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重子態

雙重子態(Dibaryon)是一種假想粒子,屬於奇異介子中的六夸克態,它們有六顆價夸克,而一般的重子則只有三顆夸克。它被預測為較穩定的粒子。當中H雙重子早於1977年時已被提出[1],它具有兩顆上夸克、兩顆下夸克和兩顆奇夸克,概念上可視為具有兩個同樣的超子的結構。

實驗

科學家希望藉偵測雙重子的衰變發現其存在,在1990年代他們得到一些可能的實驗結果,但未能被確實。[2][3][4]

2014年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检测在到质量约2380 MeV的粒子是潜在的双重子,这种粒子存在10−23秒,并被命名为d*(2380).[5]

推論

科學家推論中子星的核心可能由奇異粒子(如H雙重子和超子)組成,使其質量與半徑的比例出現可觀測的分別。透過研究中子星的內部情況,可以推導出雙重子的特性[6][7]

部分理論更指出中子星塌縮黑洞時,大量中子可以變為超子,再合併成雙重子[8][9]。它們或會分解成夸克-膠子等離子體,或會其它未知的狀態。

「奇異物質」的最轻组分「H雙重子」(也稱為ΛΛ雙重子態,S=-2,I=0,B=2,JF=0+,夸克態udsuds或uuddss),是由Robert L. Jaffe在1977年開啟的系列工作所提出的,其後的研究者又提出了D*、N-ω、ω-ω雙重子態及其他的更低能階多夸克穩定態。

(重氢)原子核由一颗质子和一颗中子组成,是一种天然存在的双重子系统。2018年,日本理化所仁科中心借助日本超级计算机计京计算预测存在双Ω粒子(di-Omega,ΩΩ),这种双重子也能较稳定存在。[10]

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