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尺

戒尺,也稱為戒方戒飭,简称为[1],是在中国舊時私塾學堂裡面,教書先生用來体罚学生时使用的木製尺子,也可以用來鎮紙。[2][3][4][5][6][7][8] 戒尺同時也是佛教道教的法器之一。

释名

“戒尺”一词拆开有“警戒、惩戒”和“尺度、标准”之意,合称即为“成长中所必须的规矩”。[9] “戒尺”一词现多作“教育惩戒权”的代名词。[10][11]

使用

教育

中国古代私塾中教师会用戒尺笞打学生的手心臀部,是中國學堂和家庭教育的一種處罰方式。[9][12][13][14][15][16] 戒尺通常约两指宽,长约25厘米,厚度约2厘米。[9][17]

在当代中国,有家长会购买戒尺作为自己孩子的文具,这些戒尺上多刻有古代训诫名篇,售价从8元到6000元不等。[17][18] 也有当代国学私塾的老师沿用传统私塾的做法,用戒尺来体罚学生,导致学生受伤并引来争议。[19][20][21][22][23][24][25] 云南江川二中的教师会用戒尺敲击讲桌,以达到威慑的目的,传播“戒尺文化”。[26]

佛教

汉传佛教戒壇在举行皈依、剃度、传戒、说法等法会时,戒師說戒也会使用戒尺来警觉会众,或安定秩序,因此戒尺也是佛教的法器,是戒律的外在表现形式。[1][27][28]

佛教戒尺由一俯一仰的上下两块木板制成,可以交擊成鳴。《禅林象器笺》记载,“在下的大一些:长七寸六分,厚六分,阔一寸一分,四边有缕面;在上长七寸四分,厚五分余,阔一寸,四面有缕面。”[27]

道教

戒尺也是道教傳統的法器,用以制約修道人的法度,傳度活動之中有儀規指導、請戒尺、傳度師開示等儀式,讓道眾得以初步瞭解道教的規範及戒律。[29][30][31]

道藏》裡面的《天皇至道太清玉冊·清規戒尺式》有記載:「戒尺。用木造闊一寸四分,厚四分,長三尺。」銘文曰:「法非此不行,禮非此不齊,德非此不修,人非此不恥。」

另見

参考资料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