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伽梨·瞿舍羅

(重定向自末伽梨拘舍梨子

末伽梨·拘舍利Makkhali Gosāla),亦譯作“末伽梨·拘舍梨子”等,正命論英语Ājīvika者,是裸形托鉢教派的始祖,持宿命論觀點。佛教稱其為邪命外道,歸入六師外道。其派別被稱為正命派(Trairasika)[1],其繼承者被稱為阿吉維卡派(Ajivika)。

简述

正命论梵文原文Ājīvika源于Ājīva,义为“生活之道”,亦即游行沙门之道。公元前489年憍萨罗国(Kosala,在拔耆国西面)的一批卓越大师们创立一个大宗派僧团采用此名称。此宗领袖为拘舍梨子(Gosala,殁于公元前488年),他提出的中心理论是一种宿命论,其認為卡拉(Kala, 意即時間)在起初已經預定好將要發生的一切[2]。后人尊拘舍梨子为“无言圣者”。

宿命派极端相信轮回論,灵魂轮流经历一切可能的生活之后(最末一阶为正命沙门漫游生活),自动进入最终的安宁状态,这一系列的灵魂投胎转世须经三千亿亿乘以恒河沙数的年月。他们精心撰造出一种解释梦和其他征兆的占卜理论系统。宿命师们有时受雇佣为帝王占卜,预言,但这种认识将来和不可避免的前途历程的根本作用是为了诱导乐天安命的精神,达到心的和平。作出正确预言的可能性是一切事情都由命运(Niyati)预先决定了的最好证明[3]

佛教記載

長部·沙門果經》記載了末伽梨瞿舍羅的三則觀點[4]。其中,第一則見於《雜阿含經·八一經》等:

第二則見於《雜阿含經·一五五經》:

迦多衍尼子發智論》判定二者為邪見,《長阿含經·沙門果經》記載此二則為彼浮陀伽旃延的觀點[5];第三則見於《雜阿含經·一六三經》:

迦多衍尼子發智論》判定其為戒禁取,《大毘婆沙論》按照《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認定其為阿耆多翅舍欽婆羅的觀點[7]

長阿含經·沙門果經》記載的末伽梨拘舍梨的觀點[8],也見於《雜阿含經·一五四經》[9],《長部·沙門果經》記載其為阿耆多翅舍欽婆羅的二個觀點之一。

中部·薩遮迦大經》記載末伽梨拘舍梨為裸形沙門[10],其苦行內容也見於《中阿含經·師子經》等:

增支部》和《大毘婆沙論》記載富蘭那迦葉稱他們這派沙門為「極白勝生類」[6]

參見

註釋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