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支

天干
地支
濕土燥土

地支,或稱十二支,是中国古代用來计算“时日”的代称或表示“次序”的符号,与天干同属文字计序符号。地支共12个文字:,循环使用。

十二地支太極之彫刻
二十四方表

地支和十二辰

地支之名來自《白虎通》以天干為主幹,地支為枝葉,稱「甲乙者,榦也;子丑者,枝也」。《白虎通》的說法又來自《淮南子》「數從甲子始,子母相求」、《史記》「十母十二子」,從「母子」之義演變而來[1]。史記的十母就是指十天干,十二子就是指十二地支。

干支最早的名稱大概是《呂覽》所稱的「甲子」[1]。《世本》和里耶秦簡中也只取首字稱為甲子[2][3]。以甲子稱之,或許是因為早時還不存在一個專用名稱[1]

十干最初用來紀日,十二地支則是紀[3],古文獻中即常以「日」稱天干,「辰」稱地支[4]。「辰」在古代指日月之會,是每月朔日太陽與月亮會合的方向,由於每月移動一位,一年有十二月,因而也就有十二辰。古代以每月昏時(晚上七點到九點)觀察北斗斗柄所指方向,確定現在所在的月份,稱為「斗建」、「月建」(由於歲差造成的偏移,古、今北斗斗柄在昏時的指向已經不同)[5][6]

十二辰的起源,郭沫若等認為是古代觀察到木星的公轉週期大約為十二年(11.862年),以木星來紀年,將之稱為“歲星”;後又將這十二部分各別命名,即把木星軌道分為12個部分,以“歲星紀年”,後衍生為“太歲紀年[7][8]。吳宇虹、陳睿宏等認為郭說有誤,主張地支十二辰是來自觀察北斗七星運行軌跡的序時、月建之法。吳宇虹認為十二辰天區的逆時針排列應是古代天文學家觀察北斗七星的左行軌道而確立,而非木星十二次的右行軌道。陳睿宏指出中國古代的傳統思維為天道左旋、地道右轉,代表天道的「月建」十二辰和「二十八星宿」,以逆時針左行為主,代表地道的「月厭」十二辰,為順時針右行[9][10]

將一天用十二辰加以配置形成的計時制度,即是十二時辰,萌生於西漢式占日语式占和曆算中的「日加」十二辰[5],十二時辰是從十二辰衍生出來的產物。

字義

古人以「萬物興衰、陰陽交替的循環過程」解說這十二個地支字[11]。許慎的《說文解字》用小篆字形解釋字源,並雜以陰陽五行之說,今人則從甲骨文金文之字形樣貌和構造解釋干支各字的本義,不過不少字的本義仍有分歧或未有定論,難以取得較為一致的意見。干支字與序數本不相干,各有其本義。用於表示干支之後,許多天干、地支用字已專指稱天干地支,或產生出其他的意思,原先的本義轉用其他字表示[1]

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子」有兩種寫法:(一)用 表示地支的第一位,即「𢀇」字。(二)用 表示後代子孫,即今日的「子」字,地支第六位也是用該字形表示。周初以後,用作地支第一位的「𢀇」多用「子」替代,為免混淆,改用「巳」表示地支的第六位[12]。換言之,地支第一位的「子」,其甲骨文為「 」或「 」等近似字形。地支第六位的「巳」,甲骨文用「 」表示,而不是「 」。

地支甲骨
金文楚簡
文字
秦隸小篆本義解說略舉 [13][14][15][1]地支、次序、等級、五行引申以外的意思萬物生發五行五行
方位
五行
季節
星宿
[16]
星宿
方位
月令
季節
音律

(𢀇)




象嬰兒之形(說文[17]
籀文作「𢀇」,象囟上有髮,臂、脛在几上
  • 人類或動植物的幼體、後代,如幼子
  • 表示直系一等親男性後代,如父子、母子
  • 對人的稱謂:
    • 尊稱有學問、德性者,如諸子君子
    • 夫妻間稱呼,如外子、內子
    • 輩分小、年紀輕的人,如小子
    • 依性別稱呼,如男子、女子
  • 五等爵位的第四等貴族,如子爵
  • 形狀小的堅硬物體,如子彈
  • 詞綴用,如葉子、樣子、兩下子
  • 第二人稱代詞,如「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 照顧、愛護,如「子庶民,來百工」
孳萌危宿
虛宿
女宿
十一月
復卦
黃鐘


象手之形(說文)
--------

象手,指或屈或伸,手之初文(葉玉森
象爪,即古爪字(郭沫若

紐芽中央四季牛宿
斗宿
十二月
臨卦
大呂




宀為陰氣,令陽氣不上出髕於下(說文)
--------

象箭矢(朱芳圃、郭沫若)附加口、臼

  • 恭敬,如寅賓、寅清
  • 一同恭敬之意引申為同事,如同寅
螾螾或
移出於地
箕宿
尾宿
一月
泰卦
太簇
象開門之形(說文)
--------

構形未有定論(漢語多功能字庫)
象雙刀並立(吳其昌),意為宰殺牲畜
象將牲肉割斷爲二(白川靜
合卪作為憑信,貿之初文(魯實先[18]

  • 構件凹凸接合,凹處為鉚、卯,如榫卯
  • 榫卯引申出對上、使力,如卯上、卯勁
茂茂或
覆冒於地
心宿
房宿
氐宿
二月
大壯
夾鐘



乙、匕象草木生,二為上,厂聲(說文)
--------

蚌蛤開殼運動,蜃之初文(顧鐵僧)
象人推耒,人耕之象形(胡小石
象割草用的農具(郭沫若、裘錫圭
象手振崖石,振之初文(葉玉森)

  • 星空之分界,由北斗指向定位,如十二辰
  • 將一天用十二辰配置的計時制度,如時辰
  • 時日、時光,如誕辰、良辰
  • 指日月星等天體,如三辰、大辰、北辰
  • 水星和太陽距角不過一辰(30度)故名辰星
震動而長中央四季亢宿
角宿
三月
夬卦
姑洗
象蛇蟲之形(說文)
--------
象胎兒之形(見說文「包」字、高田忠周日语高田忠周
  • 古文或用「巳」(讀如已)表示「已」[19][20]
已盛軫宿
翼宿
四月
乾卦
仲呂





象陰氣逆陽,冒地而出(說文)
--------

象舂米木,杵的初文(戴侗、林義光)
象鞭(葉玉森)或索、馬轡(郭沫若)

  • 違背、抵觸、相遇,通「迕」,如舛午
  • 四處、交錯,通「迕」,如旁午
萼布或
陰陽相迕
張宿
星宿
柳宿
五月
姤卦
蕤賓

象樹木枝葉重㬪(說文)
  • 表示不、沒有的否定詞,如未必、尚未
滋味或
幽昧
中央四季鬼宿
井宿
六月
遯卦
林鐘



臼為自持之形, 表形體收束(說文)
--------

象閃電(見說文「虹」字),電的初文(李孝定)
象束腰大帶,紳的初文(魯實先)[21]

  • 向人陳述、說明、表明。如申述
  • 舒展、延展,通「伸」,如引申、屈申
  • 再、重複,如「且申一戰」
身成西參宿
觜宿
西七月
否卦
夷則






象丣(从卯),閉門之形(說文)
--------
象酒之形(饒炯、李孝定)
象釀酒罈子(朱駿聲、林義光)
老熟畢宿
昴宿
胃宿
八月
觀卦
南呂


戊為土,一為陽氣, 表陽下入地(說文)
--------
、鏚一類的兵器(徐灝、葉玉森)
盡滅中央四季婁宿
奎宿
九月
剝卦
無射



二為上,下有一男一女,𠃋象女懷胎(說文)
--------
構形未有定論(漢語多功能字庫)
象草根藏地下,荄之初文(葉玉森、林義光)
之形(吳其昌、商承祚、袁國華)
該閡壁宿
室宿
十月
坤卦
應鐘

天干地支紀年時法

地支循环使用,一周期为12个,若与天干配合使用,則以60个为一周期,可用于记录年、月、日、时辰。所谓“生辰八字”即出生时刻时辰干支,共八个字,因以得名。

纪年时,每个地支对应一个属相,也叫生肖。纪月时,每个地支对应二十四節氣自某節氣(非中氣)至下次節氣,以交節時間決定起始的一個月期間,因此与回归年太阳位置对应,而不是基于月相周期的農曆某月初一至月底。許多曆書註明某陰曆月對應某干支,只是以其中气近似而非全等對應,比如立春代表寅月开始,但正月则被定义为包括中气雨水的农历月份,因此正月初一理论上可能坐落在立春前后的十五天内,即正月不会包含寅月的每一天,相反会经常横跨丑月或卯月;而当出现没有中气的農曆月份时,就会设为闰月,虽然被当成是前一个月延续,但闰月往往有近乎对半的日子实际上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月支。

纪时辰时,每个地支对应固定的一段时间(时辰)。中国古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个时辰,合现在的两个小时。每個时辰都有固定的地支作名称,从夜间十一点算起,第一个时辰是子时,即為半夜十一点到一点。以12時辰為1日之紀時法,在《周髀算經》已有雛型[22]干支紀時法之源起年代則未明[23]

地支紀月時對應的节气時間段、中气、近似農曆份、近似公历月份、对应的生肖、紀時的時刻(UTC+8)、季节方位等列表如下。

唐十二辰鐵鑑圖,配有八卦、四象
地支節氣段中气近似農曆月份近似公曆月份生肖時刻(真太阳时)年份除以12的余数
公元前公元后
大雪至小寒前一日冬至十一月12月23时至1时94
小寒至立春前一日大寒十二月1月1时至3时85
立春至惊蛰前一日雨水正月2月3时至5时76
惊蛰至清明前一日春分二月3月5时至7时67
清明至立夏前一日谷雨三月4月7时至9时58
立夏至芒种前一日小满四月5月9时至11时49
芒种至小暑前一日夏至五月6月11时至13时310
小暑至立秋前一日大暑六月7月13时至15时211
立秋至白露前一日处暑七月8月15时至17时10
白露至寒露前一日秋分八月9月17时至19时01
寒露至立冬前一日霜降九月10月19时至21时112
立冬至大雪前一日小雪十月11月21时至23时103

每年都有一个生肖,在该年出生的人就“属”該對應的生肖。人的岁数之12的倍数即为本命年,因为当年的生肖和人的生肖相同。

转换干支/公元纪年对照表

  • 公元紀年天干地支的是減去分別在以六十甲子:紀年以黃帝紀元後建立天干地支為開始,來自約公元前2997年+,循環以黃帝紀元格里曆前2997年)即元年開始計算,其餘月份安排等與農曆相同。換算方法為格里曆年份+2997為干支年份,如2024年,則為干支2024+2997=5021年。起即由為六十甲子十天干十二地支紀年法計算機方法。
黃帝紀元年號1年2年3年4年5年6年7年8年9年10年
公元元年紀年法前2996年前2995年前2994年前2993年前2992年前2991年前2990年前2989年前2988年前2987年
干支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黃帝紀元年號11年12年13年14年15年16年17年18年19年20年
公元元年紀年法前2986年前2985年前2984年前2983年前2982年前2981年前2980年前2979年前2978年前2977年
干支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黃帝紀元年號21年22年23年24年25年26年27年28年29年30年
公元元年紀年法前2976年前2975年前2974年前2973年前2972年前2971年前2970年前2969年前2968年前2967年
干支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黃帝紀元年號31年32年33年34年35年36年37年38年39年40年
公元元年紀年法前2966年前2965年前2964年前2963年前2962年前2961年前2960年前2959年前2958年前2957年
干支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黃帝紀元年號41年42年43年44年45年46年47年48年49年50年
公元元年紀年法前2956年前2955年前2954年前2953年前2952年前2951年前2950年前2949年前2948年前2947年
干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黃帝紀元年號51年52年53年54年55年56年57年58年59年60年
公元元年紀年法前2946年前2945年前2944年前2943年前2942年前2941年前2940年前2939年前2938年前2937年
干支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地支與阴阳五行、八方

道藏》中所收《上清长生宝鉴图》中的一面“宝鉴”图,上面标有十二支、二十八宿八卦等等
地支季節八方二十四方天干陰陽五行
冬季
冬季~東北30°
春季~東北60°
春季90°
春季~東南120°
夏季~東南150°
夏季180°
夏季~西南210°
秋季~西南240°
秋季西270°
秋季~西北300°
冬季~西北330°

組合

地支有六個組合,稱為「六合」,有四個由三個地支組成的局勢,稱為三合局和全會方局,這種地支組合之後,亦會變化成不同的五行,因此亦會產生不同的較應。地支除了會合化局之外,地支還有互相沖剋及相刑,故此亦會產生不同的較應。

  • 地支六合:子丑合化土 寅亥合化木 卯戌合化火 辰酉合化金 巳申合化水 午未為陰陽 中正合化土
  • 地支三合:申子辰合成水局 巳酉丑合成金局 寅午戌合成火局 亥卯未合成木局 
  • 地支三會:亥子丑會北方水局 寅卯辰會東方木局 巳午未會南方火局 申酉戌會西方金局
  • 地支相沖:子午相沖 丑未相沖 寅申相沖 卯酉相沖 辰戌相沖 巳亥相沖
  • 地支相破:子酉相破 午卯相破 巳申相破 寅亥相破 辰丑相破 戌未相破
  • 地支相害:子未相害 丑午相害 寅巳相害 卯辰相害 申亥相害 酉戌相害
  • 地支相刑:
    • 寅刑巳 巳刑申 申刑寅 為無恩之刑  
    • 未刑丑 丑刑戌 戌刑未 為持勢之刑
    • 子刑卯 卯刑子 為無禮之刑  
    • 辰刑辰 午刑午 酉刑酉 亥刑亥 為自刑之刑

其他用處

由於地支具有子、丑、…、亥的固定順序,所以可作為代號使用,類似於第十三、第十四、…、第二十二。因為天干地支只有22個,所以英文字母次序最後的「w」、「x」、「y」及「z」沒有天干或地支對應;遇到「w」、「x」、「y」及「z」,就分別用「物」、「天」、「地」及「人」。[24]

  • 有些古代的典籍用地支来分章节,如《康熙字典》等。
  • 在十九世紀中期,中國數學家李善蘭用天干、地支、「物」、「天」、「地」及「人」把羅馬字母翻譯成中文,十二地支分别代表「k」至「v」这12个小写字母;大写字母用代表小写字母的汉字加「口」字旁表示。

各語言中的地支

地支中古漢語現代漢語吳語福州語粤语拼音闽南语/台語日語朝鮮語越南語壯語滿語藏文
注音符號汉语拼音音读训读
cixㄗˇtsy51cṳ̄zi2tsúし (shi)ね (ne)자 (ja)ceijᠰᡳᠩᡤᡝᡵᡳ singgeriབྱི byi
thriuxㄔㄡˇchǒutsheu51tiūcau2thiúちゅう (chū)うし (ushi)축 (chuk)sửucoujᡳᡥᠠᠨ ihanགླང glang
jinㄧㄣˊyínghin231īngjan4înいん (in)とら (tora)인 (in)dầnyinzᡨᠠᠰᡥᠠ tashaསྟག stag
mrauxㄇㄠˇmǎomau51māumaau5báoぼう (bō)う (u)묘 (myo)mãomauxᡤᡡᠯᠮᠠᡥᡡᠨ gvlmahvnཡོས yos
zjinㄔㄣˊchénzen223sìngsan4sînしん (shin)たつ (tatsu)진 (jin)thìnsaenzᠮᡠᡩᡠᡵᡳ muduriའབྲུག 'brug
zsixㄙˋzy231sê̤ṳzi6tsīし (shi)み (mi)사 (sa)tỵceihᠮᡝᡳᡥᡝ meiheསྦྲུལ sbrul
ngoxㄨˇng231/ou44ngūng5ngóoご (go)うま (uma)오 (o)ngọnguxᠮᠣᡵᡳᠨ morinརྟ rta
myoihㄨㄟˋwèimi223/vi231mê/êmei6び (bi)ひつじ (hitsuji)미 (mi)mùimeihᡥᠣᠨᡳᠨ honinལུག lug
sjinㄕㄣshēnsen44singsan1sinしん (shin)さる (saru)신 (shin)thânsaenᠪᠣᠨᡳᠣ bonioསྤྲེལ sprel
juxㄧㄡˇyǒughieu231jau5ゆう (yū)とり (tori)유 (yu)dậuyouxᠴᠣᡴᠣ qokoབྱ bya
sytㄒㄩsih43sókseot1sutじゅつ (jutsu)いぬ (inu)술 (sul)tuấtswtᡳᠨᡩᠠᡥᡡᠨ indahvnཁྱི khyi
ghaixㄏㄞˋhàighe231hâihoi6hāiがい (gai)い (i)해 (hae)hợihaihᡠᠯᡤᡳᠶᠠᠨ ulgiyanཕག phag

注:中古汉语一列的字母标音基于中古汉语现有拟音上制定的拼音,非国际音标。词尾x,h为音调,分别对应上声和去声。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