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琥酯

青蒿琥酯(英語:Artesunate,是用于治疗疟疾青蒿素药物之一。于1977由桂林制药厂(现已更名为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刘旭合成。青蒿琥酯是青蒿素的半合成衍生物,可溶于水,因此可以注射给药。

青蒿琥酯
臨床資料
AHFS/Drugs.com国际药品名称
给药途径口服,静注,肌注
ATC碼
法律規範狀態
法律規範
  • Not licensed in UK or US
识别信息
CAS号80155-81-3((钠盐))  checkY[SciFinder]
88495-63-0  checkY[SciFinder]
PubChem CID
ChemSpider
UNII
ChEMBL
NIAID ChemDB
CompTox Dashboard英语CompTox Chemicals Dashboard (EPA)
ECHA InfoCard100.106.898 編輯維基數據鏈接
化学信息
化学式C19H28O8
摩尔质量384.421 g/mol
3D模型(JSmol英语JSmol
  • [H][C@@]12CC[C@@]3(C)OO[C@@]11[C@@]([H])(CC[C@H]2C)[C@@H](C)[C@H](OC(=O)CCC(O)=O)O[C@]1([H])O3
  • InChI=1S/C19H28O8/c1-10-4-5-13-11(2)16(23-15(22)7-6-14(20)21)24-17-19(13)12(10)8-9-18(3,25-17)26-27-19/h10-13,16-17H,4-9H2,1-3H3,(H,20,21)/t10-,11-,12+,13+,16-,17-,18-,19-/m1/s1 ☒N
  • Key:FIHJKUPKCHIPAT-AHIGJZGOSA-N ☒N

青蒿琥酯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是最重要的基本健康药物之一。[1]

作用机制

青蒿琥酯无论在体内和体外的实验中均对疟疾有很好的杀灭效果。[2]

青蒿琥酯的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它是双氢青蒿素的一种前体药物,经过4碳酯基团通过血浆酯酶进行的水解反应,转化为其活性形态--双氢青蒿素。其作用主要是干扰疟原虫的表膜-线粒体功能,通过影响疟原虫红内期的超微结构,使其膜系结构发生变化。由于对食物泡膜的作用,阻断了疟原虫的营养摄取,当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和营养物质,而又得不到补充,因而很快死亡。其作用方式是通过其内过氧化物(双氧)桥,经血红蛋白分解后产生的游离所介导,产生不稳定的有机自由基及/或其他亲电子的中介物,然后与疟原虫的蛋白质形成共价加合物,而使疟原虫死亡。[3] 此外,青蒿琥酯能有效抑制恶性疟原虫输出蛋白1(EXP1),一种膜谷胱甘肽S-转移酶[4],使得寄生虫体内谷胱甘肽的量减少。

2015年,Wang等人利用化学蛋白质组学的技术手段合成了基于青蒿素结构的化学探针,准确的鉴定出了青蒿素在疟原虫中的100多个蛋白靶点,并且确定了青蒿素的激活依赖于疟原虫中生成的大量血红素。[5]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