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含经

阿含梵文巴利文āgama),也叫阿鋡阿含暮阿笈摩,是部派佛教根本经典。汉译四部《阿含经》是来公元四至五世纪辰光天竺或者西域来中华个高僧诵出翻译个,“四阿含”常作为部派佛教经藏个别称。

汉译阿含经搭南传巴利语记录个《尼柯耶》(Nikaya)有著对应关系。现代原始佛教研究者重建佛陀本初教义辰光也用阿含经作为基础之一。

释名

梵语Agama是由彼而此,“来”或“去”个意思,所以古代拿阿含翻译成“趣”搭“归”,是“展转传来”,有传授传承个意思,如《瑜伽师地论》卷八十五:“如是四种,师弟展转传来于今;由此道理,是故说名阿笈摩 。”《善见律毘婆沙》卷一:“容受聚集义,名阿含。如修多罗说:‘佛告诸比丘:我于三界中,不见一阿含,如畜生阿含,纯是众生聚集处也。’”

僧肇《长阿含经序》说:“阿含。秦言法归。法归者。盖是万善之渊府。总持之林苑。其为典也。……道无不由。法无不在。譬彼巨海。百川所归。故以法归为名。”《翻译名义集》拿“阿含”翻译成“无比法”或“教”,意思是“法之最上者也”。

传译

全本

  • 《长阿含经》:共廿二卷,后秦弘始十五年(413年)来长安由罽宾三藏沙门佛陀耶舍口诵,凉州沙门竺佛念译为汉文,秦国道士道含笔录。
  • 《中阿含经》:六十卷,苻秦建元二十年(384年)由昙摩难提译出,东晋隆安二年(398年)瞿昙僧伽提婆重译。
  • 《杂阿含经》:五十卷,南朝刘宋求那跋陀罗来元嘉二十年(443年)来杨都祇洹寺口述,宝云传译汉文,慧观笔录。另有廿卷本《别译杂阿含经》,译者失传,译出个辰光可能早于五十卷本。
  • 《增一阿含经》:又称《增壹阿含经》,五十一卷。最早由苻秦昙摩难提来建元二十年(384年)诵出,竺佛念翻译汉文,昙嵩笔录。东晋隆安二年(398年)瞿昙僧伽提婆重新翻译。

单行本

《大正藏·阿含部》里向有弗得了阿含经个单经译本。

起源

释迦牟尼八十岁辰光[1]来毗舍离城坐雨安居[2],宣布要来三个月后般涅槃[3],后歇来来拘尸那罗城旁边个娑罗双树当中般涅槃;摩诃迦叶尊者来佛陀入灭七天后从波婆城(Pāvā)来此地个路上听说伊件事体[4]赶到主持著荼毘。诸律藏记载因有比丘说来佛陀入灭过后就好瞎乱兜[5],摩诃迦叶尊者(Mahā-kāśyapa)挑选五百阿罗汉到王舍城坐雨安居,来勒摩揭陀国阿闍世王来王舍城毘婆罗山侧七叶窟[6]前头造个讲堂结集,史称“五百结集”或“第一结集”,箇是佛教各部派个相同记载,但所传具体过程不尽相同。

来第一届结集辰光,摩诃迦叶尊者作为上座之一[7]主持合诵,优婆离尊者(Upali)诵出律,阿难尊者(Ānanda)诵出释迦牟尼佛所说之“经”(修多罗),分为五大部阿含,形成著各部派所传《阿含经》个共同基础。除杂藏外四部《阿含经》个次序为长、中、杂、增一。另据晚出个《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杂事》,次序为杂、长、中、增一,而《瑜伽师地论》为杂、中、长、增一。[8]还有《增一阿含经·序品》搭《大智度论》里向个次序为增一、中、长、杂。[9]

内容

阿含经是一种言行录体裁个书籍,记录佛搭佗个徒弟个修道搭传教活动言行,还包括印度社会风俗等内容。论及佛教个基本教义如四谛、四念处、八正道、十二因缘、十二分教、无常、无我、五蕴、四禅、四证净、轮迴、善恶报应等观点。一脚畀部派佛教各部派视为经典。

南北对照

南传上座部巴利文尼柯耶经典,属于分别说系赤铜鍱部个《经藏》(Suttapiṭaka),分为五部:1.《长部》(Dīgha-nikāya);2.《中部》(Majjhima-nikāya);3.《相应部》(Saṃyutta-nikāya);4.《增支部》(Aṇguttara-nikāya);5.《小部》(Khuddaka-nikāya)。其中《小部》个内容,锡兰、缅甸所传个部类,稍微有点出入。

汉译个《长阿含经》,搭巴利文五部尼柯耶里向个《长部》相当。汉译个《中阿含经》,搭《中部》相当。汉译个《杂阿含经》,搭《相应部》相当;汉译个《别译杂阿含经》,搭《相应部》个“有偈品”等相当。汉译个《增壹阿含经》,搭《增支部》相当。[10]

汉传个四阿含里向,相当于《小部》个杂藏并呒不独立译出,而是分散译出。

对照表

巴利文五部尼柯耶汉译四阿含[11]
《长部》共三十四经《长阿含经》共廿二卷三十经(法藏部所传)
《中部》共一五二经《中阿含经》共六十卷二二二经(说一切有部某派所传)
《相应部》共五十六相应二八七五经《杂阿含经》存四十八卷一三五九经(根本说一切有部所传)
《别译杂阿含经》存十六卷三六四经(作兴为法藏部所传)
《增支部》共一法乃至十一法《增一阿含经》共五十一卷四八一经(作兴为大众部末派所传)
《小部》共十五部杂藏:《法句经》《义足经》《本事经》《本生经》等

历史影响

据考证已知最早个汉译佛经是汉明帝辰光翻译个《四十二章经》,其内容是阿含个一部分。中国从隋唐以来,学佛个人只学大乘佛教,拿它看成低下个小乘佛教Hīnayāna)经典[12]。《阿含经》弗受重视千年之久,此外学者称其卷帙繁浩、篇章重复、辞语连犿,或译文拙涩[13]、辞义难解,导致读者望文生厌[14]。十八世纪末受欧美学者重视《巴利三藏》个影响,《阿含经》重获地位,日本学者甚为重视。

现代重估

近现代佛教史学者重新定位《阿含经》为佛教原始经典,弗再用“小乘经典”称谓。现代研究者来四阿含经里向特别推重其中“相应教”部分,即部派时期北方说一切有部所集成个《杂阿含经》搭南方分别说部所集成个《相应部》,近现代学者认为作为二者来源个共同原始诵本来第一届集结辰光就已经基本完成[15];而拿《中阿含经》《长阿含经》《增一阿含经》个正式集成,确立为弗晚于佛灭百年后来毘舍离进行个“第二届结集”[16],此后四部《阿含经》陆续系统地经过整理,进入著部派分化个“部派佛教”时期。大概来公元前一世纪写成文字。

相关内容

  • 巴利圣典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维基文库里向有关个原始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