驩州

驩州隋朝時設置的,唐宋明仍置。

開皇十八年(598年)改德州置,治所九德縣(今越南乂安省榮市)。轄境相當今越南河靜省和乂安省南部。唐朝武德五年(622年)改名南德州,八年又改名德州。貞觀元年(627年)復名驩州。其後轄境縮小。戶九千六百一十九,口五萬八百一十八。下轄四縣:九德縣、浦陽縣、越裳縣、懷驩縣。1036年越南李朝改名義安州。

沿革

隋代[1]

日南郡梁置德州,開皇十八年改曰驩州[2]。統縣八:

九德縣咸驩縣浦陽縣、越常縣、金寧縣(梁置利州。開皇十八年改為智州,大業初州廢)、交谷縣(梁置明州,大業初州廢)、安遠縣、光安縣(舊曰西安縣,開皇十八年改名)。

唐代[3]

武德五年,置南德州總管府,領德州明州智州、驩州、林州源州景州海州八州。南德州領六縣。武德八年,改為德州。貞觀元年,改為驩州,以舊驩州為演州。二年,置驩州都督府,領驩州、演州明州智州林州源州景州海州八州。十二年,廢明州源州海州三州。天寶元年,改為日南郡。乾元元年,復為驩州。舊領縣六。天寶領縣四。

九德縣,州所治。吳分日南置九德郡,晉、宋、齊因之。隋改為驩州,廢九德郡為縣,今治也。

九德縣浦陽縣、越裳縣、懷驩縣

  • 武德五年置安遠縣、曇羅縣、光安縣三縣。是年,以光安縣置源州,又置水源縣、安銀縣、河龍縣、長江縣四縣。貞觀八年更名阿州,十三年州廢,省水源縣、河龍縣、長江縣,以光安縣、安銀縣來屬。安遠縣、曇羅縣、光安縣、安銀縣後皆省。
  • 武德五年置明州,幷置萬安縣、明弘縣、明定縣三縣; 貞觀十三年廢明州,省萬安縣、明弘縣、明定縣入越裳縣,隸智州
  • 武德五年又以日南郡之文谷縣、金寧縣二縣置智州,幷置新鎮縣、闍員縣二縣。貞觀元年更曰南智州,省新鎮縣、闍員縣。
  • 後廢智州,省文谷縣、金寧縣入越裳縣,來屬驩州。
  • 又以隋比景郡置匕州。又更名匕州曰南景州,貞觀二年綏懷林邑,乃僑治驩州之南境,領比景縣朱吾縣二縣,幷置由文縣。八年第名景州
  • 九年以隋林邑郡林州,亦寄治驩州之南境,領林邑縣、金龍縣、海界縣三縣。
  • 又置山州,領龍池縣盆山縣二縣。後為龍池郡。皆貞元末廢。
  • 武德五年於隋九真郡咸驩縣置驩州,領安人縣、扶演縣、相景縣、西源縣四縣,治安人縣。貞觀九年更名演州。十三年省相景縣入扶演縣。十六年州廢,其所管四縣,廢入咸驩縣,以咸驩來屬。後更咸驩曰懷驩。

貞元七年,始以驩、峯二州為都督府。驩在安南,限重海,與文單、占婆接[4]

驩州刺史
  • 李晙(622年,南德州總管)
  • 苏某(705年)
  • 宋之悌(开元后期)
  • 严郢(782年)
  • 杨清(819年之前)[5]

五代十國

宋代[6]

丁公著丁部領、黎明提、李偓佺等先後被封為驩州刺史

明代

相關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