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港市

臺灣日治時期1940至1945年之行政區劃,隸屬花蓮港廳
(重定向自花蓮港街

花蓮港市(日语:花蓮港市かれんこうし Karenkō shi */?),為臺灣日治時期1940年至1945年間存在的州轄市,轄屬花蓮港廳,亦為花蓮港廳舍、花蓮郡役所所在地。今花蓮縣花蓮市

花蓮港市
かれんこうし
日治臺灣花蓮港廳的
1940年-1945年
花蓮港市章 of 花蓮港市
花蓮港市章
面积 
• 1942年
29.4095平方公里(11.3551平方英里)
人口 
• 1942年
39813
歷史 
• 改制花蓮港街為花蓮港市
1940年
• 日本投降,撤離台灣。改制為花蓮市
1945年
行政分區5大字
前身
继承
花蓮港街
花蓮市
今属于 中華民國臺灣省花蓮縣花蓮市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花蓮港市
假名かれんこうし(現代
くゎれんかうし(歷史
平文式罗马字Karenkō-shi

沿革

黑金通街景

花蓮港市一帶原為阿美族的生活地域,在清治時期1857年,從宜蘭來的漢人約30人至花蓮溪出海口北側開墾,逐漸形成漢人聚落「花蓮港街」(現在南濱一帶)。1875年,福建陸路提督羅大春率十三營官兵來開闢蘇澳新城至花蓮的道路,並在此設置兵營。日治時期1896年5月,日軍從卑南街北上,並在既有的兵營駐屯,而當時花蓮港街聚落的人口僅有81人[1]

1899年,臺灣總督兒玉源太郎到花蓮視察時,因考量既有的花蓮港街距離海岸太近,常受到海浪侵襲,建議將市區移到較內陸的安全地點。於是1900年6月在花崗山西側設立了「新港街」,並在此設置臺東廳出張所,花蓮港街因此轉移至此並逐漸發展為新的花蓮港街[1],並在之後合併周圍地區,更於1940年10月28日升格為花蓮港市。

歷任首長

街長

植田末熊宮崎末彥西村吾六佐野梅太郎梅野清太
任次肖像姓名
(生–卒)
在任時間備註
1梅野清太
(1877–1940)
1920年9月1日1926年10月21日1.設立簡易農業學校
2.臺東線全線通車。
2佐野梅太郎
(?–?)
1926年10月21日[a]1930年10月20日1.1926年10月31日部分花蓮支廳平野區劃入花蓮港街。
2.設立花蓮港高等女學校
3西村吾六
(?–?)
1930年10月20日[b]1931年9月21日
4宮崎末彥
(1883–?)
1931年9月21日[c]1937年7月14日設立花蓮港中學校
5植田末熊
(?–?)
1937年7月14日1940年10月28日1.1937年10月1日部分花蓮支廳平野區劃入花蓮港街。
2.啟用花蓮港
3.設立花蓮港工業學校

附註

市長

福島安太鳥海剛田中鐵太郎
任次肖像姓名
(生–卒)
在任時間備註
1田中鐵太郎日语田中鉄太郎 (官僚)
(1888–?)
1940年10月28日[a]1942年4月15日
2鳥海剛日语鳥海剛
(1891–?)
1942年4月15日[b]1944年4月20日1943年9月12日部分花蓮郡研海庄劃入花蓮港市。
3福島安太日语福島安太
(1887–?)
1944年4月20日[c]1945年10月25日

附註

市助役

隅田虎一田村清人常田正
任次肖像姓名
(生–卒)
在任時間備註
1 常田正日语常田正
(1893–?)
1940年10月28日[a]1942年8月7日[b]
2田村清人
(?–?)
1942年8月7日1945年7月27日
3隅田虎一
(?–?)
1945年7月27日1945年10月25日

附註

行政區劃

花蓮港市於1909年原屬蓮鄉花蓮港區和加禮宛區的街庄。1914年5月23日,花蓮港廳和臺東廳實施街庄整併,農兵庄併入軍威庄,三仙和庄併入十六股庄。1920年9月1日,原堡里之行政區廢除,街庄改為大字;花蓮港區拆分為「花蓮港街」、「吉野區」、「平野區」、「壽區」,加禮宛區併入平野區[2]。1926年11月1日,平野區的米崙改劃入花蓮港街[3]

1937年10月1日,花蓮港廳實施街庄制,花蓮港街的花蓮港、米崙和平野區的十六股歸化軍威、薄薄(部分)、荳蘭(部分)合併為「花蓮港街」,轄域內分為花蓮港米崙豐川佐倉宮下五個大字[4],而花蓮港街隸屬於花蓮郡,也是花蓮郡役所駐地。花蓮港大字下有「黑金通」、「彌生通」、「高砂通」、「春日通」、「新城通」、「朝日通」、「常盤通」、「營所通」、「舊新港街」、「稻住」、「福住」、「千石」、「有明」、「藏前」、「北濱」、「南濱」、「入船通」、「連雀通」小字名[4]

1940年10月28日,花蓮港街升格為「花蓮港市」,並自花蓮郡分出,改由花蓮港廳直轄。1943年9月12日,原屬研海庄的部分砂婆礑溪(美崙溪)北側土地,劃入花蓮港市佐倉[5]

花蓮港市行政區劃變遷
1909年1914年1920年1937年2020年
花蓮港區花蓮港街花蓮港區花蓮港街花蓮港街花蓮港花蓮港街花蓮港花蓮市花蓮市其他里
米崙庄米崙庄平野區米崙米崙民心里、民孝里、民享里、民意里、民政里、民勤里、民運里、民樂里、民立里、民德里、國光里
軍威庄軍威庄軍威宮下國富里、國聯里、國盛里
農兵庄
加禮宛區歸化庄加禮宛區歸化庄歸化佐倉國福里、國慶里、國興里、秀林鄉水源村(部分)
十六股庄十六股庄十六股豐川國強里
三仙河庄

1940年10月28日花蓮港市成立時,花蓮港市劃分為以下26區:南濱區、北濱區、入船區、黑金一區、黑金二區、黑金三區、連雀區、稻住一區、稻住二區、稻住三區、稻住四區、稻住五區、福住一區、福住二區、舊新港一區、舊新港二區、有明區、千石區、水上區、米崙一區、米崙二區、米崙三區、豐川區、佐倉區、宮下區[6]

1941年1月31日,調整為以下15區[6]

  • 第1區:南濱、黑金通(部分)、入船通(部分)
  • 第2區:朝日通、入船通(部分)、常盤通(部分)、春日通(部分)、黑金通(部分)、高砂通(部分)
  • 第3區:北濱、入船通(部分)、新城通(部分)
  • 第4區:營所通、彌生通(部分)、新城通(部分)、常盤通(部分)、春日通(部分)、黑金通(部分)、高砂通(部分)、筑紫橋通(部分)、
  • 第5區:連雀通、新城通(部分)、常盤通(部分)、春日通(部分)、黑金通(部分)、筑子橋通(部分)
  • 第6區:舊新港街(部分)、米崙(部分)
  • 第7區:水上、舊新港街(部分)
  • 第8區:稻住(部分)、福住(部分)
  • 第9區:稻住(部分)、福住(部分)
  • 第10區:稻住(部分)、福住(部分)
  • 第11區:有明、千石、藏前
  • 第12區:宮下(部分)、豐川(部分)、米崙(部分)
  • 第13區:豐川(部分)、宮下(部分)、
  • 第14區:佐倉
  • 第15區:米崙(部分)

市章

花蓮港市的市章為一鏤空的五角形,此市章在1916年的花蓮港街章徵選活動中,由花蓮港街居民粥川切太郎設計的圖案獲選一等賞。此街章圖案以花蓮港的「花」字為發想,以五角形代表了花的五瓣[7]

交通

花蓮港車站(舊花蓮車站,已拆除)

設施

行政

花蓮港埠頭合同廳舍

教育

中等教育

初等教育

  • 花蓮港尋常高等小學校→朝日國民學校(今 花崗國中
  • 東花蓮港尋常小學校
  • 台東國語傳習所奇萊分教場→花蓮港公學校→明治公學校→明治國民學校(今 明禮國小)
  • 花蓮港公學校昭和分教場→昭和公學校→昭和國民學校(今 明義國小)
  • 花蓮港公學校美崙分教場→港國民學校(今 明恥國小)
  • 曙國民學校(戰後與明恥國小合併)
  • 花蓮港公學校佐倉分教場→西國民學校(今 明廉國小)

醫療

其他

參考來源

取自“https:https://www.search.com.vn/wiki/index.php?lang=zh&q=花蓮港市&oldid=79418219
🔥 Top keywords: Wikipedia:首页毛泽东天之驕女Special:搜索鐵拳英雄家族榮耀之繼承者篠崎泫劉偉健黃循財庆余年庆余年 (第二季)九龍城寨之圍城习近平彌助背着善宰跑斯洛伐克菲律宾DAY6妮妃雅新生 (网络剧)2024年泰國羽球公開賽飯豐萬理江黃偉哲歌手2024淚之女王劉俊謙 (香港)周殷廷Energy (組合)張鳳妮神耆小子邊佑錫耐克六四事件谌贻琴李显龙九龍寨城天文學金智媛家族榮耀