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

膽紅素引起皮膚或鞏膜色素沉著呈黃色的醫療狀況

黃疸(英語:JaundiceIcterus)又稱黃膽,俗稱黃病,是指因為體內胆红素過高,而導致皮膚巩膜發黃或發綠的症狀[3][6],一般會伴隨痕癢[2]糞便蒼白及尿液顏色偏深的情形[4]新生兒黃疸是出生後三天內出現的黃疸,大部份會自然痊癒,不會造成問題[3][6]。不過若新生兒的胆红素非常高或黃疸持續時間太長,可能會出現稱為脑核性黄疸英语Kernicterus的腦部損傷[7]

黄疸
Jaundice
同义词Icterus[1]
胰腺癌造成的黄疸
症状皮膚及巩膜呈現黄色,發癢[2][3]
类型醫學徵象[*]abnormal skin coloration[*]skin and integumentary tissue symptom[*]
肇因胆红素過多[3]
診斷方法檢查血液中的胆红素、肝功能測試[3]
相似疾病或共病胡蘿蔔素血症英语Carotenemia、服用利福平[4]
治療依病因而定[5]
分类和外部资源
醫學專科胃肠学血液科英语hepatology普通外科
ICD-11ME10.1
ICD-10R17
ICD-9-CM782.4
DiseasesDB7038
MedlinePlus003243、​000210
[编辑此条目的维基数据]

黃疸的成因眾多,有些不嚴重,有些則可能致命[8],正常人體血液中的胆红素濃度會在 1.0 mg/dL(17 µmol/L),一般黃疸患者的胆红素濃度則超過2–3 mg/dL(34-51 µmol/L)[9][4]。高胆红素可分為兩種:非結合性(unconjugated)胆红素過高及結合性(conjugated)胆红素過高[8],若是結合性胆红素過高,會在尿液中檢驗出胆红素[10]

雖然有一些黃疸以外的原因會造成皮膚發黃,包括食用大量含胡蘿蔔素的食物而造成的胡蘿蔔素沉著英语Carotenosis,或是使用像利福平之類的藥物[4],但不會造成血中胆红素過高。

非結合性胆红素過高可能是因為溶血性貧血英语Hemolytic anemia血腫、像吉爾波特症候群之類的基因問題、長時間沒有進食、新生兒黃疸或是甲狀腺疾病[4][8]。結合性胆红素過高可能是因為肝硬化或是肝炎、感染、藥物或是膽管堵塞[4]。在已開發國家,黃疸的主要原因是因為藥物或是膽管堵塞,而在開發中國家較常見的原因是因為病毒型肝炎英语Viral hepatitis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虫病或是疟疾等傳染病[4],膽管堵塞也可能是因為膽石症癌症胰腺炎[4]。進行像超聲波之類的醫學影像檢查可以檢查是否有膽管堵塞的情形[10]

黃疸的治療與病因有關[5]。若是有膽管堵塞,一般需進行手術,否則會進行藥物治療[5]。藥物治療包括治療造成黃疸的傳染病,也可能會停用造成黃疸的藥物[5]。對於新生兒則視年齡及早產程度的不同而定,若胆红素濃度超過4–21 mg/dL(68-360 µmol/L),會進行光照治療或是換血[9]。發癢的症狀可以透過胆囊引流或用熊去氧胆酸來改善[2]。黃疸的英文jaundice源自法文jaunisse,意思是「黃病」[11]

解說影片

膽紅素的代謝

當血液中的紅血球死亡,紅血球中血紅蛋白血紅素會於肝臟庫佛氏細胞(Kupffer cells)及脾臟被轉化為膽紅素。膽紅素經肝臟處理後,隨膽汁分泌至十二指腸,最後透過消化系統,與糞便一同排出體外。

成因

黃疸症可根據上述的血紅素代謝過程分為三類:

  • 肝前性黃疸/溶血性黃疸:當大量紅血球被分解時出現的黃疸病症。
  • 肝源性黃疸/肝細胞性黃疸:當肝臟無法正常處理膽紅素時出現的黃疸病症。
  • 肝後性黃疸/阻塞性黃疸:當肝臟無法正常排除膽紅素時出現的黃疸病症。
    • 肝內阻塞
    • 肝外阻塞

診斷

  1. 尿液檢驗會發現直接型膽紅素呈陽性
  2. 抽血:GOT、GPT升高,總膽紅素超過3 mg/dl,鹼性磷酸酶(ALP)明顯上升
  3. 腹部超音波、電腦斷層、核磁共振
  4. 逆行性膽胰攝影術(ERCP)
  5. 經皮穿肝膽胰攝影術(PTC)

治疗

新生嬰孩的黃疸症

可能原因: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