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諸葛亮的評價

对三国时期蜀汉丞相军事家战略家政治家和军师诸葛孔明的正反评价

三国演义》強化了诸葛亮的军事指挥才能。历史上诸葛亮虽有军事成就,但不如政治功績耀眼。諸葛亮政治品德忠誠不二、奮鬥精神不畏艱難困苦、人格特色嚴於律己、人生態度積極進取、獻身精神死而後已、領導能力長於協調、管理思想以法為治,無論對於今人治軍治政置業,人生價值取向,都有著現實借鑒意義[1]

相比起诸葛亮政治功績杰出,其军事功績稍逊,但作为军事家,得到历代兵家认可。在《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中,唐太宗李靖多次提到诸葛亮治军之法与八阵图,评价极高,并表明陈寿在《三国志》中对诸葛亮评价是“史官鲜克知兵,不能纪其实迹焉”。唐朝时,评选诸葛亮与张良韩信白起等九位历代兵家为武庙十哲。诸葛亮军事著述众多,如《南征》、《北伐》、《北出》等,对中國军事界有一定贡献。

東漢末三國時期對諸葛亮之評價

以下是三國時期对诸葛亮之评价(未标注来源均来自《三國志》):

  • 諸葛亮死后,直至蜀漢軍撤退,司馬懿細看诸葛亮營壘處所,讚道:「天下奇才也!」[2]、「我能夠料到諸葛亮生前想做甚麼,卻無法料到諸葛亮死後會如何。」[3]
  • 劉備:「我有諸葛亮,就如魚得水一樣。」、「丞相諸葛亮知道朕的心意,從來都沒有對朕怠慢詆毀,並幫助(大漢)宣揚重建光复,照耀天下四方。」、「你(諸葛亮)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一定能安定國家,最後能完成復國大事。如果我的嗣子能接受你的輔助,就輔助他;但如果他還是不成才,你可以自做裁決。」[4]
  • 徐庶對劉備推薦:「諸葛亮這個人你需要親自去見他,不能由其他人去做,還委屈將軍您坐車去拜訪他。[5]
  • 刘晔:「諸葛亮治國明確才做得起相國的。[6]
  • 诸葛亮逝世後民間有諺:「死者諸葛亮使走生者司马懿。」[7][8]
  • 賈詡:「諸葛亮很擅長管理國家。」[9]
  • 孙权:「丞相諸葛亮受遺命輔政,使國家富裕、刑法清正,雖然有伊尹格外於皇天,周公光披於四表,也無以遠過。」、「丞相諸葛亮道德威望遠著,翼戴本國,操典戎旅在外,信義感陰陽,誠心動天地,重新恢復結盟,廣大誠意約誓,使東吳西漢士民咸共聞信得知。」[10]
  • 司馬徽:「我這儒生是淺俗士人,怎麼會懂時勢事務?知道時勢事務的人都是英俊豪傑。在這地方,有臥龍(諸葛亮)、鳳雛(龐統)兩人。」[11]
  • 孟獲:「諸葛亮,天降威靈呀,南方人不會再反啊。」[12]
  • 馬謖失街亭被諸葛亮斬首前:「明公您視馬謖如同自己的孩子,馬謖亦視您為父親。希望您能仿效而用之義,也不枉我們平日的交情,馬謖雖死也無恨於黃泉。」[13]
  • 劉禪街亭之戰後下詔:「街亭之戰的事情,都是馬謖的錯,而你自己借用這些過失來貶抑自己,亦有違背你想要的意思來順從這些倫常。你上一年才出兵斬殺王雙,今年你又再帶兵曹魏,把郭淮打跑了,並收降兩族,又收回二郡,展示你威武鎮壓凶暴,令你功績相當顯眼。而現在天下還在動亂,我國的元兇還沒被除去,你面臨這樣大的任務,還身為國家最主要的人物,而你因為這樣貶抑自己,不是為我們發揚光大的好方法,這次再恢復你丞相的職位,不要拒絕。」[14]
  • 司馬炎:「那好呀!如果我有諸葛亮來幫助我,現在怎麼會這樣辛苦啊!」[15]

魏晉南北朝對諸葛亮之評價

陳壽

  • 西晉陳壽是《三國志》作者,父親在街亭一戰打敗仗,受到剃光頭刑罰,諸葛瞻也看不起陳壽;可是,陳壽寫完诸葛亮傳記後,對他评价如下:「諸葛亮年少時就有超逸眾人之才能,英雄霸者之材器,身長八尺之軀,儀容相貌甚為偉,時人異焉。……當時左將軍劉備以諸葛亮有特殊器量,乃三顧諸葛亮於草廬之中;諸葛亮深深稱謂劉備英雄姿態傑出,遂解韋帶出仕,深厚相結交。……孫權既一直佩服仰慕劉備,又觀諸葛亮奇雅,甚為敬重……及劉備殂亡,嗣子劉禪幼弱,事無大小,諸葛亮皆專任事。於是……立法施展公度,整理戎馬兵旅,工械技巧,物盡其用,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無惡不懲,無善不顯,至於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強不侵弱,風化肅然。當此之時,諸葛亮之素志,進欲像龍驤虎視,包括四海之內,退欲跨陵邊疆,震蕩宇內。又自以為無身之日,則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國者,是以用兵不絕,屢耀其武。然而諸葛亮才幹,於治戎狄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才幹,優於將略。而所與對敵者,或值人傑,加眾寡不侔,攻守不同,是故雖然連年動眾,未能有克。昔日蕭何推薦韓信管仲王子城父,皆忖度自己之長處,未能兼有之故。諸葛亮之器能政理,是管仲、蕭何之亞匹,而當時之名將無王子城父、韓信,是故使功業陵遲,大義不及耶?蓋天命有歸分,不可以智力爭。……至今梁州、益州之人民,咨述諸葛亮者,言辭猶在耳邊,雖甘棠之詠召公,鄭人之歌子產,無以遠譬。……論者或怪諸葛亮文彩不艷,而過於丁寧周至。臣陳壽以為咎繇大賢,周公聖人,考之尚書,咎繇之謨略而雅,周公之誥煩而悉。為何?因為咎繇與共談,周公與群下矢誓。亮所與言,盡是眾人凡士,故其文指不得指及遠。然而其聲教遺言,皆經事綜物,公誠之心,形於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補於當時世局。」[29][27];「諸葛亮做相國時,安撫百姓,建立儀容法度,制約官僚職權,依從權力制度,開誠意正心,布公正法道;歇盡忠心、有益於時者,雖是仇家,必定賞賜;觸犯法規、怠工慢事者,雖是親信,必定受罰;心服認罪、輸誠下情者,雖然重罪,必可釋放;浮游辭藻、巧言飾辯者,雖然罪輕,必遭刑戮;為善不因微小而不予賞賜,為惡不因纖薄而不予貶職;庶務事處理精練,即物窮理其根本,依循名謂責罰實情,虛假作偽不齒所為;終於國邦境域之內,都敬畏而崇愛他,刑罰雖然嚴峻而無人怨恨,因為他用心公平而規勸警戒明察。可説是認識治國之優良人才,可以和管仲蕭何相匹敵。然而連年勞師動眾,未能成功,大概應變將兵戰略,不是他所善長罷!」[30]

裴松之

  • 劉宋裴松之:「察觀諸葛亮與劉備君臣相遇,可説是千載一時,由始至終以至分離,誰能離間他們?……關羽為曹操所虜獲,禮遇甚為優厚,可謂出盡其所能用者,猶存忠義不背棄本志,可説諸葛孔明不會及不上關羽。」[31]

常璩

  • 東晉常璩:以禮治國民眾無怨聲,不濫用私刑,沒有尚餘泣。……諸葛亮雖有英雄霸主之資質和能力,而入主非中興之國,欲以區區之蜀漢,假已經被廢之天命,北伐吞併強魏,抗衡上等大國,不是十分難嗎。像宋襄公稱霸嗎?然而諸葛亮對內修政理民,對外揚威振武[32]

習鑿齒

其他

  • 嵇康:「近觀諸葛亮不逼迫徐庶以入蜀漢,華歆不強求管寧以出卿拜相,這可以說是能相始相終,真是相知交呀。」[36]
  • 山濤:「诸葛亮父子(同諸葛瞻)在蜀汉,虽然不明白天命,却也是凡事尽心。」[37]
  • 西晉梅陶讚陶侃:「你像魏武帝(曹操)一樣神機妙算,懂得看人;又像諸葛亮(孔明)一樣忠心服從及勤勞。」[38]

後人對諸葛亮之評價

隋唐

  • 王通:假使諸葛亮沒有死,禮樂有望復興[47]
  • 唐太宗李世民:“身為一個天下君主,以天下為公事,不私用任何物品。以前諸葛亮身為小國丞相,還說「我心就像公秤,做人不能輕重不分」,何況我今天治理大國[48]!”
  • 王勃:於是諸葛亮適在軍中,向來命令帷幄有謀,軍容宿練,包攬左車之際,運籌田單之奇,曹魏懸兵數千,夜行三百。不繼軸重,不聞聲援,可不一戰而禽?坐以十萬之眾,而無一矢之防備,何有異於驅犬羊之群,餌入豺虎之口?故知應變將略,不是諸葛亮所長,此言相近[49]
  • 李世民:「漢、魏以來,諸葛亮為丞相,亦甚平直,嘗表廢廖立、李嚴於南中,立聞亮卒,泣曰:『吾其左衽矣!』嚴聞亮卒,發病而死。故陳壽稱『亮之為政,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讎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卿等豈可不企慕及之?」(《貞觀政要 卷五 公平第十六》)
  • 虞世南:「彼孔明者,命世之奇才,伊呂之儔匹。」(《長短經 卷二 文中》)
  • 唐朝劉知幾陸機寫《晉史》,虛張捍拒諸葛亮之鋒芒……如果蜀漢還在,那就知道諸葛亮有多寃枉[50]
  • 唐朝孫樵:諸葛武侯逝世五百年,現在梁州漢州的民眾,還熱烈歌頌其道德遺教,在寺廟還是有他的祭祀者,他遺愛民間那麼久遠[51]
  • 唐朝著名诗人杜甫曾作過數首詩讚賞諸葛亮,包括兩首《蜀相》,還有《詠懷古跡其四》、《諸葛孔明》、《八陣圖》、《古柏行》、《武侯廟》、《諸葛廟》、《閣夜》等。其中《蜀相》「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成為稱述諸葛亮一生的名句。
  • 其他詩人亦有不少詩詞讚賞諸葛亮,如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讀諸葛武侯傳書懷,贈長安崔少府叔封昆季》、唐朝溫庭筠過五丈原》。

宋至清

  • 何去非:「諸葛亮有立功的志向,卻沒有成功的器量;有將民眾團結的仁德,卻不用民眾的智慧。因此嘗試著勞動民眾而急著去立功。每次都達不到功勞,而民眾都疲累。這就是諸葛亮治理蜀漢的過失了。」[55]
  • 戴少望:「有仁者君子的心態,不代表有英雄豪傑的才能;有英雄豪傑才華的人,不代表會有忠臣和義士的節操;即使有第三種人,世上的人都未必會達到全能。要說是全能的人,那就只有諸葛亮啊!」[56]
  • 聂文豹:「從以前到現在議論諸葛亮的人,都不會沒有用忠義這個字眼稱讚諸葛亮。然而我哥哥文龍,曾經考究過諸葛亮生平,以為諸葛亮的才能,算得上識時務,但還不算明瞭大義;雖然可以說他對劉備忠心,但還稱不上對漢室忠心。」[57]
  • 陈亮:「孔明管理蜀漢管得像王者一樣。」「孔明就是伊尹周公旦這樣的人。」[58]
  • 宋朝有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諸葛武侯》;明朝文学家楊慎的《武侯祠》。
  • 宋朝朱熹:「諸葛武侯即便名義俱備正當,沒有所謂隱秘匿藏,他為了漢室復仇的志向,就像青天白日,大家都知道。」[59]「諸葛孔明大綱資質好,但病於粗疏。孟子以後人物,只有子房與孔明。子房之學出於黃老,孔明出於申韓,如授後主以六韜等書與用法嚴處可見。若以比王仲淹,則不似其細密。他卻事事理會過來。當時若出來施設一番,亦須可觀。」「孔明本不知學,全是駁雜了。然卻有儒者氣象,後世誠無他比。」「孔明也粗。若興禮樂,也是粗禮樂。」「忠武侯天資高,所為一出於公。若其規模,並寫申子之類,則其學只是伯(霸)。程先生雲:『孔明有王佐之心,然其道則未盡。』其論極當。魏延請從間道出關中,侯不聽。侯意中原已是我底物事,何必如此?故不從。不知先主當時只從孔明,不知孔明如何取荊取蜀。若更從魏延間道出,關中所守者只是庸人。從此一出,是甚聲勢!如拉朽然。侯竟不肯為之!」「諸葛孔明天資甚美,氣象宏大。但所學不盡純正,故亦不能盡善。取劉璋一事,或以為先主之謀,亦必是孔明之意。然在當時多有不可盡曉處。如先主東征之類,不見孔明一語議論。後來壞事,卻追恨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東行。孔明得君如此,猶有不能盡言者乎?」(《朱子語類 卷一百三十六 歷代三》)
  • 宋朝曹彬:「諸葛孔明雖然忠於漢室,可是他了令到蜀漢軍兵民眾都竭盡疲憊,連萬分之一的中原大地都不能光復,怎麼還稱得上是武侯呢?」[60]
  • 清朝王鸣盛认为,诸葛亮的才能非但不止十倍于曹丕,甚至他自比的管仲乐毅也不及他,只有杜甫的“伯仲之间见伊吕”将其与伊尹吕尚相媲才称得上“品题”。

近代

  • 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在《三民主義》之民權主義中稱讚諸葛亮:「諸葛亮很有才能,所以在西蜀能夠成立很好的政府,並且能夠六出祁山去北伐,和吳魏鼎足而三。」
  •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毛泽东一生嗜读《三国志》和《三国演义》,推崇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但认为诸葛亮戰略觀不夠遠大而難以統一中原[引用 1]
  • 钱穆:「有一诸葛,已可使三国照耀后世,一如两汉。」(《国史新论》)
  • 王震:「諸葛孔明這個人物對當時中國社會的分裂狀態很不滿意,他一直懷有統一中國的遠大志向,很值得尊敬。」(日本著名思想家池田大作吉川英治的《三國》)
  • 曾任孫中山秘書的孫墨佛,於民國初年題於陝西省岐山縣五丈原諸葛亮廟山門兩側的楹聯:「一詩二表三分鼎,萬古千秋五丈原。」
  • 譚良嘯:「諸葛亮富國強兵儘管是為了‘興復漢室’,然而客觀上為整個巴蜀地區帶來了一段時間的安定、繁榮與和諧。“三國時期,諸葛亮治理的蜀國是‘最好’的,也就是政治清明、經濟發達、人民安定。」(《一代雄才諸葛亮:安定巴蜀生民 》)
  • 劉振凱:「諸葛孔明,浩氣盈胸,見識卓犖,決勝千里,捨我其誰。」(《遊蹤且伴翰墨香(六)》)
  • 朱子彥:「我認為在三國時代,諸葛亮的軍事才能仍然是第一流的。面對綜合國力數倍於己的強大的魏國,諸葛亮以攻為守,主動向曹魏發動大規模的進攻,而且能做到『退若山移,進如風雨,擊潰若摧,合戰如虎』,是很不容易的,可謂創造了古今戰爭史上的奇蹟。」
  • 周一良:「诸葛亮这个人应该说他是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他在安邦治国方面,是采取“严刑峻法”的办法。另外,他在为人方面有道家的一面。他的治家、人生观我觉得恐怕应该同时注意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的特徵。」
  • 田余慶《隆中對再認識》一文指出:“劉備並未以《隆中對》的方略為念,孜孜以求實現,當然也沒有把諸葛亮放在運籌帷幄的地位,大事向他諮詢。劉備死前,諸葛亮長時間內並不在劉備身邊,戎機大政,並無諸葛亮參贊其間的事實,決計入蜀和叛攻劉璋,是法正龐統之謀。他在荊不得預入蜀之謀,在蜀不得參出峽之議,這些關鍵之事不論正確與否,都與他無干係”。
  • 范文瀾:「諸葛亮的行為在封建時代,道德標準是很高的。」[引用 2]
  • 柏楊:「劉備先生託孤給諸葛亮,而且明言要諸葛亮自己接管政權,可真是名正言順,沒有人能阻擋得住。然而,諸葛亮不但沒有順水推舟,坐上寶座,反而擁戴一個十七歲,不過高中學一二年級的大孩子,『鞠躬盡力,死而無已。』在現實政治中,皇帝的寶座,誰的力量大,誰就可以往上坐。但我們對能往上坐而不往上坐的忠臣義士﹐仍備感尊敬。因為,那正是大丈夫有所不為的情操,便容易角落成一個無所不為的下三濫貨色。諸葛亮的有所不為,供我們頂禮。」[63]
  • 周殿富:「諸葛亮的業績無可追及,但諸葛亮的政治品德、個性人格、不止不歇的奮鬥精神,樂此不疲的敬業思想,還是值得今人學習的。人的一生是短暫的,確如夏花秋葉般之訊息,關鍵的是如何利用這有限的生命資源,在有生之年做得多,做得好,多有所為。諸葛亮的一生從更深遠的意義上來說,為我們留下是一種歷史的鏡鑒,人生的啟迪。」[64]

朝鮮對諸葛亮之評價

相關

参考

文献

引用

  • ^ 朱大渭、梁滿倉著:《一代軍師諸葛亮》下部,台北市:麥田,城邦文化出版,2009年11月,第325頁
  • 参考资料

    🔥 Top keywords: Wikipedia:首页毛泽东天之驕女Special:搜索鐵拳英雄家族榮耀之繼承者篠崎泫劉偉健黃循財庆余年庆余年 (第二季)九龍城寨之圍城习近平彌助背着善宰跑斯洛伐克菲律宾DAY6妮妃雅新生 (网络剧)2024年泰國羽球公開賽飯豐萬理江黃偉哲歌手2024淚之女王劉俊謙 (香港)周殷廷Energy (組合)張鳳妮神耆小子邊佑錫耐克六四事件谌贻琴李显龙九龍寨城天文學金智媛家族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