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颈龙属 (恐龙)

长颈龙属名Macrocollum)是黑水龙科蜥脚形亚目恐龙的一个,生存于晚三叠世诺利阶早期)的巴西,是已知最古老的恐龙之一。[1]

长颈龙属
化石时期:晚三叠世225 Ma
复原图
科学分类 编辑
界:动物界 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蜥形纲 Sauropsida
总目:恐龍總目 Dinosauria
目:蜥臀目 Saurischia
亚目:蜥脚形亚目 Sauropodomorpha
科:黑水龙科 Unaysauridae
属:长颈龙属 Macrocollum
Müller et al., 2018
模式種
伊氏长颈龙
Macrocollum itaquii

Müller et al., 2018

发现

长颈龙于2012年在巴西南里奥格兰德州烛台组英语Candelária Formation, Paraná Basin的瓦赫霍茲(Wachholz)地区发现,[2]并在2018年12月21日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公布。属名取自希腊语μακρός(长的)和拉丁语collum(颈),指该动物修长的颈部。种名致敬圣玛丽亚联邦大学古生物研究中心(Centro de Apoio à Pesquisa Paleontológica da Quarta Colônia of the Federal University of Santa Maria,缩写:CAPPA/UFSM)的主要创办者之一约瑟·伊塔基(José Jerundino Machado Itaqui)。[1]

描述

像大多数早期恐龙一样,长颈龙体型较小、双足步行

伊氏长颈龙骨骼重建,已知材料为白色,未知材料为暗灰色。

已知长颈龙遗骸保存相对完好。正模标本由几乎完整、关节连接的骨骼组成。两个副模标本英语Paratype皆为关节连接的骨骼,其中一个缺少颅骨颈椎序列。[1]在研究沉积挤压作用对早期蜥脚形亚目髂骨形态的埋藏学影响时,使用副模标本之一(CAPPA/UFSM 0001b)的髂骨作为模型。[3]

长颈龙可根据独特特征组合(如颅骨)区别于所有其它已知蜥脚形亚目,包括被前颌英语Fenestra穿透的眶前英语Fossa (anatomy)及额骨/顶骨骨缝英语Fibrous joint#sutures处具有简单平滑曲线的颞上窝内缘。[1]

分类

长颈龙与加卡帕里龙黑水龙皆被发现属于黑水龙科[1]

古生态学

长颈龙生存于大约2.542至2.25亿年前的晚三叠世诺利阶,发现化石的巴西南部当时与非洲西北部相连。这段时间地球大部分陆地融合为超大陆盘古大陆,并分裂成北方的劳亚古陆和南方的冈瓦纳古陆[4][5]铀-铅(衰变)测年发现靠近模式产地的卡图里塔组英语Caturrita Formation可追溯至大约2.542亿年前,比发现最早期恐龙的圣玛丽亚组英语Santa Maria Formation伊斯基瓜拉斯托组英语Ischigualasto Formation年轻不到1000万年。[6]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