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

进入21世纪后,穿着和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一个常见现象,亦是具有争议性的政治话题[2]。而在影视行业,使用和服替代汉服成为常见的以倭代华现象之一[3][4]

2018年5月19日,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的第22屆Comicup魔都同人祭中,《不起眼女主角培育法》加藤惠的和服Cosplayer。而在街道等室外公共场所进行的Cosplay活动,则可能引发争议[1]

清末至文革

1900年代,日本留学期间、身穿和服的秋瑾。2022年8月苏州和服事件中,她的和服照片被用来警告反对“和服自由”者[5]
1957年长影电影《寂静的山林》中的日本陪酒女郎,身穿直袍式和服、梳日式发型或身穿时装。当时反复动员女演员中的党员、团员穿着演出,完成拍摄[a]

自清末开始,中国向日本派遣留学生。留学生穿着和服是为常见。1916年前后,在日本留学的董竹君回忆,她按日本女学生装扮(日式发型、和服上衣、呢裙)时,仍因中国人身份被歧视[6]:67秋瑾鲁迅李大钊周恩来[7][8]宋庆龄[9]郭沫若[10][11]孫中山[12]等人均穿过和服。日后,成为支持穿着和服自由人士的依据之一[5][13][14]

抗日战争期间,侵华日军控制下的中国北方地区开始宣扬五族协和。而随着日本移民和侵华战争的扩大,和服进入中国大陆。国务院直属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的《抗日战争研究》称,除日本籍移民外,侵华日军控制下的“慰安妇”亦多被强制穿着和服[15]:174。1945年8月,日本投降。当时在中国东北地区定居,源于日本外地朝鲜人成为中国官方认可的少数民族之一。其传统服饰——朝鮮服亦是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服饰。同时,中国政府将来自日本内地、四百余万名日本籍人士尽数遣返回日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新政府持续遣返日本籍人士。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后,数千遗华日侨大都返回日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和服做为日本文化符号,出现中国大陆的文艺演出、电影等文化产品中。1957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寂静的山林》。电影负责服装的工作人员胡臣日后回忆,拍摄身穿和服和时装的日本陪酒女郎场景时,十几位女演员拒绝穿着,经“反复地动员,动员党员团员必然勇敢地出来,帮助拍这场戏”,方才完成场景拍摄[a]

改革开放之后

改革开放之后,中日两国民间交流频繁。日本文学电视剧电影等文化产品重新进入中国大陆[16]西方和东亚(港台)流行文化进入后,对本地文化有重要影响。与港澳类似,中国大陆亦有一定数量的哈日族。同时,日本国民定居中国成为常见现象。2014年时,日本外务省的数据显示,约有14万日本人定居中国[17]。有定居北京的日本女性进行和服文化推广的实例[18]。另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日本和服生产商为减少成本将工厂转移至中国大陆和朝鲜[19]。2004年新华社消息提及,中国大陆出口和服、韓服生产厂家主要集中在苏州高新区东渚街道,产品占日本、韩国市场的80%[20]

自2000年代以来,有中国大陆民众将和服视为“日本侵略者”的文化标志,出现在公共场合穿着的争议[2]。支持穿着和服者,则称和服为日本軍國主義的“文化替罪羊[16]

个人的“和服自由”

2000年代以来,中国民族主义高涨的背景下,中国大陆民间舆论与层出不穷的“精日”长期对立。四行仓库日军照事件等穿着日本军军服事件中,穿着者常被警方处以行政拘留的处分。而普通民众在公众场合是否可以穿着和服,则日渐成为一个争议性话题[2]。除与樱花和影[16][21]、或摄影留念[2]的游客外,公共场合的穿着者多是日式商业场所工作人员(如日料店员工[22])、cosplay表演者[1]模特[2]等。在公共场合之外,亦有以穿着和服做为个人照片拍摄主题的潮流[23],以及日本女性在北京从事影视剧服装指导、教授当地人学习穿着和服的例子[18]

在公共领域发生的争议事件中,穿着和服者多为中国人,而非日本侨民。现场民众[16]和管理人员对穿着和服者多有驱离[2]、劝阻[22]之举,亦有穿着者被警察训诫的例子。2021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浙江嘉兴女子身着和服在街道上行走时,遭到举报,被警方训诫[2]

2022年8月中旬发生的苏州和服事件则在当年8月15日[24]——日本投降七十七周年之际,引发中国大陆社会对“和服自由”等问题的讨论。8月10日,一名女性Cosplayer在苏州淮海街进行《夏日时光》小舟潮一角的Cosplay拍照。完成小舟潮的JK服拍摄后,她换上小舟潮的浴衣式和服继续拍摄。结果,被警察以涉嫌寻衅滋事罪带离[1][25][26]。14日,该女子在微博发表长文,讲述事情经过[1],并上传她与警察对话现场的视频[24],引起中国大陆舆论关注[1]。19日下午5点,警方上门归还了此前没收的Cosplay衣服(浴衣[25])和鞋袜[27]

2024年4月27日,有兩名穿著和服的女子在重慶規劃展覽館旁,抗爭紀念碑對出跳日式二次元舞蹈,被大批路人包圍指罵。最後警方介入事件,並把肇事兩女一男帶到派出所調查[28]

和服替代汉服

进入21世纪,漢服運動兴起,但由于汉服和服外形相近,曾有反对和服的民众误以为汉服为和服的事件。而中国大陆影视业中则是普遍地存在以倭代华现象。影视业从事人员除使用日式建筑、器物替代中式建筑、器物外,常以和服或和服元素,替代汉服。以日本垂缨冠为例,在中国大陆电视剧中,自先秦时代女性角色[29]到架空剧男性角色[4]都有佩戴。亦或直接使用狩衣十二單等和服款式[29]

2022年陆续开播的网络剧《我叫刘金凤》、《星汉灿烂》在服饰方面相继引发“倭风”的争议。《我叫刘金凤》更被称为“全面‘倭风化’”的作品[4]。而为穿着和服、使用和服替代汉服进行辩解的理由,即有和服依照隋唐服装和吴服改制[b]、“服饰同本同源”一类的理由[29]。此前的2021年7月,中国大陆网友曾以唐朝文化在日本为南京夫子庙和服穿着者辩解,香港01作者林君穎则指出“奈良時代之後,日本在唐代服飾的基礎上逐漸走出自己的文化特色,往後在服裝的形制上,如領子、袖子、腰帶、腰封等已與漢服大不相同。中日服飾各自發展到今日已能從外觀一目瞭然地看出不同之處,若是輕易地把和服的別稱吳服與漢服劃上等號,等於無視日本於奈良時代以後的服裝發展,也忽略雙方文化中的諸多差異。”[30]

2022年7月4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朱咏雷在电视剧创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明,古装剧美术要真实还原所涉历史时期的建筑、服装、服饰、化妆等基本风格样貌,不要随意化用、跟风模仿外国风格样式[3][4]

參見

备注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