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文化

英國文化粵拼Jing1 gwok3 man4 faa3;British culture)係指英國(Britain,或者 United Kingdom)嘅文化。佢嘅形成係受到英國傳統係島國同航海大國等嘅因素嘅影響。廣義上,呢個詞包嗮成個聯合王國嘅文化,但係狹義上好多時只係指英格蘭(England)嘅文化,而唔包好似係威爾士(Wales)、蘇格蘭(Scotland)同北愛爾蘭(Northern Ireland)呢啲係聯合王國統治,但係文化風俗上同英格蘭好唔同嘅地區。

聯合王國嘅國旗
逍遙音樂節(The Proms)係一種喺夏天持續八個禮拜嘅管弦樂演奏會,最後嗰晚以演奏英國傳統音樂收尾[1][2]

傳統上嚟講,英國唔畀人當係歐洲嘅一部份,但係歐洲文化,尤其係法國德國呢啲大國嘅文化,好大程度上咁影響咗英國,綜合發展成為咗西方文化。

英國嘅文學、音樂、戲、視覺藝術、戲劇、媒體、哲學同埋建築風格都有世界性嘅影響力。英國重係工業革命嘅發源地,呢場運動對世界文明嘅發展進程產生咗深遠嘅影響,而佢喺 15 世紀打後科技上都一路喺先進嘅位置。除咗咁,運動亦都係英國文化嘅重要組成部份之一,英國係好多種運動嘅發源地,包括佢本國最興嘅英式足球。因為佢喺文化上有咁勁影響力,英國畀人話係「文化大國」[3][4], 佢嘅首都倫敦亦都做咗世界嘅文化中心之一[5][6][7][8]

語文

大部份嘅西歐語言都係用羅馬字母嚟寫嘅。

語言

英國話(English language)係英國嘅官方語言[註 1]。因為大英帝國(British Empire)嘅歷史,英國話隨住英國人拓展殖民地而成爲咗一種世界性嘅語言,好似係美國(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紐西蘭(New Zealand)、澳洲(Australia)、加拿大(Canada)等好幾個國家嘅白人人民多數都係用英國話做佢哋母語,所以呢啲國家有時畀人一律嗌做英語圈(Anglosphere)[9][10][11]

不過英國話唔係英國唯一嘅語言,聯合王國嘅各個地區重係有自己嘅語言。喺威爾士,大部份嘅公立學校學生都係用威爾士話(Welsh language)上堂學嘢嘅,而 1993 年威爾士語法案同 1998 年威爾士政府法案規定喺公共部門嗰度英國話同威爾士話要有同等嘅地位。北愛爾蘭就係用愛爾蘭話(Irish language)同阿爾斯特蘇格蘭話(Ulster Scots),而喺 2005 年蘇格蘭議會亦都通過咗蘇格蘭蓋爾語法案,規定蓋爾語(Scottish Gaelic)係蘇格蘭嘅官方語言,等同英國話,並要求有國家計劃促進蓋爾語嘅發展[註 2]

根據歐洲區域或少數民族語言憲章,英國政府有義務去促進傳統地方語言文化嘅發展。英國官方規定呢啲語言包括咗威爾士話(威爾士)、蘇格蘭蓋爾語同蘇格蘭話(蘇格蘭)、康沃爾語(Kernowek;康沃爾郡)同埋北愛嘅愛爾蘭話。除咗咁,呢個法案重包埋英國手語(British Sign Language)。

文字

喺文字上,英國話同法國話德國話呢啲西歐嘅語言一樣,一般都係用古羅馬留落嚟嘅羅馬字母嚟寫嘅。

文藝

文學

英國嘅文學繼承咗之前嘅蘇格蘭同英格蘭文學傳統,包括一啲早期嘅凱爾特文學(Celtic literature)同盎格魯撒克遜文學(Anglo-Saxon literature)。後嚟英國又出現咗喬叟(Geoffrey Chaucer)、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同約翰•彌爾頓(John Milton)呢啲大作家。18 世紀早期嘅英國文學畀人嗌做奧古斯都文學(Augustan literature):呢個時期嘅詩作得好正式,而亦都有啲英國話小說,出現咗好似係《魯濱遜漂流記》(Robinson Crusoe)、《湯姆•瓊斯》(The History of Tom Jones, a Foundling)同埋《帕梅拉》(Pamela; or, Virtue Rewarded)呢啲有料到嘅作品。到咗 18 世紀後尾嗰陣,中古時代嗰種又書院化又鍾意用高深文字寫嘅文學開始畀人挑戰,浪漫主義文學(Romantic literature)開始興起,而通俗小說(Vernacular literature;用好似日常講嘢咁嘅語言寫嘅作品)亦都有咗市場。蘇格蘭話文學有咗次復興,而威爾士人又復興咗傳統嘅群英會(Eisteddfod)-係成個歐洲最大嘅音樂同詩歌比賽。

響 19 世紀,英國出咗大柞有朵嘅詩人,有 William Blake 、William Wordsworth、Samuel Taylor Coleridge、Alfred Tennyson、John Keats、Elizabeth Barrett Browning、Percy Bysshe Shelley 同埋 George Gordon Byron。維多利亞時代(Victorian Era;指維多利亞女王在位嘅 1837–1901 年嗰段時期)係英國現實主義文學(Literary realism;指一種覺得文學應該反映現實生活嘅主張)嘅黃金時期,代表作家有 Jane Austen、Emily Brontë、Charlotte Brontë、Charles Dickens、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George Eliot 同 Thomas Hardy。喺呢柞廿紀英國詩人作家入面,一般都認為以 Rudyard Kipling 最出位-佢重係諾貝爾文學獎最後生嘅得獎者。佢嘅作品包括咗《The Jungle Book》、《The Man Who Would Be King》同埋《Kim》,而《If-》更加係英國人嘅至愛。而 William Ernest Henley 作嘅詩《Invictus》[13] 就喚起咗人對維多利亞時代斯多葛哲學(Stoicism)嘅關注[14]

廿世紀頭嘅一戰令到英國出咗批戰爭詩人同作家,例如係 Wilfred Owen、Siegfried Sassoon、Robert Graves 同埋 Rupert Brooke。佢哋靠住描寫自己喺戰爭嗰陣時嘅經歷而令到好多人有共鳴。

比較出位嘅愛爾蘭作家有 Oscar Wilde、James Joyce、Bram Stoker、Jonathan Swift、George Bernard Shaw 同埋 W. B. Yeats。凱爾特復興(Celtic Revival)引起咗人對愛爾蘭文學嘅關注,而廿世紀初嘅蘇格蘭文藝復興(Scottish Renaissance)帶領蘇格蘭文學走入現代主義-令到呢柞凱爾特人(Celtic people;指愛爾蘭人同蘇格蘭人呢啲基爾特語族嘅民族)文學開始有睇頭。最後,廿世紀嘅英語小說受到移民作家嘅影響,開始多樣化。

戲劇

皇家莎士比亞劇院,成立於1932年

自從 18 世紀以嚟,英國嘅戲劇逐漸喺英格蘭同蘇格蘭成形。倫敦西區集中咗好多英國嘅主要劇院[19][20],西區科文特花園嘅皇家劇院(Royal Opera House)嘅歷史有得追溯到去 17 世紀,係英國最古老嘅劇院[21]

喺 18 世紀,感傷主義(Sentimentalism)嘅戲劇開始興起,而英國本土嘅悲劇,好似係《倫敦商人》(1731年)就喺意大利嗰度大收旺場。於是乎社會大眾對於娛樂項目嘅關注亦都開始慢慢咁提升,出現咗通俗嘅滑稽戲同混合式戲劇-但到咗 19 世紀頭呢啲戲劇就開始畀人覺得佢哋老土,於是案頭戲(Closet drama)開始興。

喺 1847 年,一個筆名係「Dramaticus」嘅評論家講出咗英國戲劇界嘅一個問題[22]: 呢個時候嘅演出正劇只係限於特許嘅劇團,而新劇就畀宮務大臣辦公室嚴格咁審查住。呢個時候,下層社會入面嘅情節劇同滑稽劇亦都開始風靡起嚟[23]

Andrew Lloyd Webber 嘅劇作幾乎主宰咗成個廿世紀後半橛嘅倫敦西區劇場[24]

倫敦嘅劇院沙德勒之井(Sadler's Wells Theatre)培養咗好多天才演員,最後形成咗英國國家劇院(National Theatre)同埋英國皇家芭蕾舞團(The Royal Ballet)呢啲國際知名嘅演藝組織[25]

英國喺廿世紀有唔少戲劇人才。自從 1911 年喺蓋瑞克劇院(Garrick Theatre)嘅戲劇登台以嚟,Noël Coward 一世人寫咗好多劇作,同埋幾廿部音樂劇,對英國嘅戲劇界貢獻良多[26]。 Andrew Lloyd Webber 就畀人認為係「歷史上最成功嘅商業劇作家」,佢嘅作品一路入咗美國嘅百老匯(Broadway)劇場,而佢嘅音樂劇捧紅咗伊蓮•佩姬(Elaine Paige),令到佢成為咗英國音樂劇嘅一姐[24][27]

音樂

披頭四(The Beatles)係音樂史上商業化得最成功嘅樂隊之一[28][29][30][31]

英國首國歌天佑吾王》(God Save the King)同埋《統治吧,不列顛尼亞!》(Rule, Britannia!)係佢國家嘅象徵,而組成佢嘅四個地區都有各自嘅官方歌。最出名嘅英格蘭愛國歌係 Edward Elgar 作嘅《希望同光榮嘅土地》(Land of Hope and Glory)同埋 Hubert Parry 嘅《耶路撒冷》(Jerusalem)[32]。 蘇格蘭嘅愛國歌就有《蘇格蘭之花》(Flower of Scotland)、《蘇格蘭勇士》(Scotland the Brave)同埋《Scots Wha Hae》,威爾士有《父輩之地》(Hen Wlad Fy Nhadau),而後者亦都係威爾士嘅國歌[33]。 北愛爾蘭嘅愛國歌有《丹尼男仔》(Danny Boy)。傳統嘅行車曲《不列顛投彈兵進行曲》(The British Grenadiers)成日畀人當係軍樂咁喺皇家軍隊閱兵儀式度演奏[34]

傳統嘅英格蘭民歌有好多流派,例如船夫號子(Shanty)、吉格(Jig)、號笛舞曲(The College Hornpipe)同舞曲(Dance music)等等,喺唔同嘅地方有唔同嘅地位。羅賓漢(Robin hood)嘅民歌出現喺 16 世紀,而其他類似嘅出版物重有《Roxburghe Ballads》。[35] 英國比較出名嘅民歌包括咗《綠袖子》(Greensleeves)同《斯卡伯勒集市》(Scarborough Fair)。喺蘇格蘭方面,蘇格蘭風笛(Bagpipes)就係係人都知嘅蘇格蘭象徵物,尤其係高地大風笛(Great Highland bagpipe)最有代表性。《友誼萬歲》(蘇格蘭話:Auld Lang Syne)算得上係最出名嘅蘇格蘭民歌,喺成個英國話世界度呢首歌都好興,成日畀人用來慶祝新年[36]

最早嘅英國話童謠有得追溯到去 16 世紀中橛[37],包括咗:《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Roses are red》、《Jack and Jill》、《Cock a doodle doo》、《Baa, Baa, Black Sheep》、《The Grand Old Duke of York》、《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Hey Diddle Diddle》、《Three Blind Mice》、《Little Miss Muffet》、《Pat-a-cake》、《Pop Goes the Weasel》、《One, Two, Buckle My Shoe》、《Peter Piper》、《Hickory Dickory Dock》、《Rock-a-bye Baby》、《One for Sorrow》、《This Old Man》、《Simple Simon》、《Old Mother Hubbard》、《Little Bo Peep》、《Sing a Song of Sixpence》、《Mary, Mary, Quite Contrary》、《Old King Cole》同《Humpty Dumpty》。[38]

英國話嘅聖誕歌最早出現喺 1426 年什羅普郡牧師 John O'Shea 嘅作品嗰度,一共有廿五首,由祝酒者續家續戶咁演唱[39]。 出名嘅聖誕歌有《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O Come All Ye Faithful》、《The First Noel》、《God Rest You Merry, Gentlemen》、《The Holly and the Ivy》、《I Saw Three Ships》、《Deck the Halls》、《In the Bleak Midwinter》、《Joy to the World》、《Once in Royal David's City》、《Hark! The Herald Angels Sing》、《What Child Is This?》、《Good King Wenceslas》、《Here We Come A-Caroling》同埋《While Shepherds Watched Their Flocks》-好多都係全世界都識嘅歌。聖誕節音樂硬係雅俗共鑒,重有相關嘅比賽。

英國亦都有好多有料到嘅管弦樂隊(Orchestra),例如係BBC交響樂團、皇家愛樂樂團、愛樂管弦樂團、倫敦交響樂團同埋倫敦愛樂樂團呢啲。倫敦算得上係世界嘅古典音樂中心之一,有皇家歌劇院等有睇頭嘅音樂劇院[40]

英國單曲排行榜同英國專輯排行榜個個禮拜日都喺 BBC Radio 1 嗰度播,《Candle in the Wind 1997》創造咗英國單曲銷售史上嘅記錄,而皇后樂隊(Queen)嘅《精選集》就係最好賣嘅專輯[41][42]

視覺藝術

《特拉法爾加海戰》(Battle of Trafalgar),J. M. W. Turner,1822年;隨住大英帝國嘅崛起湧現咗好多出位嘅畫家[43]

自從有現代英國以嚟,英國嘅美術就係以肖像畫同埋風景畫最出名。現代嘅英國畫家包括咗 Joshua Reynolds(1723-1792)、George Stubbs(1724-1806)、同埋 Thomas Gainsborough(1727-1788)。William Hogarth 就係第一個出到名嘅英國版畫家。

18 世紀同 19 世紀嗰段時期嘅代表性英國畫家有 William Blake(1757-1827)、John Constable(1776-1837)同 J. M. W. Turner(1775-1851)[44]

自從佢喺 1848 年創立以嚟,前拉斐爾派兄弟會(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對美術界有住好大嘅影響,主導咗畫風一排。兄弟會嘅成員當中有料到嘅有 John Everett Millais、Dante Gabriel Rossetti 同埋 Edward Burne-Jones。其中嘅成員 William Morris 發起咗工藝美術運動(Arts and Crafts movement)。

廿世紀嘅出位英國藝術家就有 Lucian Freud、Francis Bacon、David Hockney、Bridget Louise Riley 同埋普普藝術(Pop art)家 Richard Hamilton、Peter Blake。Henry Spencer Moore 就成為咗英國嘅雕塑界同現代主義藝術嘅領導人物[45]。 Jacob Epstein 都係現代雕塑嘅先驅之一。1958 年核裁軍運動(Campaign for Nuclear Disarmament)嘅標誌後嚟做咗一個人人都識嘅和平嘅象徵[46]。 為咗回應抽象表現主義(Abstract Expressionism),1950 年代英格蘭出現咗所謂嘅流行藝術(Artpop)思潮-主張融合雅俗嘅藝術風格[47]

民俗

著住林肯綠呢(Lincoln green)嘅羅賓漢,1912 年

英國好大部份嘅民間傳說都要追溯到去正式立國打前嘅時代,常見嘅民間傳說生物有僻時(Pixie)、巨人(Giant)、精靈(Elf)、Bogeymen、洞穴巨人(Troll)、高扁(Goblin)同矮人(Dwarf)。Leprechaun 就成日出現喺愛爾蘭嘅民間傳說嗰度,係一種著住綠色衫,鍾意惡作劇又成日喺度整靴嘅矮人。據講佢哋有將一罐金收埋喺彩虹嘅一面,如果畀人類捉到就會用三個願望嚟換取自由[48]。最早嘅人類人物形象有鐵匠韋蘭(Wayland the Smith)[49],另外有一啲就要追溯到去諾曼入侵時期(Norman conquest),例如係羅賓漢同埋諾丁漢郡長(Sheriff of Nottingham)呀咁[50]

中世紀(Middle Age)中期嘅好多傳說係嚟自布立吞人(Celtic Britons),最出名嘅係亞瑟王傳說(Athurian Legend)。[51][52][53]亞瑟王(King Arthur)同梅林(Merlin)嚟自愛爾蘭嘅傳說,而圓桌騎士(Knights of the Round Table)就嚟自澤西(Jersey)嘅詩人。佢哋後嚟一齊畀人記咗喺《不列顛王記》入面。

尼斯湖水怪(Loch Ness Monster)最早喺 6 世紀嗰陣已經有人提,係傳說住喺蘇格蘭高地嘅尼斯湖(Loch Ness)嘅一種神秘生物[54]

另外英國重有一啲多少有啲真實背景嘅傳說人物,例如係戈黛娃夫人(Lady Godiva)、覺醒嘅赫里沃德(Hereward the Wake)同埋係獵人赫恩(Herne the Hunter)、胥普敦女士(Mother Shipton)[55]。 迪克•特平(Dick Turpin)係家傳戶曉嘅俠盜,黑鬍子(Blackbeard)同棉布傑克(Calico Jack)就係出名嘅英國海盜,相當於廣東地區嘅張保仔

喺 19 世紀,又有好多半傳說人物喺倫敦嗰度出,例如係飛髮佬陶德(Sweeney Todd)同開膛手傑克(Jack the Ripper)。而喺每年嘅 11 月 5 號夜晚,英格蘭人會紀念失敗嘅火藥陰謀(Gunpowder Plot)而開篝火之夜(Bonfire Night)晚會,係自從 1606 年嚟每年嘅例行活動之一[56]蓋伊福克斯面具(Guy Fawkes Mask)就係反建制組織嘅象徵[57]

萬聖節

萬聖節前夕(Halloween Eve)喺蘇格蘭同愛爾蘭係每年嘅 10 月 31 號夜晚[58]。Halloween 就畀人證實咗係出自 16 世紀,係蘇格蘭英文「All-Hallows-Even」嘅簡寫[59], 有啲歷史學家認為萬聖節前夕係起源自蓋爾人(Gaels)嘅夏末節慶,蓋爾人認為喺嗰日人嘅世界同冥界相距最近,所以死者會重現人世[60]。 1780年,敦夫里斯嘅詩人 Johannes Meintjes 嘅作品嗰度就出現咗萬聖節前夕搞惡作劇嘅習俗[61]。蘇格蘭吟遊詩人 Robert Burns 喺 1785 年完成嘅詩作《Halloween》亦都受到咗 Meinties 嘅影響[61][62]。蘇格蘭同愛爾蘭傳統嘅萬聖節前嗰晚啲細路仔會著上萬聖節服裝家家戶戶咁問人攞零食或者銀仔,呢個習俗可以追溯到 19 世紀[63][64], 佢哋用蕪菁做成嘅空心燈籠[65] 嚟開派對,重會有咬蘋果(Apple bobbing)等嘅節目[66]。 愛爾蘭都會搞篝火晚會放焰火[67][68]。現代對萬聖節前夜嘅認識就畀啲哥德式小說(Gothic literature)影響大啲。而 19 世紀大批嘅蘇格蘭同愛爾蘭移民將呢個風俗帶咗去北美[69]

宗教

11 世紀起嘅坎特伯雷大教堂(Canterbury Cathedral)係坎特伯雷大主教座堂。

自從英國喺 1707年聯合法案創立英國國教打後,英國國教就一路係英國最大嘅宗教團體,淨係喺蘇格蘭唔行-後者主要信蘇格蘭長老會(Ministers and elders of the Church of Scotland)。[70] 僅次於呢個教會嘅係羅馬天主教(Roman Catholicism),除咗咁,重有伊斯蘭教印度教錫克教猶太教佛教。同時英國嘅猶太人(Jews)人數已經去到超過廿萬,令到英國猶太人做咗世界第五大嘅猶太人社區[71]

根據英國 2001 年人口普查[72], 75% 嘅英國人認為自己信教。蓋洛普民意測驗顯示淨係得 10% 嘅英國人會成日進行宗教儀式,而 2004 年嘅民意測驗就顯示有 44% 嘅英國人信神,而有 35% 嘅英國人唔信神[73]。雖然係咁,聖誕節復活節都係英國嘅國定假日[74], 而好似係如救世軍咁嘅一啲宗教組織喺慈善嗰度都扮演住重要嘅角色[75]

飲食文化

英國菜(British cuisine)係一系列同英國有關嘅餸菜,傳統上睇重食材本身嘅味道。[76] 而喺國際上多人知嘅英國飲食包括咗英式早餐同聖誕晚餐[77]。 凱爾特原住民本身就有一系列常用嘅農業作物同動物食材,而諾曼征服英格蘭打後又帶咗啲外來種嚟[77]。 大英帝國嘅殖民活動又令到食用味道強烈嘅香料同草藥嘅印度菜進入咗英國[77]

實際上,聯合王國嘅四個組成部份都有各自嘅獨特飲食風俗。傳統嘅英格蘭飲食有週日烤肉、約克郡布丁同肉汁[78]炸魚薯條(Fish and chips)同英式早餐煙肉、烤蕃茄、炸麵包、黑布甸、烘豆、烤蘑菇、香腸同埋蛋)。最早嘅炸魚薯條出現喺 1860 年奧爾德姆(Oldham)嘅湯米菲爾德市場(Tommyfield Market)[79]。除咗咁之外重有各種嘅肉批,例如係牛排腰子、牧羊人批、農舍批、康瓦爾菜肉烘餅同豬肉批[78]。喺英格蘭,香腸亦都係成日見到嘅嘢食,另外重有布甸牛扒。蘭開夏郡火鍋(Lancashire Hotpot)係一種燉湯。出名嘅芝士就有車打芝士(Cheddar cheese)同文斯勒德芝士(Wensleydate)。甜品有蘋果批、肉餡批、提子乾布甸、提子乾餡餅、烤薄餅、海綿蛋糕、佳發蛋糕、乳脂鬆糕、同埋奶黃等等。蘇格蘭菜有哈吉斯(Haggis)、愛爾蘭菜有愛爾蘭燉肉(Irish Stew)、威爾士菜有威爾士芝士(Welsh rarebit)。

到咗聖誕節,係聖誕晚餐嘅主菜,但亦都成日用火雞,重有聖誕布甸做甜品[80][81]。 16 世紀英國航海家威廉•斯特里克蘭(William Strickland)畀人認為係將火雞引入英國嘅人,喺佢嘅家族紋章上面都有火雞公嘅圖案。呢個亦係已知最早嘅火雞畫像之一[82]。 1840 年代,聖誕爆竹喺倫敦發源。一般會喺聖誕晚餐之前拉響[83]

英國人重發明好多世界知名嘅嘢食同嘢飲。第一張雪糕食譜係出現喺 1718 年倫敦出版嘅《瑪麗•伊爾斯夫人食譜》(Mrs. Mary Eales's Receipts)嗰度嘅[84]。18 世紀嘅英國貴族約翰•孟塔古(John Montagu, 4th Earl of Sandwich)就係因為相傳發明咗三文治而出名[85]。1767 年,約瑟夫•普利斯特里(Joseph Priestley)發明咗梳打水,係最典型嘅汽水之一[86][87]

茶酒文化

喺英國文化入面,通常會喺下晝 4 至 6 點食下午茶。而作為英國最常見嘅嘢飲之一,茶由 17 世紀嘅查理斯二世個老婆布拉干薩嘅凱瑟琳引入英國度,傳統上嘅下午茶重包括咗三文治、司康餅、蛋糕或者其他嘅點心[88][89]酒吧亦都係常見嘅飲食場所,酒吧會提供好多酒精嘢飲,例如係苦啤酒、愛爾輕啤酒、司陶特啤酒同棕色愛爾啤酒等嘅英國啤酒同埋葡萄酒。愛爾蘭同蘇格蘭喺中世紀嗰陣就開始生產威士忌(Whiskey),重分成咗愛爾蘭威士忌同蘇格蘭威士忌呢啲派別[90][91]

服裝

喺英國,成日都會見到男人著蘇格蘭裙(Kilt),而著住蘇格蘭服裝吹風笛係一種重要場合做嘅活動。香港受到英國影響,有時都會咁做。

作為一個多民族國家[93][94], 聯合王國冇話有乜嘢統一嘅傳統服飾。蘇格蘭人有蘇格蘭裙、蘇格蘭便帽同花呢格紋呢啲衫,而呢啲亦都係蓋爾文化(Gaelic culture)嘅一部份[95]。 威爾士嘅傳統服裝包括出名嘅威爾士帽。喺英格蘭,一啲軍裝好似係 Yeomen Warders 或者女王衛隊(Queen's Guard)嘅服裝都畀人認為係英格蘭服飾嘅象徵,不過佢哋都唔係官方意義上嘅民族服飾。

維多利亞時代嘅英國服裝趨向商業化。後嚟喺愛德華七世愛德華八世同博•布魯梅爾(Beau Brummel)嘅影響之下開始發展咗西裝(Suit)呢樣嘢出嚟。後嚟西裝亦都變成咗英國嘅主要服裝,同埋英國紳士(Gentlemen)嘅象徵。打領呔等嘅習俗都係由布魯梅爾創造嘅[96]。白色婚禮亦都係由英國人搞起嘅。舉辦白色婚禮嘅傳統要追溯到去 1840 年維多利亞女王同阿爾伯特親王(Albert, Prince Consort)嘅婚禮。自從維多利亞女王著住白色婚紗結婚之後,白色婚紗就開始畀人覺得同純潔奢華有聯繫,而廿一世紀喺世界各地都興搞白色婚禮[97][98]

時裝

倫敦係世界性嘅時尚之都,倫敦時裝週個朵好響[99]。 呢個活動由倫敦時裝協會組織每年嘅二月同九月搞兩次[100]。 響時裝週嗰度會展出上百個設計師嘅作品[101]。 除咗咁,倫敦又有好多非正式嘅時裝展覽活動[102]。 英國設計師瑪麗•匡特(Mary Quant)係「搖擺倫敦」(Swinging London)嘅重要人物之一,而且係佢發明咗迷你裙熱褲呢啲風靡世界嘅女裝[103]。 喺男裝方面,查理斯•弗雷德里克•沃思(Charles Frederick Worth)就畀人認為佢係 Haute couture 之父[104][105]

溝通方式

喺英國各地大把嘅紅電話亭同紅色嘅皇家郵政信箱

紅電話亭同紅色嘅皇家郵政信箱喺英國大街小巷成日都會見到,已經做咗英國文化嘅象徵物[106]。 紅色嘅電話亭係由 George Gilbert Scott 爵士喺 1924 年設計,而信箱就喺 1850 年代嘅維多利亞女王統治時期就開始出現,係 1830 年代 Rowland Hill 對英國郵政制度改革嘅結果。而家重用緊嘅信箱大多數都係喺 1905 年打後整嘅[107]

賀卡係一種傳統嘅英國祝賀方式。收發賀卡亦係英國文化入面重要嘅一個部份[108]情人節(Valentine)卡自從 18 世紀末以嚟開始興,並且傳播到去其他國家[109]。 而家一般嘅英國人都會使錢買情人節賀卡。[110] 羅蘭•希爾嘅改革令到郵票(黑便士郵票)開始通行。呢種方法減少咗郵費,令到人同人之間嘅通信同郵寄賀卡變成有可能嘅事。聖誕卡由 Cole Harris 喺 1843 年發明,而家佔咗英國賀卡銷量嘅一半,每年賣出嘅聖誕卡超過六億張[108]。 而喺生日、母親節、父親節同埋復活節,英國人都會寄賀卡[108][111]

出面網頁

電視
電台

睇埋

維多利亞女王嘅相,1882 年;英國嘅女王係全世界最有影響力嘅政治領袖之一,而維多利亞女王令到大英帝國登上顛峰,係英國史上好緊要嘅一個領袖。香港維多利亞港個名都係由佢嗰度嚟嘅。

其他英國文化

  • 英國哲學
  • 英式建築

聯合王國嘅地區

相關文化

  • 香港文化
  • 法國文化
  • 德國文化
  • 意大利文化
  • 西班牙文化
  • 葡萄牙文化
  • 比利時文化
  • 荷蘭文化

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