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音系》嘅修訂比較

內容刪咗 內容加咗
閣下新來可能唔知:粵維百科喺好耐之前已經有徂慣例:用本字定用借字由寫嘅人自己決定;純粹將本字改為借字,或者純粹將借字改為本字,都視為無建設性嘅編輯。
第35行:
| 
|{{IPA|k}}
|{{IPA|kʷ(w)}}
|{{IPA|ʔ}}
|- align=center
第44行:
| 
|{{IPA|kʰ}}
|{{IPA|kʷʰ(w)}}
| 
|- align=center
第67行:
!colspan="2"| [[邊擦音]]
| 
|{{IPA|ɬ}}
|{{IPA|ɬ}}<!-- 我已經講到明呢個表會包括廣州粵語同南寧粵語嘅聲母,點知隻生蟲鷄就一於借咗盲公何對眼! -->
|&nbsp;
|&nbsp;
第88行:
其中/{{IPA|ɬ}}/係廣州粵語無嘅,但係南寧粵語同好多其他粵語方言都有。
 
喺廣州同南寧嘅粵語裡邊已經冇咗無徂濁輔音,只淨返送氣同唔送氣嘅區別。但係喺其他一啲粵語方言(例如四邑話同陽江話)裡邊,濁輔音乃至複輔音都重存在。
 
===複輔音聲母===
目前粵語有少數幾種方言重保留複輔音聲母,好可能係古漢語複輔音聲母嘅遺存或者流變。目前已知重有複輔音嘅粵語方言包括:
 
目前粵語有少數幾種方言重保留咗複輔音聲母,好可能係古漢語複輔音聲母嘅遺存或者流變。目前已知重有複輔音嘅粵語方言包括:
* 台山台城話:「負」有時讀/mbia/<ref name="潘《粵》117">潘永強《瞻天望地:廣府俗語探奇》第117頁</ref>;
* 珠海斗門話同開平、恩平一帶嘅四邑話:仍然保留/mb-/個聲母<ref name="潘《粵》117"/>;
* 陽江話:「三」同「四」分別讀/ɬlam˥/同/ɬlei˩˥/<ref>[http://bbs.cantonese.asia/viewthread.php?tid=21480 新法蘭西粵拼轉寫粵語方言之嘗試:陽江話]{{Deadlink|date=二月 2019 }}</ref>。
 
第102行 ⟶ 第101行:
 
===韻尾===
<!-- 為方便起見,呢度爾道將「入聲」定義為以唔釋放嘅爆破音做結尾嘅音節。 -->
 
<!-- 為咗方便起見,呢度將「入聲」定義為以唔釋放嘅爆破音做結尾嘅音節。 -->
 
現代標準粵語嘅文讀保留咗九個韻尾,其中包括{{IPA|/-p̚/}}、{{IPA|/-t̚/}}、{{IPA|/-k̚/}}三個入聲韻尾<!-- ,而口語裡邊重有[-ʔ]呢個入聲韻尾<ref><u>陳永明</u>主持《[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ZkJ_-oWuUA 中文一分鐘:重溫之五]》(香港電臺):「雄仔話下個禮拜壹去澳門㗎。」</ref></ref> 按:主持陳永明敎授讀嘅係「𠺝」字,{{IPA|-k̚}}音清晰,唔係{{IPA|-ʔ}}音。-->。
 
第155行 ⟶ 第152行:
 
== 聲調 ==
從語義嘅角度來講,現代標準粵語有六個聲調,分別係陰平、陽平、陰上、陽上、陰去同陽去。由於粵語保留入聲,有啲學者就將入聲分列為單獨嘅聲調,分別係陰入、中入、陽入。另外,喺廣州話裡邊重有陽平調嘅入聲字,不過通常只會出現喺變讀裡邊,而啲變讀喺南寧白話裡邊幾乎唔會出現。
 
從語義嘅角度來講,現代標準粵語有六個聲調,分別係陰平、陽平、陰上、陽上、陰去同陽去。由於粵語保留咗入聲,有啲學者就將入聲分列為單獨嘅聲調,分別係陰入、中入、陽入。另外,喺廣州話裡邊重有陽平調嘅入聲字,不過通常只會出現喺變讀裡邊,而呢啲變讀喺南寧白話裡邊幾乎唔會出現。
 
{| align="center" class="wikitable"
第178行 ⟶ 第174行:
 
同時,喺好多種粵語方言裡邊:
*陽平調嘅調值係3131(仩合)而唔係11;11(合);
*調值5555(仜)同調值1111(仜合)唔係同一個聲調。
 
==歷史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