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蕃

隱蕃(209年—230年[1]),青州临淄人,曹魏官員。

生平

隐蕃有口才,黃龍二年(230年、曹魏太和四年)在魏明帝指使下,诈作叛魏,加入國。並上表給孫權:「臣聞為無道,微子先出。高祖寬明,陳平先入。臣年二十二,委棄封域,歸命有道,賴蒙天靈,得自全致。臣至北有日,而主者同之降人,未見精別,使臣徽言妙旨,不得上達。於邑三歎,曷惟其已。謹詣闕拜章,乞蒙引見。」並向孫權談論局勢,頗有文辭及己見。[2]

之後孫權過問胡綜,胡綜回答:「隱蕃上書很像東方朔般的誇大其詞,也像禰衡精巧敏捷般的詭辯,但才華都不比兩人強。」孫權又問可給隱蕃當甚麼官職,胡綜說:「暫時還不能為民執政,不過可以試一下擔任小官。」孫權相信其深諳法律而讓其擔當廷尉監一職。[3]

結交豪傑

隱蕃得到職位後,計劃著將大臣離間並謀反。並在當職後,受到卫将军全琮及以下低職者等都倾心敬待,对左將軍朱據廷尉郝普稱自身有王佐之才,因此與上述兩人親交,也有很多的馬車招待,宾客滿堂[4],還常聆聽特別要好的郝普抱怨[5],也與潘濬的兒子潘翥結交,並受其款待,潘翥卻受到潘濬書信譴責。此外也受到羊衜和宣诏郎豫章楊迪絕交,當時的人都覺得以上絕交的人士都莫名其妙[6]

死亡

等到策劃謀叛之事被發覺,隱蕃逃亡,後遭到逮捕、嚴刑拷問其同夥,隱蕃不言語。後孫權召入並親自審問道:「為什麼要以自己的體膚替別人受苦呢?」隱蕃總算開口:「孫大人,我一個漢子做大事,怎可能沒有追隨者?烈士一人犧牲,是不會供出他人,使其受牽連的。」於是不再說任何話而遭到伏法。[7]

事後朱據被孫權剝奪入朝晉見皇帝的權利,禁令在很久才解除、郝普也受到孫權譴責[8]自殺、反而胡綜升為偏將軍[9],與自身絕交的人士則受到眾人信服[10]

評價

  • 胡綜:「蕃上書,大語有似東方朔,巧捷詭辯有似禰衡。而才皆不及。…未可以治民,且試以都輦小職。」
  • 隱蕃在吳的時候,受到郝普和朱據薦為「王佐之才」,同時也被潘濬、羊衜和楊迪疏遠。

註釋

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