽,依家臣張孟談之計秘密聯絡韓、魏兩家,以“唇亡齒寒”的利害關係說服二人與趙氏結盟。趙襄子之後趁智伯勝驕不備之機,派人乘夜殺死守堤官兵,決堤放水倒灌智伯軍營;韓、魏兩軍配合趙軍,內外夾擊智伯軍隊。最後趙襄子擒殺智伯,將其首級作成飲骷髏杯,三家聯手族滅智氏,共分其地。[2][10][11][12]

由此,晉國四卿之爭,變為三家稱霸,為後來的三家分晉奠定了基礎。

豫讓之刺[13][14]

智伯瑤敗死於晉陽後,智氏的食客豫讓欲為主公智伯報仇,意图在厕所中謀刺趙襄子,但被赵襄子察觉,刺杀未遂而豫让被擒,趙襄子认为豫让为主尽忠实在是义士,于是此次放過了他。

過了一段日子,豫讓又以漆塗身、咽炭為啞,趁趙襄子過橋時,欲加以刺殺。趙襄子馬驚,搜索之下又找到了豫讓。趙襄子問:“你以前也曾效力於范氏中行氏,智瑤攻滅他們,你不為他們兩家報仇,反而委身臣服於智伯。現在智伯也已經死去,你又為甚麼單單如此深刻地要為他報仇呢?”豫讓說:“范氏與中行氏,待我如同普通人,我就以普通人的身份報答;智伯待我有如國士,我自然以國士的身份報答。”

襄子不再放過豫讓,命士兵包圍他。豫讓要求要取趙襄子衣服刺幾下以作為對智伯的報答,趙襄子有所感動並允其所請,豫讓跳躍三次刺向趙襄子衣服,隨後自殺。人聽說此事,無不為豫讓落淚。

傳位風波

起初趙簡子為了趙氏的未來,將位子傳給聰慧的庶子趙襄子,而不傳給嫡子趙伯魯[5]趙襄子因此決定尊重宗法,不立自己的兒子為繼承人,希望把趙氏傳給兄長伯魯的兒子趙周,把他封到代地立為代成君。由於代成君早死,又改立趙周之子趙浣儲君。趙襄子死後,趙襄子的兒子[15]趙桓子趙浣流放,自立為,繼位一年(或十四年)後[16]病死。趙家宗室認為桓子為君本來就不是襄子的主意,於是聯手殺死了趙桓子的兒子,再迎回趙浣,擁立為君,是為趙獻子。趙獻子的兒子趙籍就是趙烈侯[17][18]

史傳軼事

  • 新序》載趙襄子飲酒五日五夜不停,對侍從自誇說:「我真是邦國內傑出的人啊!飲了五日五夜的酒,居然沒有疲勞。」其臣子優莫說他不如殷商紂王,因為紂王曾飲酒七日七夜。趙襄子問優莫,自己的酒量連紂王都比不上,是否會身死國亡。優莫則說不會,並解釋道:「、紂之所以滅亡是因為遇上了成湯武王,如今整個天下全是像桀一樣的君主,而君上則和紂一樣,桀和紂並列於當世,怎麼能夠互相消滅呢?不過這也很危險了。」[19]
  • 韓非子》載趙襄子曾向王子期學習駕馭馬車之道理,卻因為得失心太重,心思都放在與王子期爭勝之上,無法專心馭馬而失敗。[20]

家庭

延伸阅读

刺客列傳》,出自司馬遷史記

參考書籍

  • 沈長雲,《趙國史稿》,中國,中華書局


前任:
荀瑤
春秋晉國正卿
前453年—前443年
繼任:
魏斯
前任:
趙簡子
趙國君主
前475年—前443年
繼任:
趙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